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之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复习内容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之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学情分析近两周对我校初三(9)班、初三(13)班、初三(15)班进行了说明文阅读的摸底测试。
摸底测试题《台风》一文层次清晰,题目难度不大。
前两个选择题只有个别学生因阅读不够细心导致丢分,只要稍加引导应该能够避免。
第三个要点概括题,只有少数学生能得到满分。
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多多少少的丢分。
学生阅读说明文时,信息提炼和要点概括的能力必须在初三复习过程中得到加强。
教学目标1、说明文的相关文体知识、连词知识。
2、通过抓关键词(中心词、连词)和说明方法对文段层次进行分析,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阅读习惯,形成规范答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训练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学思路先通过对摸底测试情况的介绍,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这个过程中简单讲解前两个选择题,并简要提炼做选择题的方法。
然后结合考纲的相应要求明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在阅读说明文时的重要性。
再通过对《台风》一文的层次分析和要点概括,归纳整合信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接着,当堂训练,并小组交流确定疑难点,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准备1、提前进行说明文阅读的摸底测试并批改。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这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
由于海水上翻,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
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
(1)下列有关“台风”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它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其带来的狂风暴雨常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
B.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C.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会明显下降,是因为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导致海水上翻。
D.台风一方面可以缓解高温酷暑,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同时,当其登陆时,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风速,不但消除了风害,还可用于风力发电。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如果没有了台风,人类就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B.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目前自然降水已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风能资源比重增大。
C.台风造成的海水上翻,将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卷上来,使鱼饵增多,有利于鱼群生长。
D.台风的气压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迅速释放,从而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3)结合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台风为人类带来的功劳和益处。
(4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 3 D(“消除了风害”有误,应该是“风害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
)2 3 C(A“就会”应改成“可能会”;B“目前自然降水已越来越少”应改成“未来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比重增大”应改为“比重将增大”;D“迅速释放”应改为“逐渐释放”。
)3 4 ①可改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②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③可节约资源,用于发电;④有利于鱼群生长;⑤引发“慢地震”,逐渐释放地壳能量,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任答4点即可)2、准备好当堂训练的题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故选择了较短的说明文作课上练习)。
睡眠不足会怎样?孙洪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①睡眠能够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是那么清晰。
不过,如果把这个问题反过来,也即“不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它的答案却是显而易见的。
②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损害人的注意力,使人容易发生意外。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因疲劳驾驶造成约10万起交通事故,这导致约4万人受伤,另有约1550人死亡。
而在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中,有约60%都是由于司机睡眠不足4小时或睡眠质量低引起的。
北京市交管局公布,近3年来北京市因疲劳驾驶直接引发的交通事故约有300起,伤亡200余人。
有专家称,“睡眠不足,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
③在失眠患者中,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
另外,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碍还可导致抑郁。
据2007年的一项样本量为1万人的调查显示,失眠患者最终发展成为抑郁症的概率要比不失眠的人高5倍。
英国研究人员曾经在20多年里观察了1万多人的睡眠模式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死亡率的。
结果显示,睡眠不足还会增加患病风险。
那些睡眠从7小时减少至5小时甚至更少的人,患疾病致死的风险增加了将近1倍。
④此外,睡眠不足还可能会影响女士们的美貌。
在睡眠不足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
过量的皮质醇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
⑤有趣的是,睡眠不足还与肥胖有关系。
原来,睡眠不足会增强人的饥饿感,导致食欲增加。
有数据显示,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比每天睡7~9小时的人更有可能成为肥胖者。
睡眠不足不仅会刺激食欲,同时也会让人渴望进食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⑥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缺少快速眼动睡眠,则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
⑦睡眠“负债累累”后,就会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了。
我国台湾长庚医院睡眠中心的陈泞宏主任曾说过,睡眠的债也是有“利息”的。
比如熬夜一次,并不是在之后多睡几个小时就可以补回来的,而是要分好多天才能慢慢补回来。
因为从睡眠结构来看,每次实际睡眠时间如果超过正常作息所需,额外的那些睡眠就都属于无意义的“浅睡”。
/s/blog_5b0192cd0102v5q3.html(1)选出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A、美国每年因疲劳驾驶造成10万起交通事故,导致约4万人受伤。
B、文章第5段划线句运用列数据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睡眠少的人更有可能导致肥胖。
C、熬夜一次多睡几个小时就可以补回来。
D、对于中学生来说,睡得越多,长得越高。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睡眠不足会导致人的皮肤变差。
B、睡眠不足的人患病风险增加。
C、女士们的美貌是由睡眠时间决定的。
D、失眠患的人比不失眠的人更容易导致抑郁症。
(3)睡眠不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4分)参考答案:(1)3 B(A项“约10万起”不是确数;C项“熬夜一次不是多睡几个小时就可以不会来的”;D项说法太绝对)(2)3 C(说法太绝对)(3)4 睡眠不足带来的危害:①损害注意力,使人容易发生工伤和意外;②增加患病风险;③使人皮肤变差;④导致肥胖,增加死亡风险;⑤影响生长发育,降低学习能力。
(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3、上课前下发摸底测试的试卷,并提醒学生回顾文段,反思丢分点。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导入直接以摸底测试的情况导入。
教学活动一:回顾诊断【任务与意图】通过对摸底测试情况的了解,简单归纳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1、出示第一个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并请学生讲解。
2、出示第二个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并请学生讲解。
3、简单归纳答选择题的方法。
A、都是单选题B、审清题目是“选是题”还是“选非题”C、找定选项对应句D、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差异E、进行“疑似”选项之间的比较F、选定答案提醒:细心比较是关键!4、出示第三题简述题的答题情况,结合考纲相关要求明确考题类型——要点概括题。
结合学生答题情况,明确学习重难点:训练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学活动二:梳理归纳【任务与意图】以摸底测试的文章为例,结合第3题题目,和学生一起梳理文路,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生成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方法。
在梳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具备阅读文章时的层次意识和耐心细致的阅读习惯。
【过程与方法】1、审清题目要求:“概括台风”的“功劳和益处”。
2、学生根据题目筛选信息。
(明确筛选信息的依据——题目要求)3、交流优化,提炼概括。
(请学生作答,老师引导,注意方法的生成)提问:⑴文中哪些段落阐述了台风为人类带来的功劳和益处?原文中可有标志性字句的提示?⑵这些段落中,哪些句子阐述了台风的功劳和益处?请在原文中勾画。
文本思路分析:第二段的段落结构是:阐述—总结(中心句)—补充。
中心句在中间。
由第二自然段关键信息的概括,提醒学生注意:耐心阅读找到段落中最有总结性的语句。
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简洁明了,要点概括可直接引用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