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全国女子武术套路锦标赛动作扣分点及其对套路发展影响的研究

2007年全国女子武术套路锦标赛动作扣分点及其对套路发展影响的研究


作扣分在其他项目中均有多次出现, 各专业队的教练和运动员 都把它作为头号的难关来攻克, 可是仍然在比赛中频繁出现, 主 要是由于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后落地时缓冲幅度小, 缓冲时身体 重心不稳造成的。
扫转腿类动作中, 近年前扫腿很少有运动员在套路中出现, 由于扫转过程中脚掌容易离地, 且地毯场地摩擦力较大容易被 扣分, 在本次比赛中仅出现 1 次, 扣分编码 为 20, 即 支 撑 腿 大 腿 高于水平或扫转腿脚掌离地 或扫转腿弯曲, 所占比例为 0.8%, 扣分次数不高并非说该动作成功率高, 而是鲜有运动员做此动 作 , 这 对 提 高 套 路 的 多 样 性 来 说 无 疑 是 一 个 障 碍 ; 代 码 为 31 的 扣 分 点 出 现 一 次 , 占 比 例 为 0.8%, 主 要 是 运 动 员 在 保 证 上 踢 腿 的高度且身体直立的情况下, 很难控制悬垂腿而造成弯曲被扣 分; 其它的如代码为 51、71、72 的扣分点均在长拳比赛中出现 一 次, 说明赛场瞬息万变, 演练的稳定性是关键。 2.1.2 太极拳动作质量扣分点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长拳项目 A 组动作质量扣分点较多, 几乎 涵盖了其它拳 种 所 有 常 见 的 扣 分 项 , 达 10 项 之 多 , 这 可 能 和 长 拳运动起伏转折、跳跃难度多的特点有关, 而且大部分的动作质 量扣分项并非是运动员在单独做此项动作时出现失误, 而是在 难度后的连接时出现的动作变形。如跌竖叉后, 后腿明显弯曲 ( 含 前 脚 内 侧 扣 着 地 , 编 码 为 22) , 此 次 长 拳 比 赛 中 共 出 现 29 次, 比例高达 22.8%。我们认为, 除了由于女 子自身弹跳能力的 不足而导致腾空时间短落地时来不及展开腿之外, 还有一个因 素是需要考虑的, 即运动员自身的生理保护机制, 运动员在空中 把竖叉展开不很完整的一部分, 落地时后腿的膝关节先着地, 条 件反射的需要收缩肌肉, 因而造成了部分运动员在此动作连接 上扣分; 又如, 编码为 52 的动作是马步间距过小或者上体前倾, 在长拳比赛中共出 现 19 次 , 占 比 例 的 15%, 马 步 动 作 本 身 简 单, 鲜有扣各 种 步 型 的 扣 分 点 , 如 编 码 为 51 的 步 型 扣 分 项 在 长 拳比赛中仅出现 1 次, 占扣分总数的 0.8%, 且扣分是因为虚步, 应该是在套路的第四段由于体力的缘故造成虚步过高、屈蹲腿 未达水平, 所以极少扣分在步型上, 大都是由于难度后的连接稳 定性不够, 而运动员既要在保证 540 度或 720 度不差分毫的情 况下, 又要力保落地后的稳定性, 造成了落地后马步潜意识的身 体前倾; 长拳比 赛 中 扣 分 最 多 的 动 作 晃 动 或 跳 动 、移 动 脚 碾 动 , 编码是 70, 占比例的 24.4%, 出 现 次 数 为 31 次 , 统 计 表 明 , 该 动
查 阅 国 家 体 育 运 动 委 员 会 审 定 的 《武 术 套 路 竞 赛 规 则》 ( 1996) 、《武术竞赛规则( 试行) 》( 2003) 和 2005 年国际武术联合
会 出 台 的《武 术 套 路 竞 赛 规 则》以 及 相 关 文 章 。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 看 比 赛 录 像 , 将 所 有 长 拳 、太 极 拳 、南 拳 项 目 运 动 员 动作规格的现场完成情况进行比较。 1.2.3 数理统计法
搏击·武术科学 【专家论谈】
2007 年 10 月 第 4 卷 第 10 期
2007 年全国女子武术套路锦标赛动作扣分点及其对套 路发展影响的研究
刘同为 (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 上海 200438)
摘 要: 文章通过临场的评判和录像观察, 运用数理统计法, 对 2007 全国女子武术锦标赛参赛运动员
统计显示, 太极拳演练水平的稳定性最好, 其标准差为 0.11049; 长 拳 次 之 , 其 标 准 差 为 0.10344; 南 拳 演 练 水 平 的 稳 定 性最差, 标准差为 0.09525。太极拳由于自身的运动特点, 较为缓 慢柔和, 且女子自身柔韧素质较好, 运动员在演练的时候较少出 现失误, 所以各运动员的演练水平较为接近, 因而各运动员争取 好成绩的关键在于难度后连接动作的稳定性, 可以说对太极拳 而 言“ 得 稳 定 者 得 天 下 ”; 长 拳 运 动 的 特 点 决 定 了 其 演 练 水 平 的 稳定性较太极拳为次, 长拳的大部分动作是在跑步行进间完成, 演练注重步法的条理性, 虽然定势较少, 但是定则稳如泰山, 于 动静之间体现“功夫”的深厚程度, 还有, 太极拳和长拳 比赛中由 于配进了音乐, 音乐与套路的契合程度也对运动员的演练水平 有着深刻的影响, 行云流水般的音乐自然能为运动员的演练增 色不少, 同时, 有研究表明太极拳的音乐较长拳易配, 这也可能 是太极拳演练水平分值较为接近的一个原因; 南拳由于自身演 练时需要发声助力的风格特点, 所以在演练时候不能配以音乐, 女子在演练南拳时需要极强的爆发力, 水平较差的运动员难以 表现出南拳的风格特点, 这和女子自身的肌肉骨骼特点有关, 由 表 2 可以看出南拳的标准差最小, 说明女子南拳比赛中运动员 的演练水平的分差较大。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对决, 最后比的就 是 B 组的演练水平分值, 所以, 在比赛中, 很多高水平运动员的 动作质量( A 组) 和难度( C 组) 分值 都是满分或者相 差 不 大 的 情 况下, 演练水平的分值就是最为关键的“一锤定乾坤”。
的长拳、太极拳、南拳的动作质量扣分点和演练水平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同时分析了规则对武术套路发
展趋势的影响, 并进一步对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规则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武术套路 扣分 发展 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643( 2007) 10—0001—03
众所周知, 竞赛规则是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风向标, 竞赛规 则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使教练员和运动员积极应对, 从而调 整训练计划。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至今, 竞赛规则先后经历过 8 次 修 订 , 通 过 观 看 比 赛 录 像 , 不 难 看 出 套 路 编 排 、布 局 等 方 面 的变化。2003 年的《武术竞赛规则( 试行) 》中把裁判分为 A、B、C 三组, 分管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难度的评判, 规则上这样的变化 使得裁判在评判过程更易统一评判尺度, 减少主观印象, 如演练 水平的评分标准用三档九级的方法前后对比对运动员进行评 判 , 增加了竞赛的公 平 性 、公 正 性 。 但 是 , 纵 观 新 规 则 实 施 后 近 年来的全国性武术套路比赛发现, 大部分运动员的扣分项大抵 相同( 尤其是 较 高 水 平 的 运 动 员) , 包 括 在 动 作 质 量 和 动 作 难 度 两方面, 这样, 比赛的结果就会发现众多运动员都是在比难度和 几个常被扣分的动作; 另外也发现, 以往经常在套路比赛中出现 的动作, 因为怕被扣分, 所以各队的运动员基本不做或者少做, 这样的弊端使套路动作缺乏新鲜感, 雷同的套路太多, 有千人一 面之感。
以 2007 年 全 国 武 术 女 子 套 路 锦 标 赛 长 拳 、太 极 拳 、南 拳 项 目比赛临场裁判长对动作质量和难度动作的评判情况为主要依 据, 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拳、太极拳、南拳动作质量扣分点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2.1.1 长拳动作质量扣分点统计分析
南拳的扣分点相对于长拳来说较少, 其扣分主要集中在晃 动或跳动、移动脚碾动上, 代码为 70, 比例高达的 59.3%, 共出现 51 次 , 主 要 原 因 同 长 拳 类 一 样 , 即 动 作 难 度 完 成 后 未 处 理 好 落 地重心缓冲问题; 编码为 52 的扣分点是马步过小或上体明显前 倾, 在比赛中出现 15 次, 占总数 的 17.4%; 腾空飞脚、旋风脚、腾 空摆莲击响脚未过肩或击响落空共出现 15 次, 比例 为 17.4%, 说明运动员腾空动作的基本素质仍有一定欠缺; 其他扣点为附 加 支 撑 扣 分 编 码 71, 比 例 为 3.5%, 倒 地 扣 分 编 码 为 72, 占 扣 分 总数的 2.3%; 统计表明, 南拳的基本步型和其他基本素质较好 , 没有出现由于步型身型错误而被扣分的情况。 2.2 长拳、太极拳、南拳 B 组演练水平得分统计分析
以参加 2007 年全国女子武术套路锦标赛的运动项目( 包括 长拳、太极拳、南拳 类) 中 各 个 省 、市 、自 治 区 代 表 队 的 所 有 参 赛 运动员的比赛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长拳有效参赛人数 45 人, 太 极拳有效参赛人数 39 人, 南拳有效参赛人数 39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 文 对 2007 年 全 国 女 子 武 术 套 路 锦 标 赛 的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竞赛项目( 长拳、南拳 、太 极 拳) 进 行 研 究 , 分 析 运 动 员 现 场 比 赛 中扣分点和新规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套路动作编排的影 响 , 希望从运动员 最 后 的 得 分 能 力 找 出 动 作 质 量 、演 练 水 平 、难 度得分的基本规律, 避免常见的动作失误扣分点, 为教练员和运 动员的今后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作者简介: 刘同为( 1953 ̄) , 男, 教授, 国际级裁判。研究方向: 竞技武术理论与方法。

表 1 长、太、南拳动作质量扣分点统计分析 动作质量扣分点
项目 扣分代码 长拳 频 数
百分比 太极拳 频 数
百分比 南拳 频 数
百分比
20 21 22 24 30 31 33 51 52 70 71 72 总计 1 16 29 0 21 1 6 1 19 31 1 1 127 0.8 12.6 22.8 0 16.5 0.8 4.7 0.8 15 24.4 0.8 0.8 100 0 0 0 3 12 21 0 0 0 93 3 0 132 0 0 0 2.3 9.1 15.9 0 0 0 70.5 2.3 0 100 0 0 0 0 15 0 0 0 15 51 3 2 86 0 0 0 0 17.4 0 0 0 17.4 59.3 3.5 2.3 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