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名师精品课件
蝶恋花· 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22.(4分)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
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阳”、“秋
李煜诗歌鉴赏: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
望 江 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如有来世,我只愿在江南的青碧天下,撑一 只船,烟雨任平生。不要这亡国昏君的千古 骂名,也不要这词成天下的千古才名。
我从来都不清楚历史会抹去多少东西,但是在 如今,世人大都忘却了五代十国那政权纷起的峥嵘 乱世,忘记了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铁血逐雄,忘 记了那杯酒释兵权亦或是烛光斧影间的智谋虑略。 甚至人们已然忘记了后主的朝代,后主的身份,乃 至于后主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太多的人,在心弦 偶然被触动故作风雅之时,吟诵的是李煜的词句。 在这一瞬间,豪权夺霸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只有他, 他那寥寥几阕小令中调,依然傲立在淘尽风华的历 史长河中,犹若一具丰碑,像他一般的,毅然,稳 健而儒雅的端立着。此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 感动,夹杂着隐隐的酸涩。 ——《若无李重光》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 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 粹的眼泪。’’
荆棘鸟,是自然界一种奇特的动物, 它一生只唱一次歌。从离开雀巢开始,便 不停执着地寻找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时, 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 的荆棘上,流着血和泪放声歌唱——那凄 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 音刹那间黯然失色!一曲终了,荆棘鸟终 于气竭命陨,以身殉歌——以一种惨烈的 悲壮塑造了美丽的永恒,给人们留下一段 悲怆的谜团。
练习
“绾结湘娥十二鬟”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法1分,景象2分);后两句虚写(虚实结合),想 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
湖中君山群峰重叠交错的空蒙、美妙之景(3分,手
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2分,手法1分,景象1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2011浙江卷(7分)
思考:
1、结合诗句分析全词表现的思想感 情?1、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2、物是人非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怀想故 国之愁,“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观点、分析各1分)
李 煜
教学目标: 1、诵读整体感知; 2、品味诗歌表达的思想 感情; 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 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 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 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 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 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比喻,把愁比喻为一江春水,写出了愁
绪得深广;2、设问,两句一问一答,自问自
答;3、化抽象பைடு நூலகம்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虚
为实)把抽象的愁绪化为有形的春水,写出了
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观点、分析各
1分)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①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崇 宁元年(1102年),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归家途中,行至 岳阳楼时写下此诗。诗中“青山”也是指君山,是由大小七十 二座山峰组成洞的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岳阳楼遥遥相对。 9.诗正面眺望“青山”,分析诗人围绕“青山”,采用了哪 些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5分)
时光荏苒,韶华飞逝,南唐,已堙没在了 历史的重重云烟之中了、掐指算来,如今,距 离那个宋太平兴国三年,已然遥隔千载了。而 那个卓然超尘的男子,那个曾在一千又三十五 年前饮毒而亡的男子,早已不在那稀疏的梅树 下拈花轻笑——他,已离开了太久。只留下了 后世那些从文字中偶然瞥见他那绝代风华的痴 情儿女,茕然独立在苍梧亦或是虬梅树下,喟 叹,唏嘘。 -----【七夕祭】《若无李重光,山河亦蛮荒》
9.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 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 画面的内涵。
七、作业: 背诵《虞美人》
我想,我对于李煜的感觉,并非只是单纯的喜爱,还有 一种敬仰,钦佩,乃至于怜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李 煜传》我共读了三十七遍,无一次不落泪,甚至于不忍卒读。 我喜爱他那种卓然而立的绝代风华,那种历尽沧桑后的 赤子情怀,我亦敬仰他的波澜不惊,端方温良。我钦佩他以 一种玩笑的方式支撑着破败南唐走过十载风云,而我更怜惜 他那温良如玉的儒雅外表下,那疲惫,痛楚不堪的心灵,他 的确是亡了国,但是我以为事情的真相并非是史书上几笔昏 庸无道,溺于声色而已——试想,一个自幼研习儒家仁爱的 君子,在刀光剑影的乱世逐雄之间毅然支撑十数载是何其的 不易!与其说他是放纵,是沉溺,我倒更愿意说他,有的是 一种以退为进的大智慧! 在历史给他戴上了昏君的帽子的时候,我的心中是一种 怜惜,怜惜他才高八斗却其和弥寡的悲哀!可以说,因是他 的才华,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孤家寡人。想是宋玉早就说过的: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若无李重光》
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 情。
3、2011年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 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 (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9.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 行赏析。(4分)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南唐 灭。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 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 《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 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 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成了后主 的绝笔之作。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 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即李后主。政治无能,文艺上却对史诗文 无所不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工于 词。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 大家。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 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 情、亡国之恨。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 香艳词风颇见异趣。 《虞美人》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他的绝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