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化宽松论文

量化宽松论文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根源、对华影响及对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国的基准利率为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央行为了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产生新的流动性,鼓励消费、投资等,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

其主要手段是央行通过印刷钞票,在公开市场上大量的买入本国国债,使新产生的流动性通过这种方式流入市场,市场上的资金因此大量增加。

它的原理就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从而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消费和投资,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1]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影响不仅有正面的,当然也有负面的影响。

如美国这个经济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其政策或经济活动,对其本身乃至全球各个国家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美国的政策或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更大。

事实表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作为美元的持有大国,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超过其他一般国家。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根源金融危机后美国表示因其国内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信贷萎缩等原因,不顾他国的反对施行了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希望采取这一政策以达到刺激经济复苏的目的,但这一政策会直接加大美元贬值预期,大量美元投机资金进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投资套利,对世界经济稳定带来严重冲击。

[2]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传统货币政策失灵,财政赤字居高不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陷入了自身的经济问题中。

货币市场利率在危机爆发后开始走高,金融机构因此融资意愿下降,信贷危机爆发。

货币政策的调节是最直接的方式,美联储对利率进行了连续的下调,当利率调节到接近于零时,此时利率已经不能再降了,货币数量再怎么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这时候,调节利率为主要手段的传统货币政策就失灵了。

但是利率在接近于零时,对现金的持有需求会变大,银行贷款、私人投资和消费因此受到影响,这样可能产生“流动性陷阱”。

另外在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应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比如扩大公共部门投资来推动需求。

然而这一系列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美国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

据估计,美国的公共债务到2025年有可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0%,并在2035年达到GDP 的185%。

[3]因此如果继续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得财政赤字继续大幅上升,会有爆发财政危机的可能。

因此在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更好,并且传统的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非传统货币政策即量化宽松政策就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二)刺激美国经济复苏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走入低迷阶段。

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GDP为141508亿美元,第二季度GDP为142945亿美元,环比增加1.02%。

第三季度仍然是上涨,达到144128亿美元,环比增加0.83%。

第四季度GDP数据为142003亿美元,环比下降1.47%。

从数据中看出,在危机爆发前,GDP增速减缓,危机爆发后,GDP出现负增长。

1月份美国的失业率4.91%,一直到4月份,失业率都维持在5%左右。

5月份失业率相比前四个月有明显的增加,达到了5.52%,接下来一直到12月份,失业率都呈现上涨,涨至7.19%。

伯克南明确指出:由于美国仍然疲弱的经济基本面,以及高企的失业率和过低的通胀,美联储需要更多的刺激经济。

当大多数的实际通胀率指标都不到2%,低于美联储决策者心目中符合经济长期健康增长所需的水平。

虽说低通胀一般来说是有益的,但当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过低的通胀仍然可能对经济构成严重风险。

其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极低的通胀可能变成通缩,这会造成长期的经济停滞。

正是处于对美国经济复苏的悲观预期,甚至是对通缩或停滞的提前防控,希望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和就业。

[3](三)转移债务风险发达国家多以黄金作为外汇储备,而发展中国家多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

在2001至2006年,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大幅贬值,美国累计对外借债净增加 3.209万亿美元,但净负债却减少了1990亿美元,正负相抵后,同期净赚了3.408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6年的国防军事开支总和。

[4]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全球外汇储备是8.4万亿美元,其中货币种类4.7万亿美元,其中有65%都是以美元形式持有的,并且在2010年末,美国对外总负债已接近14万亿美元。

在美国的这14万亿外债中,三分之一由发达国家持有,三分之二的持有者则是新兴经济体以及石油输出国。

这表示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美元大量增发,使美元贬值带来的后果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另外由于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主要以黄金为主,美元贬值相对黄金的价值将可能上涨,因此发达国家所遭到的损失将更小。

对美国来说,增发美元,美元贬值,债务缩水,美国将其债务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成了主要的受害者。

(四)政治原因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不断上演,美国国会中许多议员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要求以中国为主的一些国家货币升值。

美国商务部在2010年10月14日公布的8月份数据中,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逆差比例已超过了六成,美国为了促进其出口,需要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其认为量化宽松可以助其实现这个目的。

政策的制定者都是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这其中还牵涉到美国的中期选举和大选及美国的民主制度。

量化宽松政策内含的弱势美元政策尚能兼顾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和财政赤字的压力。

另外,奥巴马政府在中期选举失败后,经济如果再没起色,连任可能会是泡影。

因此奥巴马想要挽回败局,就必须“拼经济”。

[5]这些政治背景也促成了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

(五)缺少约束力美国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特权,就是印制全球储备货币。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是中心,是世界主要计价、结算货币和基本储备货币,短期内无法改变,美元的滥发缺乏相应的制衡机制,其他国家暂时只有无奈地、被动地应对这种冲击。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从其本国的利益出发,但同时影响了其他各国的协调发展。

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持有巨额美元的情况下,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负面影响1.推高中国价格水平,加剧中国通货膨胀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同时欧洲、日本也爆发金融危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致使大量热钱(主要是美元)流入我国,外汇占款规模因此扩大,我国基础货币供应量直接增加。

由于银行的房贷热情,外汇占款增加引起广义货币供应的快速增加。

流入我国的热钱,有相当一部分涌进了股市、房市等资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升。

另外一部分流入实体经济,农产品会因此而被炒作,价格上升。

美国对石油、粮食和部分金属有着定价权,其量化宽松带来的货币必然会抬高大宗商品的价格。

另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重启,也会增加国际市场美元供应,美元有进一步贬值趋势。

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和度量衡,美元贬值与泛滥的全球流动性将共同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行。

数据显示,2010年7至10月份,国际市场能源、农产品、原材料、金属和矿产品等价格环比已累计上涨7.6%、17.6%、11.4%和21.1%;其中,2010年10月份当月能源、农产品、原材料价格环比即分别上涨6.3%、5.9%和7.9%,加速上升态势明显。

在高进口依存度和能源、原材料及部分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这样一种贸易结构下,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和迅速地传导至我国,引起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

2010年10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以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5.0%和8.1%,涨幅比上月扩大0.7和1.0个百分点。

[6]2.中国的海外资产风险增大,外汇储备缩水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有很大一部分。

从1994年起至今,我国的外汇储备便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进入本世纪以来更是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2001年末为2121亿美元;06年底为10663亿美元;10年末为28473亿美元;截止2011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逼近3.2 万亿美元,达到31811.48 亿美元,高居世界榜首。

中国已经连续五年在全球外汇储备排行中位居第一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①量化宽松带来的通货膨胀将使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截至2010年8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8684亿美元,较7月末增加217亿美元,其中净增持长期美国国债121.24亿美元,持有短期国债95.76亿美元。

持有美国国债总量比第二的日本8366亿美元多318亿美元,比第三的英国4484亿美元多4200亿美元。

美国国债创记录的低收益率对中国外汇储备构成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缩水风险。

如果在将来美国货币政策退出,美联储将大规模抛售国债,美国国债将持续走弱,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的中国外汇储备将受到无法估计的损失。

[7]3.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抑制出口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美元形势走弱,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屡创汇改后新高,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升破 6.3。

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对我国许多中小出口企业带来致命冲击。

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其中技术含量低,价格也较低。

在这些出口产品的价格上,我国没有优势,其价格主要受制于美元。

美联储施行量化宽松政策后,人民币兑美元上升,也就是美元贬值,因此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优势被削弱,一些中小出口企业因此而倒闭。

另外,价格优势的削弱会使得一些制造业向其他低成本的国家转移,因而进一步影响我国贸易。

4.对外商吸引力下降,外商直接投资减少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市场上的美元增多,美元贬值,外商进行投资的成本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数量。

从表2数据中看出,在2008年美联储颁布量化宽松政策后,2009年外商投资规模大幅下降。

2011年外商投资有所增加,但是在美联储颁布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速降低。

这其中美国对我国的投资降幅最明显,一方面是美国自身经济问题;另一方面是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成本升高造成的。

[8]5.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美国进行量化宽松政策的时期,正是我国面临控制通过膨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时期。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了要阻止本币升值过快,就要在控制资本流动和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做出选择。

此时若提高零利率,则会迫使本币升值。

若对国际资本进行管制,汇率在短期内虽然可以维持稳定,但是本币的升值预期又会加大。

美联储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会增加我国本币的投放,流动性的增加导致我国货币内生性供给增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改变,独立性被削弱,政策空间被压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