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取血标本时如何防止溶血

抽取血标本时如何防止溶血

实用文档
真空试管采血发生标本溶血的原因
• 采用真空管采血因其自动计量、无需回抽、检验干扰小等 优点而被临床检验系统广泛采用。但在临床采集血标本过 程中经常出现血标本溶血现象,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也 给病人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 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血管内探来探去,引起血 肿和血样溶血;没有使用专用针头,而用注射器直接将血 推到试管时用力过猛或运输时动作过大;从一根已有血肿 的静脉采血,血样中已含有溶血的细胞;相对于试管中的 添加剂采血量不足,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发生溶血;静脉穿 刺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从皮肤上直接吸血; 盛血的试管质量粗糙。
实用文档
静脉采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⑴、止血带的使用问题:主张最好不要使用止血 带抽血。因使用不当,可致血液淤滞,引起溶血 或改变某些成分的含量。文献报道:使用止血带 3分钟与1分钟对比,总蛋白可升高5%、胆固 醇可升高5%、胆红素可升高8%、血清铁可升 高6%、GOT可升高10%,凡与蛋白质结合 的物质都可升高。因此,在抽取静脉血时,止血 带时间不能使用过久,或最好不使用止血带。
实用文档
• 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以防止 组织损伤引起血样溶血;采集血标本时,试管倾斜约30度, 使针头斜面靠近试管壁,避免血液直接射向管底,减轻血 液的机械振荡,并嘱病人勿需用力握拳,以减慢血液进入 真空管的流速止血带尽量捆扎舒适,松紧度合适捆扎时间 至多2分钟,因捆扎时间过长干扰手臂血流,破坏体液和 细胞平衡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尽量做到采血量达到真 空试管指定量的标准如采血量仍不足时可向试管内注入适 量气体,以消除负压管内残留的气压;采血后快速送检, 输送过程中动作要轻,保存过程中勿使用冰块,以避免细 胞破坏而溶血。
实用文档
采集方法
• 因末梢循环差而导致抽血困难时,扎止血带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要 反复拍打穿刺部位。可将肢体下垂片刻,扎上止血带后再握拳,仍 抽血不畅,可松开止血带片刻再扎上止血带。必要时,更换穿刺部 位,可用热敷的方法,对要穿刺的部位热敷片刻,再行抽血。
• 如确实无法抽取合格标本时,应将抽取的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 • 采血标本时,应选用专用一次性采血针头及含负压的一次性密闭塑
实用文档
• ⑵、采血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当一侧手臂输液时,应从另一侧手臂取血, 如患者正在输葡萄糖和盐等液体,如从同一侧手 臂抽血做检验,其检测结果肯定升高。护理人员 不可从正在输液的针头处取血作检查,否则将会 严重影响被测物浓度。
b、除非是危重病人抢救,应尽量不在输液过程 中抽血,因在输液时血中被测物被稀释,使检测 结果不符合患者实际情况,最好是先抽血再输液。
实用文档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注意事项
• 1、采血部位:一为静脉血,二为周围血,还有特别项目 如血气分析采用动脉血。
静脉采血一般取前臂静脉抽血,也可从其它部位取血。静 脉血大多用于临床生化、免疫、细菌培养、交叉配血等检 验。周围血过去大多用于血常规检验,其取血部位可在手 指、耳垂、足跟等部位(尤以小儿)。自八十年代中期以 来,国外血细胞计数仪的引进,原有的周围采血作血液分 析的方法已不能适应仪器和检验质量控制的要求。故大多 数医院都改周围采血为静脉采血。
实用文档
原因
• 1、抽血困难: • ① 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休克、恶液质等原因造成末梢循环差,血管不充盈。采集血标
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穿刺后往往流血不 畅而挤压穿刺点周围。这些机械因素可造成溶血。 • ② 采血时由于患者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抽血时间过长,血标本中混有泡沫,标本放置 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 2、操作不当: • ① 采血标本时,未使用采血针头,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 由于塑料注射器发涩不好徐徐抽动,而用力抽吸,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往往使标 本中混入泡沫而造成溶血。 • ②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标本后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而 由于向真空采血管注入时用力过大、速度过快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1]。 • ③ 血标本注入试管后由于受到过度晃荡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 ④ 采血标本时,直接在输液处针头抽取,由于血液中混有药液而造成溶血。 • ⑤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与针栓衔接不紧,抽血时,产生气泡。 • ⑥ 采血部位用碘伏消毒时,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就进行穿刺,标本容易发生溶血[2]。 • 3、抽血器具不合格: • ①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是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不合格 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可以造成溶血。 • ② 使用玻璃试管时由于试管不干燥或不清洁可造成溶血。 • 3、存放不当: • ① 血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放置时间过长,可造成溶血。 • ② 冬天血标本采集后放置在窗口处,因温度太低而冻结。
抽取血标本时如何防止溶血
杨乐
实用文档
• 临床检验结果是否可靠,除了检验仪器和 设备,以及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外,要 取决于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的 质量控制包括病人的准备、标本收集、运 送、分析前处理、分析过程、结果计算、 报告书写等全过程。这中间,除了过失误 差外,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是生理学变异 及分析变异(即误差)。而正确的收集标 本就是为了排除引起生理学变异的种种因 素。
料试管,真空采血可缩短采血时间[3],避免血流不畅。 • 对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取的血标本,应检查注射器是否漏气,针头
与针栓是否衔接。抽血时应徐徐转动抽动针栓,向试管中注血时要 沿着试管壁徐徐注入。 •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抽取血标本,避免在输液处针头抽取血标本。 • 严格把好采血器具质量关,避免使用不合格试管。 • 妥善放置采集的血标本,避免标本受冻或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污染 而溶血。严禁全血冷冻保存,以免造成溶血。 • 抽取的血标本要由专门人员及时送检,避免家属送检血标本,以免 血标本剧烈震荡而溶血。 • 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采血环境,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告知患者放 松心情,转移注意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