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狐狸分奶酪教案完整版

狐狸分奶酪教案完整版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0、31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始(开始)(始终)
吵(吵架)(争吵)
咬(咬牙)(咬开)
2.读一读。
开始起始始终帮忙帮助帮手
方便便利轻便工整整体完整
五、作业布置(演示第32张幻灯片)
1.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高兴极了。
狐狸。
跑过来。
小熊兄弟。
不会。
吃奶酪。
笑了笑。
掰成了两半。
不能。整块奶酪会被狐狸吃光。
课文是怎样说的?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又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个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7)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是真心要帮兄弟俩分奶酪吗?
不是。它是为了能够吃掉兄弟俩的奶酪。
(8)奶酪被狐狸吃光了,兄弟俩什么反应呢?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演示第9张幻灯片)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熊哥哥和熊弟弟捡到了一块奶酪,不知道怎样分。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狐狸给小熊兄弟俩分奶酪,最后把整块奶酪都吃掉了。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狐狸说自己分得公平。
3.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演示第10-12张幻灯片)
(2)捡到了奶酪他们是什么心情呢?
(3)既然这么开心,为什么开始拌嘴呢?
他们不知道怎么分。
(4)同学们,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分呢?
从中间分开;一人吃一口。
4.在小哥俩拌嘴的时候,谁过来了(演示第13-24张幻灯片)
他是怎样过来的呢?
(1)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跑过来想干什么呢?
吃小熊兄弟的奶酪。
下面我们看看狐狸是怎样说的?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始”的偏旁是“女”
“第”的偏旁是“竹”
“咬”的偏旁是“口”
“急”的偏旁是“心”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急”、“第”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1)谁捡到了什么?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
奶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其酸牛奶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发酵过程来制作的,也都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但是奶酪的浓度比酸奶更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也因此更加丰富。每公斤奶酪制品都是由10公斤的牛奶浓缩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脂肪、磷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纯天然的食品。
演示第2张幻灯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狐狸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狐狸和小熊的课文——《狐狸分奶酪》。(演示第3张幻灯片)
狡猾、机智等。
想。
读课题《狐狸分奶酪》。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主题。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7张幻灯片)
狐狸终于有机会拿到奶酪了,心里高兴。
狐狸是怎样给兄弟俩分的?
(4)他分得怎么样呢?
“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这说明了什么?
(5)狐狸是怎样做的呢?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文中的破折号是什么作用?
狐狸分奶酪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22课《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课题
狐狸分奶酪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能力目标
1.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及时反思,总结收获,发现不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的正确读法。
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懂得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并概括狐狸的品性。
学法
问题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2)同学们,学了这个小故事,你们觉得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呢?大家一起说说吧!
学会相互礼让,团结互助。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9张幻灯片)
1.《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相谦让,否则,就会让不怀好意的人偷走自己的果实。
课堂小结
《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讲述了两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争吵,最终被前来帮忙分奶酪的狐狸吃了个精光的故事。这篇短文讽刺了狐狸的阴险狡猾,也告诉人们:同伴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要互相谦让,否则会失去更多。
板书设计
狐狸分奶酪
教学反思
《狐狸分奶酪》事,讲的是狐狸为两只小熊分奶酪,结果把奶酪吃得一点儿也不剩的故事。讲授课文时,我以“狐狸给两只小熊分了几次奶酪?”“每一次分奶酪的结果是什么?”导入课文的研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把握主体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我通过不断地发问,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在学生们畅所欲言后,文章的哲理也就水到渠成地被找到了。最后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如果让你来为两只小熊分奶酪,你会怎么分呢?这样既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又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本文的寓意。
狐狸这样分,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6)狐狸咬了一口之后又出现了什么问题?
没被咬的那半块奶酪又要大一些。
课文是怎样说的?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同学们,你们想,两只小熊总是这样争论不休,狐狸接下来会怎样做呢?
还会像刚才一样,把大一点的奶酪咬掉一口。
如果总是用“咬一口”这样的方法来分,你们觉得到最后能分得公平吗会怎样呢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小家伙们”指的是谁?
(2)小熊兄弟是怎样回答的?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
(3)这时候,狐狸又是怎样说的呢?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会有这么好心吗?
他帮小熊兄弟分奶酪是为了什么呢?
从哪可以看出来?
“笑了笑”说明了什么?
课文是怎样说的?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这句话中的两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充分说明两只小熊对狐狸分奶酪的方法的不满意。
5.狐狸听到两只小熊的抱怨后,是怎样说的(演示第25、26张幻灯片)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1)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分得公平吗?
奶酪拌嘴掰开嚷嚷
瞧了瞧仔细轮流公平
二、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8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讲的是(小熊兄弟俩)奶酪),不知道怎样分,(狐狸)看到了,帮兄弟俩分,结果掰开后由于大小不一,(狐狸)就在大的一块上(咬了一口),但另一块又大了一点;这样反反复复地咬,最后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掉了。
(2)狐狸这样说,说明了狐狸具有什么样的品性?
说明了狐狸的狡猾,吃了别人的东西还无理狡辩。
从哪里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来?
6.同学们,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让狐狸可以把小熊的奶酪都吃掉了呢(演示第27、28张幻灯片)
小熊兄弟俩的不团结,让狐狸有机会吃掉了他们的奶酪。
(1)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呢?
作为熊哥哥,我要让着弟弟,让弟弟多吃一些;作为熊弟弟,我要学孔融让梨,让哥哥多吃些。
兄弟俩对狐狸分的不满意。
说明狐狸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狐狸的狡猾。
生气。
不公平。
笑着。
让学பைடு நூலகம்在轻松的状态中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让学生学会划分层次。
认识奶酪。
体会小熊兄弟捡到奶酪时的心情。
体会狐狸的狡猾。
让学生感受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想象交流。
拓展思维。
体会狐狸的狡猾、无礼。
思维拓展。
让生学会归纳总结课文内容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