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研究-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试验报告

项目研究-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试验报告

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
析试验报告
111
111
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与能量、不使用任何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等人工合成物,节约生产成本、安全省力、鸭稻兼得、增加收入,简单而又实用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它顺应了当前世界生态环境污染严峻形势、食物安全与有机食品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进入WTO 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强烈要求,因而通过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以及鸭稻米和稻田鸭两种有机食品的开发,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产业化发展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中二软占、巴太软占、巴太香占三个品种;供试鸭种为杂交麻鸭。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设在增城市宁西镇中元村荔枝山合作社太新公路边,试验稻田面积为0.5hm 2,稻田土质为腐殖质半砂泥土壤,土地肥力属中等;试验田前茬作物是早稻,7月中旬收获后耙茬备耕。

本项试验共设2个处理,即鸭稻共作试验区(无农药、化肥)和常规稻作对照区(施用农药、化肥)。

1.3 鸭稻共作的实际操作过程
鸭稻共作是根据水稻和鸭子自身的生长特点和规律,选择适宜的阶段,使稻和鸭和谐共生在一起。

即首先在水稻播种前在田块四周围网作业,等秧苗抛植12天左右放鸭(雏鸭8天龄)下田,每亩放鸭数量约25只,鸭群从此留在稻田里觅食,直到抽穗灌浆时才把长大了的鸭子赶上来。

在这段时间里,早晚定时对鸭群投喂少量饲料。

等稻谷收割完成后,再将鸭群赶回稻田使其觅食散落的稻穗(图一)
▼ ▼ ▼ ▼

种 插 秧 放 鸭 下 田 灌 浆 收 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