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历史人物的概览
1. 列祖时期: a. 亚伯拉罕-- 信心之父;
b. 以撒-- 神所应许的后代;
c. 雅各-- 十二支派之父;
d. 约瑟-- 以色列的保存者。
2. 神治时期: a. 摩西-- 大能的拯救者;
b. 约书亚-- 带领以色列人进应许地;
c. 士师如基甸、参孙、撒母耳在第一位以色列君王之先作他们的领袖。
3. 王国时期: a. 扫罗
b. 大卫
c. 所罗门-- 以色列中最荣耀的王;
d. 犹大各王-- 约阿施、希西家、约西亚;
e. 先知-- 被掳前:以利亞、以利沙、以赛亚、耶利米
被掳时:以西结、但以理
被掳后:撒迦利亚、玛拉基
带领回国:以斯拉、尼希米
以色列历史的年代大纲
公元前931 -- 所罗门的死及分裂成南北国;
公元前722 -- 北国以色列被亚述所掳;
公元前605 -- 南国犹大被巴比伦所掳;
公元前586 -- 耶路撒冷圣殿被毁;
公元前536 -- 余民的回归。
约书亚记
日期:公元前1380左右。
征服迦南开始至约书亚死。
约书亚在征服迦南地之后死,当时年110岁(参士2:8)。
作者:约书亚,有关他死后的部份,最后一章的尾部是别的人加上。
对象:正进入应许地的以色列人,还有很多『未得之地』(参书13:1)。
各支派的分地:十二支派经约书亚和大祭司用抽签方法分配地界(参书13:6)。
成书的目的:
1.历史性的目的:记载了神怎样实现祂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藉约书亚带
领以色列定居应许地。
2.教义性的目的:a.神忠实于祂的应许;
b.一个得胜的生命必须活在神的信心中;
c.神的恩典虽是免费,我们必须经历信心的挣扎而得。
全书的重点与内容:
I.进入应许之地(1-5a章)
1.子民的准备(1-3a)
a.四十年的不信与审判终到达应许地的外围,约书亚勉励他们『刚强壮胆不要惊怕』;
b.内心的预备:『谨守遵行律法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参书1:8);
c.外在的预备:遣出两探子窥探这地(参书第二章,与摩西所派出的探子不同,因他们带来好信息:『那地的一切居民在我们面前心都消化了』(2:24));
d.最后的预备是随从约柜的后面〔神的同在和带领〕前进。
2.子民的旅程(3b-4)
a.约但河水分开,子民进应许地(3a);
b.立石为记(4)。
3.子民的洁净(5a)
a.约书亚命新的一代受割礼,更新神与亚伯拉罕的约。
II.攻占应许地(5b-12章)
1.得胜的启示(5b)
a.得胜的要诀是承认耶和华是军队的元帅。
2.得胜的实现--营中不能有罪恶(6-11)
3.得胜的记录(12)
『约书亚照着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话夺了那全地,就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
将地分给他们为业,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
』(书11:23)
III. 殖民于应许之地(13-24章)
不单是进入、得胜,更是凭信拥有。
『...还有许多未得之地...』(13:1)
1.土地的分配(13-21)
a.约但河东--两支派半:流便、迦得、玛拿西半支派
b.约但河西--九支派半:玛拿西半支派、以法莲、犹大、便雅悯、西缅、西布伦、以萨迦、亚设、拿弗他利、但。
c.利未产业--因为神是他们的份,所以分不到土地(13:33)。
不过利未人亦能从十一支派中得到四十八个城市(21:41)。
d.激动的战士(14:7-12)
迦勒与约书亚的对话,是圣经中一个感人的见证。
2.作证之坛(22)
a.在巴勒斯坦的示罗设立了会幕(18:1)
b.有两个半东部支派在约但河边筑了祭坛,以纪念他们与西部支派所共分的产业。
c.起初他们这样的作为被误解为悖逆,后来前嫌冰释,因而避免爆发内战。
3.宣讲神的道(23-24章)
约书亚对以色列人最后的遗言[分两部份]:
a.指示以色列人要守耶和华的诫命(23);
b.以色列人既从神得应许地,就更要去事奉祂。
约书亚记的问题:
1.一个科学性的问题:约书亚的「长日」(10:10-13)
*三个可能性的解释:
a.图特恩(Totten, 在其书"Our Race", 耶鲁大学的教授)及凌默尔(Harry Rimmer,在其书"The Harmony of Science and Scripture")皆支持这样的看法。
另外在埃及、
中国、印度也有这长日的记录:在天文历法的计算之中,发现少了一天。
b.威尔逊(Robert Dick Wilson, 美国普灵斯顿大学教授):将第十三节译为「太阳停止了」( Sun be silent or cease, leave off)意思是表达出约书亚的祷告将烈日暂时
停顿下来,以致他的军队可以在一个更有利的情况下作战。
c.科尔(C.F.Keil)及德里斯撤(F.Delitzsch)(这两位著名旧约学者:以一日作为四十八小时的看法是出现困难的,他们提意为:日头出现的时间是因为大气的反射
而延长了。
(苏特(Rendle Short)在其书"Modern Discovery and the Bible")指出这是
一个极有可能的建议,因为在大气中的氪[krypton]会产生这样的果效。
)
2.一个道德性的问题:屠杀迦南人(书6,8,10)
有几点是藉得注意的:
a.谋杀与公义的杀人不同:谋杀是蓄意及恨恶以致夺取一个人的生命。
另一方面圣经中有提及死刑〔创9:6〕,自卫〔出22:2〕,不可非议的战争〔创14〕。
b.迦南人不算为无辜:迦南人很早就受着神的咒诅(创9:25),他们是邪恶的行不道德的事情。
神形容这地的罪应有的结果为『连地也玷污了,所以我追讨那地
的罪孽,那地也吐出它的居民。
』(利18:25)
c.这地无辜的居民不会遭受杀害:所多玛俄摩拉是很明显的例子,若有十个义人全城都会得救(创18:22起)(创19:15);神又拯救三万二千在道德上洁净的人(民
31:35);妓女喇合和她的全家(来11:31)。
d.神给与迦南人几百年的时间悔改的机会(彼后3:9),才施行毁灭(创5:16),正如癌细胞的割除。
e.以色列人面对的不是一个宗教的圣战,而是神主的争战(出23:27-30;申7:3-6;
书8:24-26)。
以色列人作为神审判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