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食文化
一、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
可缺少的佳期肴。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
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
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
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
象征三阳开泰。
台湾人吃鱼团、肉团
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
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
汤中煮。
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
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吃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1974年,考古工
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
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
汉朝人对米糕就有
“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
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
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
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
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
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
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
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
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
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
即成。
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
这种黍脱壳磨粉,加
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
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
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
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
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
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
三、吃汤圆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
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
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
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据说元宵象征合家
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湖南长沙姐妹汤圆
长沙一家餐馆的著名风味小吃,已有60多年历史。
由于早年经
营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做馅。
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贵州兴义鸡肉汤圆
在习惯了甜汤圆的人眼里,鸡肉汤圆是有些稀奇的。
兴义的鸡肉汤圆以鸡肉为馅儿,内灌鸡汤,并附上花生酱。
异常鲜美,别具特
色!
成都赖汤圆
上世纪初简阳人赖源鑫到成都挑担卖汤圆,因其汤圆质好、味美,人们称做“赖汤圆”。
该汤圆选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匀,包上用
芝麻、白糖、化猪油配制的馅心。
该汤圆的特点是香甜滑润,肥而
不腻,
糯而不黏。
苏州五色汤圆
位于苏州吴门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配搭,以五种颜色的糯米包以由鲜肉、玫瑰猪油、豆沙、芝麻、桂花猪油等五种配制的馅心,
甜咸皆备,五彩缤纷,是脍炙人口的江南风味。
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
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
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
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
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