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感觉评定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前庭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 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半规管的壶腹嵴及前 庭内的球囊斑和椭圆囊斑,中枢突组成前 庭神经,与蜗神经一道入脑,止于前庭神 经核群。由前庭神经核群发出的第2级纤维 向大脑皮层的投射路径尚不清。由前庭神 经核群发出的纤维参与眼肌前庭反射、转 眼-转头的协调运动、姿势反射及平衡调节。
二、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周围 突分布于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 中枢突形成薄束或楔束。第2级神经元束核 和楔束核发出纤维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形 成内侧丘系,进入第3级神经元丘脑的腹后 外侧核,发出的纤维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 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以 及中央前回。
(三)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神经部中层的双极细胞为第1级神经元, 最内层的节细胞为第2级神经元,其轴突在视神经 盘处集合形成视神经。进入颅内形成视交叉后延 续为视束,向后终止于第 3级神经元外侧膝状体。 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 投射到枕叶视区皮质产生视觉。
(二)脊髓型感觉障碍 1.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各 种感觉缺失或减退。 2.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 Brown-Sequard syndrome ):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 碍,对侧痛、温度觉障碍。 3.后角型: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即节段性 分布的痛觉、温度觉障碍,深感觉和触觉 存在。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 1 )躯干(除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第l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 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 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 第2级神经元C8~L2节段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 一Ⅶ层外侧部,由胸核和腰骶膨大 2级发出 的纤维进入旧小脑皮质。 ( 2 )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第 2 级神 经元颈膨大部第Ⅵ、Ⅶ层和延髓的楔束副 核发出的第2级纤维进入小脑皮质。
二、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一)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 1.末梢型:出现对称性四肢远端的各种感觉障碍, 越向远端越重,呈手套、袜筒型,伴相应区运动 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神经干型:周围神经某一神经干受损害时,其支 配区域的各种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3.后根型:某一脊神经后根或后根神经节受害时, 在其支配的节段范围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各种感 觉减退或消失,并常伴有放射性疼痛,即神经根 痛。
2.头面部的痛、温度和触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其周围突分 布于头面部皮肤以及口、鼻腔粘膜的各种 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其 中传递痛、温度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 束核。传递触觉的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脑 桥核。第2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脊束和脑桥核 发出纤维经交叉后,组成三叉丘系,伴随 内侧丘系上升,止于第3级神经元丘脑的腹 后内侧核,自处发出的第三级纤维经内囊 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下部。
(三)脑干型感觉障碍 1.分离性感觉障碍:延髓旁正中部病变损伤 内侧丘系时,出现对侧肢体的深感觉障碍 和感觉性共济失调,而无痛觉、温度觉感 觉障碍。 2.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累及延髓外侧部, 出现病变对侧肢体的痛觉、温度觉障碍和 病灶同侧的面部感觉障碍。 3.偏身感觉障碍:脑桥和中脑损害时,出现 对侧偏身和面部的各种感觉缺失,一般伴 有病变同侧颅神经运动障碍。
第二节 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和分型
(一)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2.感觉倒错(dysesthesia) 3.感觉过度(hyperpathia) 4.感觉异常(paresthesia) 5. 感觉错位 (alloesthesia) 6.疼痛(pain)
(二) 抑制性症状 1. 感觉缺失(anesthesia) 2.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
(二) 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 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传递痛、温 度觉的中枢突经后根外侧部进入脊髓的背外侧束, 然后终于第2级神经元。传递粗略触觉的中枢突经 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上升 1 ~ 2节段后,终 于第2级神经元。第2级神经元脊髓第Ⅰ、Ⅳ和V层 发出第2级纤维组成脊髓丘脑束,终于背侧丘脑的 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 出的纤维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第八章感觉ຫໍສະໝຸດ 定 李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
第一节 感觉的解剖及生 理学基础
一、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
1.感受器定义: 分布在人和动物体的体表或组织内 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形成的刺激 的结构和装臵。 2.感受器分类 ①机械感受器(mechanoreceptor) ②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 ③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or) ④电磁感受器(electromagnetic receptor) ⑤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
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 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 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 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 缩小。
(四)听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蜗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 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中枢突组 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道入脑,止于蜗 腹侧核和蜗背侧核。第2级神经元位于蜗腹 侧核和蜗背侧核,发出纤维大部分在脑桥 内形成斜方体并交叉至对侧,形成外侧丘 系止于下丘。第3级神经元位于下丘,其纤 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第4级神经元 位于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 经内囊后肢止于听区颞横回。
(四)丘脑型感觉障碍 1.偏身感觉障碍:以肢体重于躯干,上肢重 于下肢,肢体远端重于近端,深感觉受累 重于浅感觉为特征。 2.丘脑痛:在感觉的部分恢复过程中,出现 对侧偏身自发的、难以忍受的剧痛,以定 位不准、性质难以形容为特征。 3.感觉过敏或倒错。 4. 其他症状:丘脑病变时,常累及其邻近结 构而发生其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