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舞曲》音乐欣赏课
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器乐合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四课——音乐会)。
教材分析:《匈牙利舞曲》(第 5 号)原是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共有21 首,这是在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两首匈牙利舞曲中的一首,另一首为《匈牙利
舞曲》(第6 号),也是出自于勃拉姆斯之笔。
第 5 好乐曲采用复三段体结构:乐曲
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在升 f 小调上呈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与密集
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给人以自由和达而又有情绪饱满的感觉;第二个主体运用了强烈的
切分节奏,音乐显得粗犷、奔放;第一部分音乐以活泼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并通过力度的
对比,表现了吉普赛人热情、豪放的性格和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第二部分转为同名大
调(升F 大调)形成色彩的对比。
乐曲的速度变得更快,跳跃的节奏、轻盈的旋律充满
勃发的生机,把音乐推向狂欢般的高潮。
当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再次出现时,乐曲进入
再现部分,并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教学目标:1 聆听《匈牙利舞曲》(第5 号),感受其情绪和速度的变化。
2.通过以声势和肢体动作的参与,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记忆乐曲的主题。
3.引导学生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体会音乐速度、力度、节奏、音区等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分析乐曲的音乐结构,记忆乐曲的主题。
2.了解乐曲的速度、力度的特点,感受热烈欢腾的气氛。
教学难点:1.记忆乐曲的主题
2 •乐曲
的音乐结
构的分
辨。
教学过
程:
七.教师总结
1.聆听老师的总
结。
2.回忆本课的内
容。
加深巩固学生
对音乐的整体特点
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