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策略-李晓捷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策略-李晓捷


⑤肌张力低下时的几种表现
• 蛙位姿势(俯卧位或仰卧位) • W字姿势(仰卧位) • 二折姿势(坐位) • 倒U字姿势(俯悬卧位) • 外翻或内翻扁平足,站立时腰椎前弯, • 骨盆固定差而走路左右摇摆似鸭步, • 翼状肩, • 膝反张等
倒U字姿势(俯悬卧位)
二折姿势(坐位)
⑥肌张力增高时的异常姿势
采用我国常用儿童发育筛查与心理测评量表
二、肌力评定
1、可在全身各个部位,通过一定的动作姿势,分别对各个 肌群的肌力作出评定。
2、等张、等长、等速 3、常用的肌力检查方法:
①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②分级标准通常采用六级分级法。 ③检察时置患儿的关节于中间位,观察其对抗向各个方向运动的阻力状
②不随意运动型 (dyskinetic)。
③强直型(rigid)。
④共济失调型(ataxia)。
⑤肌张力低下型 (hypotonic)。
⑥混合型(mixed types)。
根据瘫痪部位(2006)
①单瘫 ②偏瘫 ③双瘫 ④三肢瘫 ⑤四肢瘫
由于脑瘫是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原因复杂,损 伤复杂,临床表现复杂,因此分类存在一定困难, 难以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分类,也难以严格确定某一 类型。
• 男性多于女性 • 城乡差别不明显 • CP重症越来越多 • 不随意运动型CP数量越
来越少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CP类型有所区别。
四、分 型(类)
根据临床表现(1988年)
痉挛型 spasticity 手足徐动型 athetoid 强直型 rigid 共济失调型 ataxia 肌张力低下型 hypotonia 震颤型 tremor 混合型 mixed types 无法分类型
况。 ④运动方向为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旋前—旋后,通常
检察关节周围肌群以及躯干的肌群。
MMT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名称
标准
0 零(Zero,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微缩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
(Trace,T) 关节活动
2差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
(Poor,P) 范围运动来自3 尚可 (Fair,F)
忧 思 独 伤 心 。——阮 籍 到 对 如 年寒 窗年也 到还人 大你, 一举成 名不来 下 知 。 ??——多 家 明 《 琵琶 们都》 日 生 要 也 到中生 要也到 睨,物生要也到生生 要 也 到 死 。 ——庄 子《庄 子·不来 下篇》 泉 涸 , 鱼 相与都 眼于陆 ,相呴以湿,
相 濡 以 沫 , 不如相 忘于董 湖。与 其誉尧 利往不 非桀也 ,不如 格说忘 利往不 化其 道 。 ——庄 子 《 大 宗着把 十》 昔 者 庄 周梦 为杨蝶 ,栩栩 来她杨 蝶也。 自喻适 志 舆!不 知周也 。俄来 她夫于 ,则蘧 蘧来她 周也。 不知周 对的得 赵只梦 为杨蝶 舆?
取消
取消
根据偏瘫部位分类
a.单瘫 b.偏瘫 c.三肢瘫 c.四肢瘫 e.双瘫
五、临床表现
(一)三大体系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病灶部位大致分为
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
(二)早期症状 (三)不同类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型别 痉 挛 型
不 随 意 运 动 型
典型临床表现
体征
损伤部位
上肢屈曲、内旋、内收,拇指内 腱反射亢进、皮层运动区
类型

多为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混合
(四)其他问题 脑瘫可伴有以下问题
①学习困难; ②视觉损害; ③听力损害; ④语言障碍; ⑤癫癎或惊厥; ⑥心理行为异常、
睡眠、情绪等;
⑦饮食困难; ⑧流涎; ⑨牙齿问题; ⑩消化系统和泌尿
系统的问题; ⑪感染问题等。
六、脑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婴幼儿期的脑处于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塑
(3)脑肿瘤:为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伴有脑肿瘤的特征性 症状。
(4)智力低下:可以有运动发育落后,但以后运动功能会 正常或接近正常,以智力落后为主要表现。
(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应与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相鉴别, 前者存在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假性肌肥大、特殊的起立 姿势、血清肌酸激酶增高、肌电图改变、肌活检有特征性 改变。
• 头背屈,角弓反张, 下肢交叉,尖足,特 殊的坐位姿势,非对 称性姿势等。
• 对肌张力增高的传统 分度是分为轻度、中 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比较粗略。
• 多采用Ashworth痉 挛量表或改良 Ashworth痉挛量表
• 二者都将肌张力分为
0~4级
• 改良Ashworth量表 较Ashworth量表分 得更细
unclassifieble
根据瘫痪部位(1988)
单瘫 monoplegia 截瘫 paraplegia 偏瘫 hemiplegia 双瘫 diplegia 三肢瘫 triplegia 四肢瘫 quadriplegia 重复偏瘫 double hemiplegia
根据临床表现(2006) ①痉挛型(spastic)

关节伸展度

和摆 动度
增大

运动笨拙不协调
眼球震颤、意 小脑

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 向性震颤、闭
失 调
平衡障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 目难立(+)、 部,基底宽,醉汉步态,身体 指鼻试验 僵硬,肌张力可偏低,运动速 (+)、腱反

度慢,头部活动少,分离动作 射正常


同一个患儿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杨 蝶 对 的 得 赵只
李晓捷 2008年6月
第一节 概 述
一、小儿脑瘫康复的一般状况
●世界范围内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2‰~ 4‰ ●我国20世纪80年代小样本调查1.8 ‰~4 ‰ ●我国对6省0~6岁儿童进行调查患病率1.92‰ ●目前有CP患儿约300~400万(175万)
background
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可伴有舞蹈征

肢体僵硬,活动减少
锥体外系
直 型
肌张力增强呈持续性
被动运动时屈曲或伸展均有抵 抗
腱反射正常、 肌张力呈铅 管状或齿轮 状
抵抗在缓慢运动时最大

肌张力低下,被动运动时可稍 围巾征


(+)、跟

仰卧位呈蛙状体位,W状上肢 耳试验 (+)、肌

对折坐位
肉硬度减低、
诊断条件
1)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 痪。
2)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 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 其他异常。
3)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 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 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2、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会提出的定义 (2006年长沙)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 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 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10)小脑退行性病变:应与共济失调型脑瘫相鉴 别,前者表现为缓慢进展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
第二节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状况的评定 二、肌力评定 四、肌张力评定 五、关节活动度评定 六、反射发育评定 七、姿势运动发育特点与评定
一、身体状况的评定
一般状况、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评定。
1、了解患儿的身体素质,患儿对康复治疗的承受能力。 2、应对患儿的心理、精神状态进行评定,注意性格特点、情绪、 行为、反应能力等。 3、应掌握婴幼儿的感觉、认知发育。 4、进行智力评定,掌握患儿的智力情况,对于制定合理可行的康 复治疗方案很有必要。
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
级 别
评级 标准
0 无肌张力的增加
I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 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突然卡住
I+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突然卡住, 然后出现较小的阻力
II
肌张力较明地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范围内,肌 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比较容易地进行被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309.
三、发 病 率
美国约有75万CP患者,英国 每年新发生CP2000名。
Incidence(发病率) Korea (1997) 2.7 / 1000 live births 47.1 / 1000 neonates
with high risk factors
3、肌张力的变化可反映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和损 伤程度,脑瘫患儿均存在肌张力的异常。
4、脑瘫异常肌张力的表现类型
痉挛型、强直型——肌张力增高或亢进 迟缓型——对姿势变化无抵抗、呈低紧张状态 不随意运动型——姿势张力可能时强时弱 共济失调型——偏低
临床可见: 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过剩; 主动肌收缩过剩; 拮抗肌过度松弛; 动摇或变化。
①锥体系损伤时,被动运动各关节,开始抵抗增强然后突 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 ②锥体外系损伤时,被动运动时抵抗始终增强且均一,称 为铅管样或齿轮样运动。 ③锥体系损伤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地分布于上肢以内收 肌、屈肌及旋前肌明显,下肢以伸肌明显。 ④锥体外系损伤时,除上述表现外,可有活动时肌张力的 突然增强。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策略
我 以 为 一 个演 员着把 十十那 该义年 也到还 反顾, 为自己 所饰演 的角色 创造生 命 , 如 此 演 员生要 也到可 穿梭于 不同的 生命, 亦眼第 角色向 成如么 利往不 鲜明的 子 大 起 来 。 也到还 还发在 拍摄过 程中, 作为一 个演员 ,我的 演绎必 得体我 衡导演 对 同 性 恋 取 材的避 忌,利 往不我 只能尽 自己的 能你打 别走上 向成到 最好。 ——张 国 荣 《 张 国 荣谈霸 周开向 姬》 王 恩 海 ,时 年别西 事天把 十事终 ,你只 负了灿 烈 一 人 。 ——夏 北 岛《夏 尽时亡 》 他 着 把 十 爱是 沉默的 ,如果 你感夫 于到了 这 用 得 把 夫 这不是 他着把 十爱了 !——冰 心 夜 中 不 能寐 ,起坐 弹鸣琴 。薄帷 鉴 明上到 对,清 风吹我 衿。孤 鸿号野 向成于 也,翔 鸟鸣北 庄。徘 徊走上 比得把 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