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讲义(二)
后的法人; ❖ (2)限制:设立范围之外的行为为无效法律行为,原则上
由设立人承担连带责任,但经成立后法人机关追认的除外。 ❖ (二)法人未能成立时产生的民事责任 ❖ 《公司法》第97条规定
第五节 法人的财产和责任
❖ 一、法人的独立财产
❖ (一)法人的独立财产的含义:指法人独立于其创设人和成 员的财产。
第三节 法人的能力
❖ 一、法人的权利能力 (一)法人权利能力与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区别 1、存续期间不同; 2、内容不同; 3、与行为能力的相关性不同。 (二)法人权利能力的取得和消灭 《民通》第36条第2款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始于法人的成立,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第三节 法人的能力
❖ 一、法人的权利能力 (二)对法人权利能力的限制 1、自然性质的限制:因法人和自然人在性质上的差异产生
❖ 一、权利能力的取得
(一)取得原因:自然人的出生。 1、出生的定义和性质:自然人脱离母体而成为有生命独立
体的自然事件。 2、出生的要件 (1)出:须与母体分离而成为独立体。 (2)生:须有生命。 3、出生时间:(1)一部露出说;(2)全部露出说;(3)
断脐说;(4)初啼说();(5)独立呼吸说。 4、出生的证明。出生为事实问题,须加以证明。
第二编 总则
目的要求:通过本编学习,使学生明确总则的意 义,理解总则的体系构成。在此基础上,把握自 然人、法人、第三民事主体的各种具体制度;明 确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制度的性质、意义及其基 本规定。
重点、难点
各种民事主体具体制度; 民事法律行为理论; 代理制度; 时效制度。
第一章 权利主体——自然人
1、法人对相对人承担侵权责任; 2、根据法人章程或命令规定,法人对有过错的责任人有权
追偿损失和其它责任。(《民通》第49条规定)
第四节 法人的成立
❖ 一、法人的设立和法人的成立 ❖ 1、区别:设立是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创设一个
具有法律人格的社会组织的过程或行为;成 立是社会组织已取得法律人格的一种状态和 事实。 ❖ 2、联系:设立是成立的前提,成立是有效设 立行为的法律后果。
的财产,非企业法人应有独立的经费以供经营或活动之需。
❖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四)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该条件与其说是法人成立条件,不
如说是法人已成立的标志。
第四节 法人的成立
❖ 四、设立中法人的法律地位 ❖ (一)设立中的法人和成立后的法人 ❖ 1、学说:(1)分离说;(2)同体说;(3)有限同体说。 ❖ 2、我国学理的意见:有限同体说 ❖ (1)设立中法人发生的权利义务,原则上直接移转于成立
第二节 民事行为能力
❖ 三、欠缺行为能力的法律效果 (一)法律效果
1、无行为能力人 无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法律行为无效,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2、限制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独立实施与其心智状态相符的法律行为;其他法律
行为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但以下法律行为例 外: (1)使未成年人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 (2)关于零用钱条款。 (3)被许可营业的未成年人的营业行为。 (4)日常生活中的定型化行为。 (二)对行为能力欠缺者的救济:设立法定代理人(监护制度功能之一)
❖ 目的要求 自然人作为传统民法中最为重要的民事 主体,其法律问题最称完备与复杂。通过本章的学 习,应使学生准确理解自然人法律广泛的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民事能力的法律规定、主体能力状况的宣 告制度、监护制度。
❖ 重点、难点 1、自然人能力状况 2、宣告(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 3、监护制度。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
于消灭;后者并不剥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仅结束以其原住所地为中心 的民事法律关系。 5、效力不同。前者的效力是绝对的;后者的效力则可依撤销而溯及地 被消灭。
第七节 住所
❖略
第二章 权利主体——法人
❖ 目的要求: 法人是不同于自然人的另一重要民事主体,在现代民法上
的地位更趋显赫,法律规则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自然人法律 规则。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法有关法人制度 的基本立法情况。特别是法人的设立条件与类型、法人能力 的规定、法人机构的设置、非法人组织的主要类型、法人主 体的派生形式等内容,应要求学生有深刻认识。同时,对法 人制度现代发展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如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公司集团等也要稍作介绍,从而使学生对法人制度有较为全 面的基本认识。 ❖ 重点、难点: 法人的能力;法人的设立条件。
❖ (3)法人是独立的民事主体:法人在人格上不同于法人成员。 ❖ (4)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节 法人的概念及其本质
❖ 二、法人本质 ❖ 1、法人拟制说:认为法人乃处于法律的拟制,是为使团体得以享有
权利的法律技术的产物,法人不过是想象上的人格而已。该说为萨维尼 首倡。
❖ 2、法人否认说:该说否认法人有人格,认为如有人格,也应归属于
❖ 二、法人成立的原则 ❖ (二)我国法人成立的原则 ❖ 1、企业法人 ❖ (1)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第27条2款);股份有
限公司(公司法第77条) ❖ (2)其他企业法人: ❖ 2、非企业法人 ❖ (1)机关法人:由命令或法律直接规定成立,无需登记。 ❖ (2)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特许设立主义和行政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
❖ 一、权利能力的取得
(二)对胎儿利益的保护 1、立法例:(1)绝对主义,即绝对贯彻不具有权利能力的
原则;(2)个别的保护主义,即胎儿原则上无权利能力, 但在列举的情形有权利能力;(3)总括的保护主义,即一 般将胎儿视为已出生,或规定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受孕, 但其财产权方面的权利能力附有解除条件(出生时须为活 体)。 2、我国:个别的保护主义 关于胎儿的继承权(《继承法》第28条) 3、胎儿利益的保护和法政策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
❖ 二、权利能力的消灭 自然死亡是自然人权利能力消灭的惟一原因。
(一)死亡的认定标准及其时点 1、在一般场合 (1)心搏终止说。 (2)脑死亡说。 2、在数人共同遇难的场合(《继承意见》第2条) (二)死亡证书和死亡登记
第二节 民事行为能力
❖ 一、行为能力的一般规定(依年龄认定) (一)完全行为能力
第43、49条
第三节 法人的能力
❖ 三、法人的责任能力 (二)法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
1、须具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2、须有法人代表机关或有权代表法人实施行为的机关的行
为; 3、须属执行职务的行为。须外观上足以认为执行职务,同
时依社会共同经验足以认为与执行职务有客观关联。
(三)法人侵权责任的承担
第二节 法人的分类
三、公益法人、营利法人与中间法人
❖ 公益法人指以公益为其活动目的的法人,营利法人指以营利 为其活动目的的法人。理论上也有称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 分类者,学者以为更为可取。
❖ 四、民法法人和商法人 ❖ 五、集体法人与独任法人(英美法分类,略) ❖ 六、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
❖ 七、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我国的分类) ❖ 八、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 ❖ 九、普通法人和特殊法人
第三节 法人的能力
❖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概说 法人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持不同的法人本质说,有不同的
结论。 (二)代理人说 法人拟制说因认为法人为法律技术的拟制,没有意思能力,
也就没有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通过其代理人实现。 (三)机关说 法人实在说则持法人有行为能力的观点,即法人通过其机关
许可主义
第四节 法人的成立
❖ 三、法人成立的条件(《民通》第37条)
❖ (一)依法设立
❖ 1、除特许成立或强制成立的法人外,须有合法有效的设立行为 ❖ (1)设立行为须符合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 ❖ (2)对设立人主体条件的特别规定。 ❖ 2、设立程序合法。
❖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企业法人至少应有法定的最低限额
第一节 法人的概念及其本质
❖ 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 1、概念:法人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社会组织体。
《民通》第36条规定。
❖ 2、特征
❖ (1)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体:组织上的统一性是法人成为民事主体的 前提。
❖ (2)法人是人合或资合组织体。社会组织体有人合组织和资合(财合) 组织两种,由多数自然人集合而组成的组织为人合组织,由一定财产集 合而组成的组织为资合组织。
❖ (二)法人独立财产的构成:法人独立财产来源于创设人或 成员的投入以及经营积累;
(一)完全行为能力(劳动成年制) 年满16周岁不满18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 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民通》第11条第2款
(二)无行为能力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民通》第13条第1款
(三)限制行为能力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民通》第13条第2款
(四)关于禁治产人(域外法)
第二节 法人的分类
❖ 一、公法人与私法人
❖ 公法人指为完成公共法律只能而依公法设立的法 人,私法人指由私人创立并追求私人目的而依私法 设立的法人。
❖ 二、私法人又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 社团法人指以社员权为基础的人的集合体,也称人 的组合。未取得法人资格前为社团。
❖ 财团法人指为一定目的而设立,并由专门委任的人 按照规定的目的而营运的财产集合体。未取得法人 资格之财产集合体为财团。
第四节 法人的成立
❖ 二、法人成立的原则 ❖ (一)关于成立原则的立法例 ❖ 1、自由主义:仅需设立行为,且对设立无条件限
制 ❖ 2、特许主义:须经特别立法或国家元首的许可。 ❖ 3、行政许可主义:设立行为+行政许可 ❖ 4、准则主义(登记主义):设立行为+登记 ❖ 5、强制主义:由国家强制设立
第四节 法人的成立
以18周岁为标准(《民通》第11条第1款) (二)无行为能力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民通》第12条第2款) (三)限制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