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老人如何参与全民阅读

中老人如何参与全民阅读

篇一:《全民阅读》一、引言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和社会文献信息中心,是人们知识的殿堂,终身学习的场所,是开展全民阅读的基础工程和主阵地,在积极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民众,让日益庞大的文献资源为全民所用,实现“全民共享”,让每一本都找到读者,每一本书都能被读者利用起来,实现最高的借阅率,才是图书馆实现全民阅读的最终目标。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将全民阅读作为当今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来承担。

二、全民阅读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宣告公共图书馆在平等的基础上对所有人,不论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提供服务,即对全民开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文化产业和版权部负责人戴奥克拉奥女士针对长期以来在阅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提出“我们必须保证让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每个人都有书读”。

作为一种权利的保障,“读者权利”不仅仅属于来馆读书或是从事阅读活动的个人,它应该保障的是全部具有阅读能力个体的权益,因此这里的读者应该理解为“公民”。

凡是公民都有成为读者的权利,都有享受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权利,在阅读权利面前人人平等,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

读者权利“全民共有”,公共图书馆必须在公共资金的使用上承担相应的责任,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实现机会,要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自由借出文献阅读、拥有图书馆一定文献保障的平等权利,让每本书为人所用和每个人都有其书。

全民阅读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是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

近十年来,全民阅读已经逐步上升为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的重要国家战略。

三、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一)弱势群体的定义弱势群体也叫脆弱群体、弱者群体,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首次正式使用是在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是指在社会资源分配与配置过程中,由于参与机会的缺乏与自身条件的缺憾而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特殊社会群体。

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

它包括以下五种人群第一种是残疾人。

有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

第二种是下岗、失业职工及进城农民工。

第三种是农村低收入人群。

第四种是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鳏寡无助人群。

第五种是疾病吸毒人群和监狱服刑人员。

弱势群体一般具有低职化或无职化、贫困化、脆弱化、边缘化四个特征,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信息获取能力差的问题。

正是由于他们自身知识的弱势和获取知识能力的弱势而造成了基本技能的缺乏,从而失去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影响弱势群体的深层原因。

当弱势群体的知识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提高到某种程度时,他们就会改变自身的弱势处境,由弱变强,从而融入到主流社会之中,所以说弱势群体还具有变化的特征。

由此可见,对弱势群体实施知识、信息援助及精神救助非常必要。

2006 年9 月13 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

在《纲要》中指出“要切实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开辟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要”。

《纲要》还强调指出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下建立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普遍均等服务。

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文化发展纲要,确立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把保障基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在了突出地位,首次明确提出了面向弱势群体的“文化低保”政策,这就为图书馆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弱势群体倾斜提出了迫切要求。

“视障群体”是指有视力障碍的人群,包括弱势者、低视力者和盲人。

在我国,盲人总数与人均拥有盲文出版物种类的比例约为600001,与正常人每年人均享有40种出版物相比,盲人的读书情况令人担忧。

对广州省13所图书馆进行了调查。

广州省立中山图书馆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尝试性开展一些视障服务。

如,设置伤残读者接待室,为弱视者提供弱视阅读仪,为失明人士举办“腾文金木雕展览”。

为更方便视障人士利用图书馆,该馆又于2003年在一楼报纸阅览室设立了“视障读者电脑座席”。

广州图书馆于2001年成立了全国公共图书馆界首个盲人专用的电子阅览室,配备了盲人专用电脑、盲文图书、有声读物等设备,并根据视障群体的需要每月定期开展盲人电脑爱好者学习班。

2007年落成的越秀区图书馆新馆设有视障人士阅览室,提供盲文借阅、电脑助视器、MP3播放机、盲用电脑、文盲打字机、点字显示器、盲人象棋等服务。

黄浦区图书馆盲人阅览区于2008年1月15日开放,室内配有10台盲用电脑和多册盲文图书,并提供有声读物借阅。

为相应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海珠区、罗岗区、番禺区、白云区、花都区图书馆积极完善本馆服务,分别于2008年4——9月见先后创建了盲人阅览室,为视障人士提供盲文借阅或盲用电脑服务。

广州市盲人图书馆由广州市残联主办,于1994年启用,经过多年发展,其服务已趋于多样化。

2、未成年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政府曾开展了一系列的儿童读书运动,包括1982 年开始的“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1993 年发起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1998 年发起的“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除此之外,1997 年的“知识工程”,2006 年的“读书倡议书”,以及各地方政府开展的读书活动如“深圳读书月”“南国书香节”等等也在客观上营造了儿童阅读的大环境。

从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儿童阅读成为越来越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

以尊重儿童为思想内核的儿童阅读推广运动逐渐从民间开展。

2007年4月国际儿童图书节被出版界引进中国,设定每年4月2日为“中国儿童阅读日”。

教育界在不断讨论语文教学的改革,各科研项目不断开展,扬州“亲近母语”课题、苏州“毛虫和蝴蝶”项目、上海儿童阅读实验基地等纷纷开启,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用各种方式推广阅读。

民间儿童阅读推广运动经过几年的发展,力量逐渐融合,“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并设立了常设机构。

2006年我国共有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92个,约占城市总数的14%。

共有建筑面积18 万平方米,阅览面积6万平方米,阅览坐席2万个。

另有各级公共图书馆附设的少儿图书馆(室)1700多个,街道、社区、乡镇等其他类型的少儿图书馆室也崭露头角。

深圳社区图书馆评估标准中明确规定少儿读物数量不低于总藏量10%,天津西区张家窝镇则在2006年建立了天津第一家农村少儿图书馆。

少儿图书馆(室)不断开拓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通过讲座、展览、建立图书流通站、举办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等多种服务引领儿童阅读。

据统计,2006年全国少儿图书馆组织读者活动5360次,参加人次达392万人次。

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全国开展“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活动,将图书馆界儿童阅读推广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天津图书馆为例,现设有少儿文献借阅室,该室入藏有各类少儿图书5000余册、期刊200多种和视听资料200余种,并且提供少儿类电子书刊和电子动漫连环画的阅读服务,设有30个少儿阅览座席和9个电脑阅览机位,实行开架借阅服务。

同时天图宣传辅导部把“接待读者参观天津图书馆”列入宣传辅导部工作内容之一,其中,接待幼儿读者更是和重中之重,并将其逐步纳入计划,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图书馆宣传服务工作,特别选派思想和业务综合索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按待幼儿参观活动。

从2001年起,开始尝试一项特色服务工作,即有目的、成规模、正规化地接待幼儿园的幼儿集体来馆参观,至今已经持续10年,是天津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尝试,也是省级公共馆为幼儿群体服务的一种探索。

10年来,幼儿集体来馆参观次数和人数逐年增长,影响逐渐扩大,并增添了小学学前班幼儿学生和更高年级的学生。

3、老年人早在2000 年,辽宁省图书馆就为老年人提供了特色服务。

在为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辽图把帮助老人不断接受新事物,使老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作为出发点,多年来坚持开办老年长寿沙龙,定期组织老年人电脑学习班,并策划老年人电脑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近年来沈阳市大东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场所发挥积极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老年文艺活动,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他们不但组织合唱团,还组织了女子舞蹈队,定期排练并参加演出。

很多老年人在图书馆里学会了上网,更加关心时事,热衷旅游,把晚年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广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立了服务弱势群体的“电脑爱心俱乐部”,为65 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电脑基础技能培训,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层面的帮助。

4、女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认为“女性阅读直接关涉民族未来”。

《出版商务周报》认为所谓“纲举目张”,对推广全民阅读而言,女性阅读就是那个“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和将来必然面临多元化社会的挑战,由此带来中国人不断变化和细分的多元化阅读需求,我们正在逐渐进入一个细分的多元化阅读时代。

每一种需求都亟待细分的图书馆服务给予满足,细分读者类型和图书类型,以应对多元化阅读时代不断变化和细分的需求,是当前阅读新趋势和图书馆服务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可以说,促进和推广女性阅读是图书馆以后细分服务的重要内容。

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一性别优势,充分发掘女性图书馆员的智力资源,群策群力,推出吸引女性读者,开展女性阅读活动的新举措。

根据女性自身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经验进行女性图书的征订、采购。

也可以在服务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适时设立女性主题书、刊专架,吸引女性读者到馆阅读,配合重大节日以及当前社会的热点,适时开展特色主题专架活动。

组织开展有关女性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让广大女性积极投身其中,可以极大地推动女性阅读,培养女性读者的图书馆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开展女性阅读,既可以激发女性馆员的阅读兴趣,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素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女性阅读活动,实现图书馆自身素质和读者素质综合提高,实现“双赢”。

5、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来城市工作久了,适应了城市生活,其思想认识和追求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作为被排挤和忽略的“边缘人”,他们很难与城市人有交流机会,也缺乏对城市了解的有效工具,城市概念对他们是很茫然迷惑的,因此书籍就成了他们对城市事物和城市生活重要的沟通渠道。

因此,对于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来说,对城市的认识和融入方面的知识更加需求。

前不久江苏做的一次调查显示,40.5%的农民工表示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21%的农民工认为比较适应,有 27%的农民工感觉一般,只有4%的农民工不太适应和不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