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题 含答案

蚌埠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二地理(文科)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图1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

1.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 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 GIS) D.数字地球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中下游通辽市附近,地处农牧交错带,是我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

据此回答2—4题。

2.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3.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C.牧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4.下列属于适宜推广的优良固沙植物是A.松树和水杉B.樟树和杨树C.梭梭林和柠条D.芦苇和桦树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

研究发现,油棕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2,回答5—6题。

5.依据材料推断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6.油棕产业链中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靠近原料产地C.油棕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图3为“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后,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减少就业机会③减缓煤炭资源的开发速度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8.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读图4“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9—11题。

9.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C.养殖D.梯级开发10.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稳定了灌溉水源③减轻了洪涝灾害④增加了热量降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1.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涝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兴建大坝,疏通河道B.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C.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D.改善气候,发展农业图5为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A.种植业、畜牧业B.畜牧业、林业C.畜牧业、种植业D.种植业、林业13.当前甲、乙、丁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A.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B.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湿地破坏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D.湿地破坏、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读图6“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一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A.能源、水资源、矿产、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矿产、水资源、水资源、能源、生物资源C.能源、水资源、矿产、能源、能源D.矿产、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能源15.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荒漠化、水土流失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C.滑坡、土壤盐碱化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微笑曲线”(图7)示意产品生产环节附加值的差异;“哭泣曲线”(图8)示意某区域制造业优势条件的变化过程。

读图完成16~17题。

’16.处于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②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A.产品需求量大B.科技发达C.劳动力充足D.土地租金低17.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成本不断上升,将会引起A.产业集聚B.产业转移C.产业地域D.产业升级图9中甲、乙分别是我国南方、西北区域地面景观图,据此回答18~19题。

18.图甲是当地的人文景观之一,产生这一景观是人类改造了自然环境中( )的结果。

A.气候B.水文C.地形D.土壤19.由图乙景观可以推知当地A.具有较湿润的气候B.流水作用较强烈C.适宜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D.野生植物的根系很发达我国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读图10“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回答20~ 21题。

20.划分I、Ⅱ、Ⅲ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A.气候和地形B.土壤和气候C.植被和土壤D.地貌和植被21.图中各区域,受人类影响较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的是A.I B.ⅡC.ⅢD.I和Ⅲ读经纬网图11,回答22~ 23题。

22.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 l和L2,则A.L l和L2相等B.L l约为L2的一半C.L2约为L l的1.5倍D.L l约为L2的2倍23.若飞机从图中D点飞往B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其方向是A.一直向东B.-直向西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图12为某山区等高线图(单位:米)。

为了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该地旅游局将原有登山线路中的某段改造为玻璃栈道(小图所示)。

据此完成24~ 25题。

2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人类活动布局合理的是A.甲一水文站B.乙一农田C.丙一嘹望台D.丁一聚落25.最适宜改造为玻璃栈道的是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8分)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图13),完成下列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__。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A. l00m≤H<300mB.l00m≤H<200mC. 200m≤H<300mD.l00m<H≤300m(4)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中D处小船的是山顶。

(5)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支流。

(6)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原因是_ ___27.(12分)图14所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三地共同的优越自然条件是:(6分)①地形及土壤:。

②气候:________。

③水源:____ 。

(2)按照下列要求简要回答:(6分)①A地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是____。

②B地的特色农业是____ 。

③C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 。

28.(10分)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5),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简述“西气东输”对当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4分)(2)乙地水土流失严重,其人为原因为________。

(1分)(3)丙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防治该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是:____,____ 。

(5分)29.(10分)图16为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6分)(2)乙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1990年之前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为___ _产业,但随着甲三角洲的崛起,乙三角洲在、____ 、人才队伍等方面均处于劣势,通过不断的产业升级,____产业已成为乙三角洲目前的主导产业。

(4分)30.(10分)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图17为澜沧江一湄公河的流域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区域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简述其原因。

(4分)(2)澜沧江流域开发正如火如荼进行。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其开发方向。

(6分)蚌埠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二地理(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共8分)(1)鞍部(1分)(2)南北走向(1分)(3)A(1分)(4)B(1分)(5)乙(1分)(6)①①路线的水可以自流(3分)27.(共12分)(1)①冲积平原,土壤肥沃②均属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且雨热同期③水源充足,灌溉便利(6分)(2)①黑土肥沃,耕地广阔,可垦荒地多,利于农业机械化;②采取基塘生产的方式,利于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③农垦历史悠久,靠近工业基地,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6分)28.(共10分)(1)促使当地能源结构优化,缓解因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2分);但由于输气管道线路施工可能造成生态破坏。

(2分)(2)人类的乱砍滥伐(1分)(3)土地荒漠化(1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4分,任答两点)29.(共10分)(1)共同优势:两区都处于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

(6分)(2)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科技实力高新技术产业(4分)30.(共10分)(1)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河流流量大;流域内地形起伏大且多峡谷,河流落差大。

(4分)(2)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水能发电;发展航运,实现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间的水陆联运;流域内西双版纳等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