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秋水》中,庄子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来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C )A.演绎法和例证法B.例证法和对比法C.对比法和类比法D.类比法和演绎法2.《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3.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C )A.年轻气盛B.狂妄自大C.喜同恶异D.愚昧无知4.《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B )A.张巡B.南霁云C.许远D.于嵩5.《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 A)A.感情的变化B.逻辑的演绎C.时间的推移D.想象的展开6.下列记叙文,作者在全文最后进行评议的是( C)A.《张中丞传后叙》B.《先妣事略》C.《马伶传》D.《都江堰》7.下列散文中,运用多方面材料交叉垒积叙事方法的是( D)A.《香市》B.《纪念傅雷》C.《我与地坛》D.《哭小弟》8.《秋夜》所写的景物中,作者寄予深切同情的是( C)A.蝴蝶B.蜜蜂C.小粉红花D.红栀子花9.小说《林家铺子》的作者是( D)A.鲁迅B.巴金C.老舍D.茅盾10.余秋雨在《都江堰》中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根本原因是(B )A.它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B.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C.它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D.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11.《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B )A.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A )A.心远地自偏B.悠然见南山C.山气日夕佳D.飞鸟相与还13.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的抒情方法是(B )A.借景抒情B.借事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比喻抒情14.杜牧《早雁》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的主要情感内容是(C )A.对入侵者的谴责B.对皇帝的讽谏C.对边民的宽慰D.对时局的忧虑1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写景物中,作者借以暗示江山易主的是(A )A.雕栏玉砌B.小楼东风C.春花秋月D.一江春水16.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抒写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感的词句是( C)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17.闻一多《一句话》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D)A.对比B.烘托C.类比D.隐喻18.下列“居士”中的女作家是( C)A.六一居士B.东坡居士C.易安居士D.香山居士19.林海音《金鲤鱼的百裥裙》所叙说的故事发生在(B )A.明末清初B.清末民初C.抗战时期D.建国初期20.铁凝《哦,香雪》中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最重要情节是(C )A.每晚七点都要去看火车B.每晚七点都要去看“北京话”C.为了铅笔盒冲上火车D.为了不误课夜行30里21.《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谁方法是(B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22.鲁迅所批评的《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的作者是(A )A、林语堂B、刘百昭C、陈西滢D、杨荫榆23.朱自清参加过的文学团体是( D)A、创造社B、太阳社C、左联D、文学研究会24.唐宋八大家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是(C )A、欧阳修B、柳宗元C、韩愈D、苏轼25.《散文创作谈》:"鲁迅譬喻过,从干荔枝的味道,是没法推想鲜荔枝的风味的"。
作者借此指的是(D )A、要选择典型材料B、要有深刻的主题C、要重视语言艺术D、要有直接生活知识26.《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说明人物与结构特点时都被用作例证的人物是( A)A、林冲、杨志B、林冲、鲁达C、杨志、鲁达D、柴进、洪教头27.《桥斩运动》引述《史记·苏秦列传》里尾生守约的故事,用以说明(A )A、桥是不会大动的B、桥的小动、微动分秒不停C、桥在外因作用下产生"变形"D、桥的平衡只能是瞬息现象28.下列说明文中,主要以典型例证来对复杂的说明对象进行解决的是(D )A、《苏州园林》B、《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C、《桥的运动》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29.《菊花》引用陶渊的诗句"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说明的是( B)A、菊花可作为有骨气的文人的象征B、菊花是使人延年益寿的药物C、菊花可以和黍米捣在一起酿酒D、菊花已成为人们欣赏的花种30.下列各句中,综合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的是( C)A、一个个两条腿走来走去的动物,还是细菌的游行大饭店呀B、在成年人,肚子饿的时候,油锅里没有菜煮,细菌也不来了C、有胃病的人,胃汁的酸性太弱,细菌仍得以自全,并且如"八叠球菌"和"寄腐杆菌"等,竟毫无顾忌地就在厨房里组织新家庭D、我们这一所细菌大饭店,一开前门便是切菜间,壁上有自来水,和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两列,排成半圆形,还有一个粉红色活动的地板31.《追悼志摩》中说梁启超所"看透"的志摩的追求是(D )A、良心之安顿B、人格之确立C、灵魂之救度D、梦想的神圣境界32.下列文句中使用了比拟手法的是(B )A、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跃得多B、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C、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D、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33.《拣麦穗》表现出作者的向往是(C )A、丰收的年景B、美好的爱情C、人间纯真的感情D、一个美丽的梦34.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反复表述的是(D )A、对古代园林的观察B、对民俗风情的体验C、对社会政治的关注D、对人生命运的思考35.就刻画人物而言,"完璧归赵"之事是( A)A、只写相如B、侧重写相如兼写廉颇C、侧重写廉颇兼写相如D、只写廉颇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议论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有(ABD )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E.《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有(ABC )A.战争形式由车战变为“骑射”B.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C.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改革D.开拓疆土观念的重要性E.君臣协商一致才能成功3.《先妣事略》中母亲形象的特征有(ACD )A.勤劳俭朴B.健康长寿C.待人宽厚D.教子严格E.爽朗豁达4.《湘夫人》中因情造景的诗句有(ACE )A.桂栋兮兰橑B.嫋嫋兮秋风C.白玉兮为镇D.搴汀洲兮杜若E.蛟何为兮水裔5.《陌上桑》中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美貌的有(BC)A.鬑鬑颇有须B.下担捋髭须C.青丝为笼系D.青丝系马尾E.盈盈公府步6.下列人物中,《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认为是二十世纪青年自学成才典范的有(BD )A、竺可桢B、鲁迅C、苏步青D、郭沫若E、话德珩7.《论气节》阐释了"气"与"节"的内涵,认为"气"的特点有(.ABC )A、敢作敢为B、集体行动C、积极战斗D、有所不为E、静止不变8.下列文章中,属于科学小品的有( ABE )A、《我们肝子里的食客》B、《菊花》C、《都江堰》D、《箱子岩》E、《白丝翎羽丹吵顶》9"我看出来:象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燃烧的心。
我第一眼只牛奶到一颗心。
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
这段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CD )A、排比B、对偶C、比喻D、反诘E、层递10.下列文章属于记事散文的有(BD )A、《柳敬亭说书》B、《狱中杂记》C、《蝜蝂》D、《北京的春节》E、《秋夜》三、词语解释题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天下笑:被天下人耻笑;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老百姓;3.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4.愿王孰图之也孰图:深思熟虑;5.哀吾生之须臾须臾:片刻;6.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值得羡慕;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况;8.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亘古:从古到今;9.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做事快捷10.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厉民:剥削民众11.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是以: .因此12.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用以兴:因此而兴旺发达13.要我格守的教诲14格守:谨慎而恭敬地遵守四、简析题1.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一段文字:就我所知,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请回答:A.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时空的限制?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会受到智能的限制?参考答案:受到时空限制: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受到智能的限制: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B.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参考答案: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C.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参考答案:主要运用类比论证方法。
(内中也有对比论证方法)2.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居吾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请回答:A.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排比,反诘;B.其中揭露当时社会弊端的是哪句话?参考答案:见长人者好烦其令C.作者用种树之道来说明“官理”,这是怎样的表现方法?参考答案:类比3.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姚纳沉默一忽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
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请回答:A.姚纳的双重苦恼是什么?参考答案:1、死去儿子;2、自己的苦恼无处诉说;B.这段文字与前文构成何种关系?参考答案:构成对比关系;人不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