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起水鱼群种群结构分析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起水鱼群种群结构分析
万方数据
24
海洋湖沼通报
否与1:1的理论比例相符。其中本研究中 的性比指某体长组中雄性鲣鱼尾数与该体长 组中鲣鱼总数的比值。
1.3.4
鱼群与流木鱼群的鲣鱼的叉长组成之间存在 极显著的差异(z2=843.7,P一8.10× 10一175d0.01)。
首次性成熟体长(L50)
本研究采用LysackD53(式1)的方法进 行分析。该方法较为经典,且生物学意义较 为明确。
海洋湖沼通报
2010年Transactions
of Oeeanology and Limnology N02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起水鱼群 种群结构分析
许柳雄1‘2,3。王学防3,朱国平h 2.v。叶旭昌h 2一。王春雷4
(1.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2.上海市高校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4.江苏省渔港监督局,江苏南通226006) 摘要:根据2006年10月一2007年2月及2007年10月一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海域测定的 1343尾由金枪鱼围网捕获的起水鱼群的鲣鱼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与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鲣鱼的又
(ANCOVA,F=0.549,P>0.05);(3)起水鱼群鲣鱼的平均雌雄性比约为l:0.95,但在501~ 550ram(一=4.00,P<O.05)和65l~700ram(≯=4.17,P<0.05)2个体长组中,雌雄性别比例不 符合“1,l”的理论期望;(4)起水鱼群鲣鱼的性成熟度以Ⅳ期(28.93%)和V期(43.67%)为主.计 算得出的雌鱼和雄鱼的首次性成熟又长分别为473.15ram和440.78mm,均大于实际观测到的达 到性成熟的鲣鱼的最小叉长。拳次调查研究得出了“在调查水域鲣鱼的起水鱼群是以性成熟的成 鱼为主的群体”的初步结论。 关键词:中西太平洋;围网;起水鱼群;鲣鱼Katsuwonus pelamis;种群结构
国金枪鱼围网渔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 持续发展。 根据集群特性,鲣鱼鱼群常常可分为自 由鱼群(俗称起水鱼群)、流木鱼群(包括人工 集鱼装置FAD(Fish
Aggregation Device)鱼
群)、鲸豚随付群三类。流木鱼群中常常夹杂 着大量的大眼金枪鱼幼鱼,国际渔业管理组 织基于保护资源的目的呼吁减少使用FAD 的作业方式,并开始设立金枪鱼围网的禁渔
万方数据
2期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起水鱼群种群结构分析
式中,W表示体重(g);FL表示又长
(ram)。
0
9 8 7 G
5
盖
掣
羞
茁
4
3
量
掣
2●O
娄
苎
盔
棚 最 aXl西Il:M×}:戤,400 450剐×}5嗣J鼎x)65fJ 75)7爿J刮朋 叉长Fork IuPngth/ram Fig.5
叉长FfJrk length/nml 图5 中西太平洋起水鱼群鲣鱼按
1
妻参
量20
Pr
2再亨匆丽
(1)
辫
匿
▲
互X)25IJ州x)350・“KJ
慧 蓬
薅
*0j‘ ÷{弋
§、、 ;、、≮
其中。P,为叉长组Xi时鱼类成熟度的比 例,K和C为需估算的参数。对于大部分鱼 类而言,所有个体在叉长长到某一个值时将 达到性成熟。在这种情况下,C则为L s。。K 为鱼类成熟回禀率,K值越大,表明鱼类从 未成熟达到成熟的过程越短。计算过程中最 大似然估计利用EXCEL2000中的SOLV— ER功能进行。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8一lO—zo].
httpt}}w啪.mlr,gov.cn/xwdt/jrxw/200810/t2001020.110919。htm
万方数据
2期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起水鱼群种群结构分析
23
区[4嵋]。与流木鱼群相比,起水鱼群具有个体 规格较大且渔获物中兼捕品种较少的特 点[7喝],但捕捞起水鱼群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随着国际社会日益重视金枪鱼资源的合 理开发和养护,金枪鱼围网采用FAD作业 方式将受到限制,重视起水鱼群的捕捞将成 为趋势。因此针对鲣鱼起水鱼群的相关研究 十分必要,了解其群体结构不但有利于合理 利用资源,而且对于提高起水鱼群的放网命 中率也有实际意义。虽然国内外均有对鲣鱼 生物学的报道[9‘引,但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 研究较少。迄今为止,尚未见到专门针对起 水鱼群鲣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本文基于执 行“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起水鱼捕捞技术 研究”项目期间测定的鲣鱼起水鱼群的生物 学数据,通过分析渔获物的又长分布、叉长与 体重的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等级等生物学 特性,探讨了中西太平洋鲣鱼起水鱼群的种 群结构,以便为开展资源评估积累基础数据, 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养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7 7 7
又长频次分析
运用STATISTICA6.0中的Histo- grams功能以50mm为组距对鲣鱼的叉长分 布进行分析,运用SPSSl5.0中的,检验的 百分比同质性检验验证雌雄鲣鱼的叉长组成
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3.2
2007年1月~2月,调查海域为01。12 S~ 03。17’N,143。49’E~152。44’E。第二阶段的 2个航次分别为2007年10月~2007月12 月,调查海域为03。00’N"-一03。48’S,15 1037’E ~163。23‘E;2007年12月--一2008年1月,调 查海域为O。00 7N---,03。43 7S,152。14’E~156。 24’E(见图1)。调查船分别为上海开创远洋 渔业公司所属的金枪鱼围网渔船“金汇6 号”、“POHNPEI 1号”和“金汇7号”。
ldn。E l{妒E
l甜r E
15,E
lq’£15酽E
tree
E
lIIr C
lr∥E
l嘲’E
图l渔获物取样位置
Fig.1 Sampling positions
。o”表示2006年10月~2007年2月渔获物取样位置 。o”Stand for sampling positions during 2006.10~ 2007.2;“△”表示2007年10月~2008年1月渔获物取
1.3.1
1材料与方法
1.1渔船、作业海域及时间 整个调查为生产性作业,调查的洋区根 据船长掌握的渔期及渔场经验进行。事先不 设具体调查站点,将调查期间捕获起水鱼群 并进行采样的水域设为站点。 调查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的2个航次 分别为2006年10月~12月,调查海域为
04。19’S~030 38 N,154。20 E~157。49 E:
体长组划分的性别比例
Sex ratio of K.pelamis from the
图4中西太平洋起水ionship between fork length and
free school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by fork length classes
sex
2.2叉长与体重关系 测定结果表明,鲣鱼起水鱼群的体重范 围为310~99059,平均体重(3084-+-2464)g。 其中雌性个体体重范围为895"--'99059,雄性 个体体重范围为1115~88659。ANCOVA 表明。鲣鱼体重的差异是由叉长的差异所致, 与性别无关(F=0.549,P=0.459>0.05)。 因此将雌雄个体综合在一起,得出中西太平 洋围网鲣鱼起水鱼群叉长与体重的关系(见 图4)为: W=6.3905×10叫F-L3‘黼(群一O.9443,n=892)
中图分类号:¥9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482(2010)02一022一07
鲣鱼(katsuwonus pelamis)是中西太平 洋大洋性金枪鱼渔业中最重要的目标鱼种之 一[1-2],而中西太平洋则是世界金枪鱼围网 渔业最主要的渔区[1],自我国大型金枪鱼围 网船2001年首次进人该水域以来,金枪鱼围 网渔业数年之间得到了迅速发展,围网船数 从2001年的1艘增加至2007年的15艘,产 量从2001年的3090t猛增至2006年的 52774t[3]。鉴于该海区鲣鱼资源量丰厚[:]以 及我国政府提倡壮大和扶持远洋渔业(13,我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0702)资助;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计划(0732051IO);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 (09YZ275);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捕捞及渔情预报(D-8006—06—0022);上游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 科研专项基金(B-8101—08—0022);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3-8202—07—0279)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许柳雄,(1956一),男,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和渔具力学研究,已发表i仑文30 余篇。E—mail:lxxu@shou.edu.cn 收稿日期:2009-04-20
主
叉长F.ork Lenglh/11llu
图3
中西太平洋起水鱼群鲣鱼
雌雄个体的叉长分布
Fig.3 Fork length distribution of K.pelamis from the free school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cean by
7
又长一体重关系
运用EXCEL2000中的幂函数回归方法 拟合叉长一体重关系,即:W—nFL6,式中: W为全重,FL为叉长。运用SPSSl5.0中的 协方差(ANCOVA)检验分析性别的差异是 否会对鲣鱼的叉长与体重关系存在影响。
1.3.3
性别分析
运用SPSSl5.0中的z2检验的拟合度 检验验证总体及不同体长组中的鲣鱼性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