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线迁改及保护规划方案.docx

管线迁改及保护规划方案.docx

目录1 编制依据 02 工程概况 03 管线迁改及保护原则 (3)4 管线迁改及保护处理流程 (4)5 管线现状及迁改措施 (5)6 管线迁改及保护施工步骤 (5)电力线悬吊保护措施 (5)通信线悬吊保护措施 (7)雨水管悬吊保护措施 (8)中水管保护措施 (9)7 质量保证措施 (10)8 安全保证措施 (10)危险源分析 (10)管线破坏事故应急组织管理 (10)管线破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管线破坏事故应急联系方式 (12)成都地铁 5 号线一、二期工程神仙树站管线保护方案1编制依据( 1)《成都地铁 5 号线一、二期工程神仙树站管线综合设计》(2016年2月);( 2)《成都地铁 5 号线一、二期工程神仙树站主体围护结构变更设计》(2016年 2 月);(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98);(4)成地铁建( 2016)27 号文件;(5)现状地形及管线探测资料;2工程概况成都地铁 5 号线神仙树站位于神仙树南路与紫瑞大道的交叉路口西北侧的神仙树公园内,沿神仙树南路西侧布置,呈南北走向,与7 号线神仙树站换乘,7号线神仙树站沿紫瑞大道路北侧布置,呈东西走向。

5号线神仙树车站南侧为成都新阵地高尔夫俱乐部,西侧为中海名城住宅小区,东侧紧邻肖家河。

紫瑞大道南侧为既有成昆铁路及防护绿地,沿紫瑞大道方向有一规划西环铁路盾构区间,该盾构为双线隧道,外径,埋深约。

沿紫瑞大道及肖家河上方有规划的市政高架。

本站地下管线主要有污水、雨水、燃气、通信、电力、给水、中水管等。

控制性的管线主要是 1 条 DN700污水管,埋深,7 号线车站实施时,已迁出 7 号线主体结构外侧, 5 号线车站施工时,该管线永久迁改至南侧地块。

沿紫瑞大道南侧存在 1 条 DN1000的雨水管,埋深约,与主体结构冲突,该管线需永久迁改至紫瑞大道北侧,横跨车站单层段顶板,施工时采用置换钢管悬吊保护。

另外,沿紫瑞大道道路两侧范围内的通信管、燃气管、给水管、电力管等管线埋深较浅,考虑临时改迁至施工区域外侧或者悬吊保护。

电力线雨水管通信线污水管图 2-1南区管线平面布置图电力线图 2-2北区管线平面布置图1200x1000 电力管线砖埋深通信线 PVC 排管埋深DN700污水管砼埋深DN1000雨水管砼埋深图 2-3南区管线剖面图电力线图 2-4北区管线剖面图3管线迁改及保护原则(1)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并结合现场实际,组织对施工范围内管线进行详细调查,完成书面的调查核实报告。

(2)基坑开挖前结合管线图纸详细核定管线位置,核定管线周边 2m范围内严禁使用机械开挖,开挖出管线后,在现场设置管线保护标识标牌。

管线原有混凝土基座和保护管采用风镐人工破除,破除完成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3)管线处作业须采用人工先探后挖,局部探挖出管线后再顺管线走向逐步扩大开挖范围,直到全部开挖出作业范围管线。

根据管线类别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处理措施。

(4)在靠近围护桩施工时,先探挖出管线再施工,在管线埋深大的管线处施工,直接采用人工挖孔作业或挖孔超过管线范围后再进行旋挖作业,以保管线安全。

(5)施工中加强管线监测,根据不同性质的管线,建立各类管线的管理基准值,通过监测及时掌握管线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确保管线保护管理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4管线迁改及保护处理流程图 3-1管线处理流程图( 1)管线调查进场施工前应根据市政管网综合平面布置图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联系相关产权单位协调调查施工区域内的所有管线。

明确管线位置、规格、材质、尺寸等相关信息形成管线调查资料。

(2)制定方案根据管线调查资料制定各管线的针对性保护措施,本车站主要包含以下管线的保护措施:电力线,钢丝绳悬吊保护;通讯线,钢丝绳悬吊保护; DN1500 雨水管,置换钢管后,采用贝雷梁悬吊保护;污水管,永久迁改。

具体保护措施见第 6 节管线迁改及保护施工步骤。

( 3)管线探测管线探测方法应根据市政管网图并结合现场实际选择,一般采用地下管线雷达、人工开挖探沟相辅的方式。

地下管线雷达能探测埋深较浅所有金属材质的管线。

对个别埋深较大、非金属材质管线探测应采用人工开挖探沟方式进行,人工探挖须挖至地面3 米以下,且对沟槽采取必要的放坡或有效的支护措施,防止沟槽坍塌而危及人身、附近管线及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

(4)情况报告根据探挖后管线的实际位置、规格、尺寸报告监理、业主及产权单位。

(5)隔离管线明确管线信息后拆除管线外部防护结构(排管、混凝土基座、混凝土保护管等),隔离管线。

电力线、通信线等采用黑黄警示带包裹。

( 6)开挖管线、制定保护措施开挖出管线,针对各条管线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原位保护、临时(永久)迁改、废除三种方式。

5管线现状及迁改措施主要管线一览表序号管线名称材质及规格与基坑位置关系埋深( m)迁改措施长度(m)1电力线砖 1200X1000(10kV)横跨南侧基坑悬吊保护602通信线排管 600x300横跨南侧基坑悬吊保护553雨水管砼 DN1500横跨南侧基坑永久迁改110悬吊保护4污水管砼 DN700横跨南侧基坑永久迁改5055电力线排管 500x600(10kV)横跨北侧基坑悬吊保护326中水管DN1800基坑北端东侧/176管线迁改及保护施工步骤施工区域内的重力管线(雨水管、污水管)由产权单位自己组织施工迁改,我方协调配合。

电力线、通信线由我方自行采取悬吊保护措施原位保护。

电力线悬吊保护措施南区电力管线为1200x1000 砖砌管廊,埋深,沿东西向横跨南侧基坑;北区电力管线为500x600 PVC排管,埋深,基坑开挖前先人工探挖出管线准确位置,人工破除管廊,拆除排管,采用黄色编织袋包裹管线,采用? 20 钢丝绳悬吊保护,钢丝绳两端头采用膨胀螺栓连接于挡土墙上。

详见电力线悬吊保护措施图。

图 6-1北区电力线悬吊保护措施图图 6-2南区电力线悬吊保护措施图图 6-3 a-a断面图通信线悬吊保护措施南区通信线为 600x300 PVC排管,埋深,沿东西向横跨南侧基坑,基坑开挖前先人工探挖出管线准确位置,人工剥离出通信线,黄黑警示带包裹管线,采用? 20 钢丝绳悬吊保护。

详见通信线悬吊保护措施图。

图 6-4通信线悬吊保护措施图图 6-5 a-a断面图雨水管悬吊保护措施南区 DN1000雨水管与车站结构冲突,该雨水管将永久迁改至单层结构顶板上方,迁改后雨水管与 DN800雨水管合建为 DN1500雨水管,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置换钢管悬吊保护,雨水管埋深。

详见雨水管悬吊保护措施图。

图 6-6雨水管悬吊保护措施图图 6-7 a-a断面图中水管保护措施北端头东侧肖家河底存在一根DN1800中水管,埋深约,经过人工探挖已确定其位置,中水管位置与原设计 ? 1200 围护桩相冲突,已由设计院将围护桩桩径调整至? 800,并将车站结构内缩 55cm,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水管安全。

调整后 ? 800围护桩图 6-8中水管平面位置图7质量保证措施(1)管线迁改保护过程严格按照施工作业交底执行,并专人旁站。

(2)电力线、通信线悬吊保护之前须采取加固防护措施,采用警示带包裹;雨水管、污水管迁改接头处须有效封堵密实,避免水压过大冲破堵头。

(3)电力线、通信线所采用的钢丝绳必须材质合格,端头两端连接牢靠。

(4)雨水管悬吊所采用的贝雷梁由专业施工队伍进场安装,确保贝雷梁的安装质量。

(5)雨水管管顶布设沉降观测点,加强施工监测,一旦观测值超限,立即采取有效加固的措施。

8安全保证措施危险源分析施工期间的主要危险源为发生电力管线破坏人员伤亡事故,给水、雨水及污水管线破坏造成基坑淹没事故。

管线破坏事故应急组织管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预先建立和准备施工区域事故需要的抢险队伍、设备、物资、技术咨询等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常备不懈、运转协调的应急处置保障体系。

为了尽可能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及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成立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程事故应急指挥小组。

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的职责。

使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化并贯穿施工全过程。

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详见下图8-1 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

应急机构领导小组人员名单:组长:刘国庆(项目经理)副组长 : 李玉福(书记)、陈小锋(安全总监)、王显虎(总工)、黄河(副经理)成员:常治平(安质部长)、青山雄(工程部长)、兰杰(物机部长)、梁德东、黄伟、王磊、刘勇、古远阳等各有关人员处理危急情况时职责及分工如下:(1)事故发现人①疏散人员、实施救助,撤离人员、设备,如有必要拔打“ 119”火警、“ 120”救护电话;第一时间向现场副经理、安全总监报告;②保护现场。

(2)副经理、安全总监①得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项目经理、安质部报告;②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保护现场;③调动组织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进入事故处理或抢险状态;④初步分析事故原因,向随后到场的各个部门和经理部领导通报情况。

(3)项目经理①得到事故报告,以最快方式赶到现场,并与监理单位、业主及有关单位联系;②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组织现场人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继续扩大;③对事故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及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按有关规定,是否向政府部门报告,作出初步意见;④负责事故的处理,现场指挥;⑤组织人员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取证及善后处理;⑥按规定向政府职能部门提交书面报告;⑦总结事故教训,进一步修改、完善应急方案机制。

图 8-1 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按照分级分工负责原则,各分组由项目部与协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落实本单位与部门具体负责的相关事宜。

通讯联络组:臧辉为组长,沈源、兰杰为组员。

抢险救援组:黄河为组长,古远阳、刘勇、刘春鹏为组员。

技术服务组:王显虎为组长,青山雄、梁德东、黄伟为组员。

现场保卫组:陈小锋为组长,常治平、李青雨为组员。

医疗救护组:苏未未为组长,文慧、陈婷婷、杨洁为组员。

后勤保障组:李玉福为组长,吕张青、张俊飞、彭坤为组员。

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根据事故现场灵活调配。

(3)应急救援抢险车辆应急救援车辆牌号为鄂 C 3HX79,由项目部专职司机张义斌负责。

管线破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管线一旦破坏,现场应立即将作业人员疏散,机械停止作业。

(2)管线线破坏后,应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产权单位到现场抢修,现场作业人员不得触碰或靠近电线破坏处或雨污水渗漏处。

(3)管线维护人员到场抢修过程中,现场须全力配合,尽快恢复破坏管线。

(4)抢修完成的破坏管线处要设立明显管线保护标识,加强对管线的保护,避免再次出现事故。

管线破坏事故应急联系方式在经理部安质部设立工程事故应急值班电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