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服饰的文化内涵分析摘要: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将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从此,中国进入多灾多难但又具有历史转折性的时期。
一时间,中西两种制度、两种文化在华夏大地上不断交锋,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中国人民不断探寻出路。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中国的服饰也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从鱼龙混杂到自成体系,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到积极主动的改造,并最终融入世界、影响世界,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本论文主要从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近代西方先进文化对中国服饰发展的影响、近代中西服饰文化的交融、近代服饰文化的城乡差异四方面来分析当时服饰发展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服饰发展;中西混杂;时代文化Abstract:In 1840, Britain launched the Opium War, the Chinese turned into a semi colonial and semi feudal country. Since then, Chinese to be dogged by bad luck but has a turning point of history. For a time, two kind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ystem, two continue to battle on the vast land of China, in the face of the threat of China ruin the state and destroy the race, people continue to explore a way out. Amidst the winds of change in this era, China costumes are constantly innovate,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from the dragons and fishes jumbled together to become a system onesel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assive to active, and finally into the world,the impact of the world,has become on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iod China witness for.This thesis mainly from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modern western advanced culture'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othing,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clothing culture, modern dress culture of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s in four aspect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Keywords: Apparel development; Chinese and western mixed; Era culture清末民初,是中国面临重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剧烈动荡,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化的潮流中。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亡国灭种的威胁,他们尝试着接触西方这个蛮夷之地,学习他们的机器、制度、文化。
洋务运动中提出的“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中西文化开始了最初的碰撞。
戊戌维新运动,维新派不仅主张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技术,也主张学习他们的制度。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给急需思想文化方面解放的中国人们降了一场甘霖。
中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也从未停歇。
服饰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服饰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忠实映象,它有时会服务于落后势力,有时会成为先进分子冲破束缚的工具,亦或两者交锋的导火线。
中国近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西文化互相交融的时代,因此,中国近代服饰发展不可避免的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本论文就是通过对近代服饰的研究来分析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服饰的发展,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宋明新学、民族交融等使中国服饰独树一帜。
清朝以前,我国服装流行宽袍大袖,以宽松为主,这主要是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满族入关后,清统治者出于政治考虑,做出了坚持本民族传统服饰的决策。
崇德二年(崇祯十年,1637年),清太宗谕诸王、贝勒:“……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轻循汉人之俗,不亲弓矢,则武备何由而习乎?……”于是,清入关后便强迫汉人“替发易服”,可是汉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多次与清王朝进行斗争,于是,清王朝实行了“十从十不从”的规定。
①因此,清王朝时期,虽然政府严加管制,但是民间服饰还是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这一时期,男子服饰以袍、褂、袄、衫、裤为主,袍衫在清代后期流行宽松式。
其后,虽然清朝统治被推翻,但直到民国中期,长衫依然是中国男性经常穿着的款式,在知识界和政界长衫也可以作为正式的礼服,文人是长衫的忠实粉丝。
女子服饰由于清初“男从女不从”的约定,满汉基本保持着各自的服饰形制。
经过长期发展,两族服饰逐渐交融,不断演变。
汉族妇女袄褂变得越来越长,而类似于袍。
而旗袍受汉族服饰的影响,由早期的装饰简单变得繁缛,并加入了许多汉族服饰的因素。
①周梦,《传统与时尚.中西服装风格解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7月版,第87页。
直到西方列强的侵入,为中国的服饰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服饰进入了近代化。
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戊戌维新运动首次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提倡社会移风易俗、剪辫放足,关注妇女的解放。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派痛斥纲常名教对妇女的迫害,主张男女相均。
尤其是梁启超以身作则,并没有对自己的女儿缠足,这是多有纪念意义的“天足”!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由于思想局限,革命者将旗袍作为满族的一部分而禁止,直到20年代,旗袍才又登上历史舞台,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改进,这时的旗袍,袖口窄小,边缘渐窄,曲线分明,加以斜襟,从而衬托出端庄、典雅、沉静、含蓄的东方女性的形体美,旗袍的不断改良,使其在近代妇女服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孙中山为使服装结束衣冠伦理政治化的观念,提出了:“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饰制作原则。
①使近代中国服装与现代文明接轨,是中国服装史上的重大变革。
二、近代西方先进文化对中国服饰发展的影响鸦片战争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虽然对西方有所接触,但表现出更多的是对西方观念的“拒斥”,社会上层的价值观和传统保守的心态禁锢着人民的思想。
闭关锁国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将中国人的眼光束缚,中国错失了一次融入世界的机会,中国人也并没有意识到来自外面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的爆发,惊醒了许多有识之士,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涌入中国,一时引发了关于哪种文化更优秀的争论,有人提出“全盘西化”,有人认为“祖宗规矩不可废”,也有人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文化没有孰优孰劣,只有在相互碰撞中取长补短,方能实现文化的“进化”。
中西文化的碰撞加速了国人启蒙意识的抬头,中国不得不正视“西化”,正视西方的长处并像西方学习。
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②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地位,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一时期,服饰受到西方先进文化影响有限,因此不做阐述。
第二阶段,打破了“中体西用”的陈旧思想的束缚,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的戊戌维新运动和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革命派发①臧迎春:《中西方女装造型比较》,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版。
②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4页。
动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落后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从制度上为西方先进文化进入中国铺平了道路。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新文化运动。
它以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为指导,猛烈的评击了封建旧文化,为落后的中国文化增添了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境界,使中国文化开始步入近代化。
①维新派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首次提出了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提倡社会移风易俗、剪辫放足,关注妇女的解放。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派痛斥纲常名教对妇女的迫害,主张男女相均。
辛亥革命后,革命派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中华民国,由于辛亥革命的整个制度构想都来源于西方,且当时的革命党人都有在西方生活的经历,因此在生活方式包括服装特色上都比较西方化,②民国政府颁布的《服饰》条例中就采用欧洲燕尾服样式的西式礼服作为民国男士礼服之一。
由于革命派思想的局限,旗袍被当作满族的标志而被打倒,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三阶段是指从1919年到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的革命的新文化在中国传播,在思想文化上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理论受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冲击。
以1915年《新青年》的出版为其开端。
当时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等人鲜明地树立起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
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对一切旧思想、旧文化都作了激烈的评击。
使新思想、新文化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
随着思想的解放、中国传媒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穿着习惯和审美意识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服装样式——中山装和旗袍。
新文化运动后,女性尤其是女知识分子开始追求平等,认为既然男人可以穿袍,那么女人也可以,于是,旗袍被赋予了男女平等的意义。
旗袍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这时期的女性受到西方审美标准和服饰风格的影响,开始借助服装展现自己的躯体美,追求时尚与自由。
正如张爱玲的评价:“出兴的旗袍是清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③三、近代中西服饰文化的交融尽管中西文化一开始是西方文化以强硬姿态进入中国,正如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破中①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