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敷。
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指《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年已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像青壮年。
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药渣倒完后病就痊愈了。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就应手消除。
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
”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患病部位,清洗伤口及感染部位,缝合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原文】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译文】原来的甘陵(诸侯国名)相的夫人有孕六个月了,腹痛不安,华佗诊察脉象,说:“胎儿死了。
”派人用手摸知道所在位置,在左边则为男婴,在右边则为女婴。
人说“在左边”,于是喂汤药流产它,果然产下男婴形状,随即痊愈。
【原文】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乾,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於内,当啼泣而绝。
”果如佗言。
【译文】县吏尹世苦手和脚燥热,口中干燥,不想听到人声,小便不顺畅。
华佗说:“试着做吃热食,出汗则痊愈;不出汗,此后三日内死亡。
”立即做吃热食而不出汗,华佗说:“五脏的元气已断绝在体内,当哭泣而死。
”果然如华佗所言。
【原文】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译文】郡守府中的官吏倪寻、李延同时到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
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内热通过小便)拉出来,李延应当(把内热通过)发汗排出去。
”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
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它们应当不同。
”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次日早晨两人一同起来(即都已病愈,行动自如了)。
【原文】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
”佗曰:“君有急病见於面,莫多饮酒。
”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译文】盐渎(地名,东汉属广陵郡,今江苏盐城市西北)严昕与数人一起探问华佗,刚刚来到,佗对昕说:“您(感觉)体内好吗?”严昕说:“自己(觉得)跟平常一样。
”华佗说:“您有急病反映在脸色上不要多喝酒。
”坐完回去,行了几里,严昕突然头脑眩晕,坠落车下,人们搀扶他返回,乘车回家,半夜死去。
【原文】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
临死,当吐舌数寸。
”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译文】原来的督邮(官名,为汉代郡守佐吏,掌管督察纠举所辖各县违法之事)顿子献得病已痊愈,到华佗(那里)察看脉搏,说:“还是有虚症,还没有康复,不要做致人疲劳的事,与女子交合马上就死。
临死时,会吐舌数寸。
”他的妻子听说他的病除掉了,从百里外来探望他,住宿并性交,间隔三日病发,完全像华佗说的那样【原文】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
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遂如佗言。
【译文】督邮徐毅得病,华佗前去看望他。
徐毅对华佗说:“昨天让官府内负责医疗的小官吏刘租针刺胃部后,便受苦于咳嗽,想躺下休息都不安宁。
”华佗说:“针刺未及胃部,误中肝脏了,食量应会日益减少,过五日不能挽救。
”接着像华佗所说的那样。
【原文】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问佗,佗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
”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译文】东阳(县名)陈叔山的小儿子二岁,得了病,大小便时总要先哭一阵,一天天地瘦弱疲困。
询问华佗,华佗说:“他的母亲怀孕,阳气生养于体内,未能达到体表,致使乳汁气虚偏冷,孩子得到母亲的寒气,所以使他不能应时而痊愈。
”华佗给他四物女宛丸(丸药名),十日即病除【原文】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呻呼无赖。
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译文】彭城有位夫人夜里到厕所去,蝎子蛰了她的手,呻吟呼叫没有办法。
华佗叫家人温水煮到烫手的程度,再把夫人的手浸在里面,终于可以睡着,只是旁边的人屡次为她换热水,热水要保持其温度,次日早晨就痊愈了。
【原文】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
有顷。
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
”应时归,如佗所刻。
【译文】军队中的小吏梅平得了病,被去名籍后回家,家居住在广陵(郡名),没有到二百里,留宿在亲戚家中。
一会儿,华佗偶然到了主人许家,主人请华佗察看梅平,华佗对梅平说:“您早遇到我,可以不到这种地步。
如今疾病已经凝积,赶快回去可以和家人相见,五日后命终。
”按时回去,正如华佗所说的时间【原文】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悬此蛇辈约以十数。
【译文】华佗行在路上,看见一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吃不下,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
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车马停止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
”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一条,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啦。
”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这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原文】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
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译文】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
郡守大怒得更厉害了,吐黑血数升而痊愈。
【原文】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
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
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译文】又有一士大夫不舒服,华佗说:“您病得严重,应当开腹取疾。
然而您的寿命也不过十年,病不能使您死,忍病十年,寿命也就全到尽头,不值得自己特意开刀。
”士大夫不能忍受疼痛,发痒,一定要去除它。
华佗随即下手,所病不久痊愈,十年后终于死了。
【原文】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
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
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译文】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不想吃饭。
华佗为他切脉说:“您胃中有虫好几升,将在腹内形成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是吃生鱼、生肉造成的。
”马上做了二升药汤,先喝一升,一会儿把药全部喝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吐出了约摸三升小虫,小虫赤红色的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的模样(脍:切得很细的鱼肉),所受病痛也就好了。
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该会复发,碰到良医才以救活。
”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发作,当时华佗不在,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终于死了【原文】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
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鬲,随手而差。
【译文】曹操听说而召唤华佗,华佗常守在他身边。
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
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
【原文】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
曰:“伤娠而胎不去。
”将军言:“闻实伤娠,胎已去矣。
”佗曰:“案脉,胎未去也。
”将军以为不然。
佗舍去,妇稍小差。
百余日复动,更呼佗。
佗曰:“此脉故事有胎。
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
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
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
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
”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
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
”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
【译文】李将军的妻子病得很严重,召唤华佗切脉,说:“胎儿收到伤害而不能去除。
”将军说:“听说确实胎儿受到伤害,胎儿已经去除了。
”华佗说:“切脉,胎儿没有去除啊。
”将军以为不是这样。
华佗告辞离去,妇人稍微好些,百余日后又发病,再召唤华佗。
华佗说:“此脉相(按照)先例有胎儿。
先前应该生两个婴儿,一个婴儿先去除,血出得太多,后面的婴儿没有及时产下。
母亲自己没感觉到,旁边的人也没有领悟。
不再接生,于是不得生产。
胎儿死了,血脉不能回复,必然干燥附着他母亲的脊背,因此造成许多脊背疼痛。
如今应当施以汤药,并针刺一处,这个死胎必定产下。
”汤药针刺施加后,妇人疼痛急着想要生产。
华佗说:“这个死胎日久干枯,不能自己出来,适宜派人掏取它。
”果然得到一个死去的男婴,手足完备,颜色发黑,长大约达到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