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3.2)d、(10 453.4±143.2)元、91.2%、3.8%;对照组分别为(21.2±3.0)d、(14 325.9±141.1)元、76.2%、8.8%。

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且观察组满意45例,一般3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96.2%;对照组满意31例,一般40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88.8%。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为一种先进护理模式,主要指护理人员针对某些疾病进行检测,并针对这些疾病制定详细、有序及适当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相关护理[1]。

临床护理路径最早在80年代由美国提出,为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整体护理模式。

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促进疾病的康复及有助于护理工作取得满意效果。

目前临床护理路径已在多个科室进行实践,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2-4]。

本文对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目的是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伤,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肺、肝及肾等疾病患者,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妊娠,哺乳期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

其中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19~73岁,平均(46.4±3.2)岁,上肢骨折患者24例,下肢骨折患者20例,肋骨骨折患者18例,脊柱骨折患者9例,骨盆骨折患者5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19~73岁,平均(45.9±3.1)岁,上肢骨折患者25例,下肢骨折患者19例,肋骨骨折患者18例,脊柱骨折患者10例,骨盆骨折患者5例,其他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及体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1.2.1 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入院时指导工作,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及骨科病房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向患者介绍病房各项设备[5],作息时间,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等,以便使患者尽早了解病房患者,消除陌生感。

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并掌握患者各项信息,身体状况及疾病状况,并将传统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身体及疾病状况制定详细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6],同时保证护理路径具有科学性和安全性。

1.2.2 手术前的临床护理路径根据先前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前需给予适当的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如检查患者术前各项生命体征及指标;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方法及进行必要的健康及科普宣教[7-8];对患者介绍手术功能训练方法,使患者手术可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以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

1.2.3 手术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返回病房,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同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有开裂、感染及渗血情况,若有则及时向医生报告[9]。

护理人员随时注意患者体位,并适当帮助患者调整体位。

若患者手术出现焦虑、消极及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调节其情绪,使其配合治疗;护理人员也需帮助患者进行手术康复训练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5]。

1.2.4 出院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病情稳定或康复后即可出院,此时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情况及后续治疗及康复内容,加强患者生活适应练习,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10]。

1.3 效果评价对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满意: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标准,态度亲切,文书清楚;一般,护理人员各项操作较标准,态度较亲切,文书较清楚;不满意:护理人员未达以上标准。

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3 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而且目前医疗卫生产业竞争激烈,医院想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可提高医院知名度。

骨科为医院较大科室,患者较多,病情相对较严重,因此需提供优质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11]。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为一种先进护理和管理模式,可针对某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及康复制定一套标准模式,它是一种关于疾病治疗的综合模式,主要依据为循证医学[12],主要目的为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控制变异及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

临床路径护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均治疗成本。

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各大医疗机构纷纷效法,同时临床路径内涵不断延伸,不断发展。

一般来说临床路径有如下几点执行流程:(1)执行各项检查,途径及目标[13];(2)患者疾病治疗进度表;(3)对治疗护理的监控;(4)相关治疗计划及预后目标。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临床路径有较多优点,主要有:(1)临床护理路径可协调护理,在临床护理路径中需要制定各种表格,制定这种表格可协调各类医护人员[14],减少了因不同学科背景带来的障碍,而且在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时可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交流,也减少了中间的不必要环节,同时也降低了护理成本。

(2)临床护理路径可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有护理路线图,指明了护理人员每日护理计划、护理重点及各病情阶段的护理关键,这样既减少了护理的盲目性,也提高护理效率[15]。

(3)护理人员存在感增加,临床护理路径明确规定了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也增加了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时间,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同度,同时也使护理人员满足上升。

在本文中两组患者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再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手术前路径、手术后路径及出院指导。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满意效果。

总之,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李顺琼.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55-56.[2] 李文静.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128-2129.[3] Cheah J.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 f a clinical path way programme in an acute care general hospital in Singapore[J].Int J Qual Health Care,2010,12(5):403-412.[4] 杨超兰.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128-1129.[5] Rasmussen L S,Johnson T,Kuipers H M,et al. Does anaesthesia cause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A randomised study of regional versus general anaesthesia in 438 elderly patients[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9,47(3):260-266.[6] 黄海艳.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2):101-102.[7] 郭建华.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74-75.[8] 陈春燕,张春莉.健康教育对提高骨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研究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86-88.[9] 张洁,李玲利,钱清华,等.优质护理服务提高骨科患者满意度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48-49.[10] 刘苑红.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66-67.[11] 张雪梅.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79-80.[12] Rudisill P,Phillips M,Payne C M. Clinical paths for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quality improvement outcomes[J]. 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2005,8(12):27-33.[13] Riches T,Stead L,Espie C. Introducing anticipated recovery patients:a teaching hospital experi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ssurance,2007,7(31):21-24.[14] 唐钰,刘姗姗,谢红艳,等.疼痛管理在骨科常见疼痛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72-73.[15] Rickard C M,Webster J,Playford E G. Prevention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the need for a new focus[J]. The Medical Joural of Australia,2013,198(10):519-5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