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气候与温病

岭南气候与温病



难经·第五十八难》 “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 热病,有温病”



《温病学》教材中,温病的定义是指新感温病, 并不包含伏气温病在内。 温病:是感受六淫邪气,感而即发,或邪伏体 内,过时而发,表现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指所有 外感病,狭义的伤寒是指感受风寒邪气,感而 即发,逐渐内传,表现以恶寒为主症的一类疾 病。

咽喉:咽干、咽喉不利、咽喉有痰。 睡眠:失眠多梦、烦躁汗出、困倦乏力。


舌象:舌质或淡、或红、或暗、但舌体 胖大、有齿印。 脉象:初起脉多濡数、或滑数、后期脉 多弦细数。
4、湿温病与湿热病的区别

《素问·异法方宜论》云:“黄帝问曰: 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 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清·何梦瑶《医碥·中湿》曰:“岭南地卑 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 理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 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肢体 重倦,病多上脘郁闷,胸中虚烦,腰膝 疼痛,腿足寒厥。”



面色:面色晦滞、偏黄、或面红、面垢 (皮肤油脂多)、面部痤疮多。 口干:口粘不爽、口干、饮不解渴、口 疮、唇红、口气重。 饮食:食欲尚可、多食则胀。


大便:大便粘滞、或大便干、或大便稀、 解便不爽、或粘液脓血便、或肛门潮湿 搔痒、或痔疮出血。 小便:小便黄、或小便不利、或小便灼 热、或尿痛尿频。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再论气病有不传 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 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 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 物,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薛生白《湿热病篇》云:“夫热为天之气, 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 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浅;湿热两 合,其病重而速。”
藿香 砂仁 益智仁
2、岭南人生活习惯

受岭南湿热气候的影响,岭南地区人们勤洗澡——冲凉 喜食生冷冻物、鱼虾海鲜等多湿滋腻之品 岭南地区居民养成了“下午茶”、“夜茶”的习惯 喜欢熬夜,睡眠时间少 应用中草药来煲凉茶、煲汤
苏轼《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3、温病的概念

温病:温病是由感受 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 主症,多具有热象偏 重、易化燥伤阴等特 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 病。分温热类与湿热 类。温病与伤寒都是 感受外邪而引起的疾 病,均属于外感病的 范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素问·金匮真言论》“夫 精者,身之本也;故藏 于精者,春不病温” 《素问·热论》“今夫热病 者,皆伤寒之类也” 《素问·热论》“凡病伤寒 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 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5、湿温病和湿热病的共同表现

(1)症候矛盾:如既怕冷也怕热,多 穿衣服则汗出、少穿衣服易感冒,人疲 乏又易上火,上身热下身凉、或身热足 寒,不喜煎炸食品也不喜冰凉饮料,易 便秘也易腹泻,口干又不多饮,舌淡胖 而又苔黄等。



(2)皮肤:面色萎黄或晦滞,头面部油脂多, 汗出而粘或手足心出汗,皮肤湿疹或脚气, 皮肤水疱,皮肤过敏易潮红,外阴潮湿或搔 痒。 (3)呼吸道:慢性鼻炎、咽炎,表现鼻塞流 浊涕、咽喉不利、或咽喉有痰,咳嗽难愈、 咳痰粘稠,甚至咳而作呕,胸闷不舒。 (4)消化道:口腔溃疡(口疮),口粘、饮 水不解渴,大便粘滞不爽,食欲尚好、但食 后饱胀,胃镜检查多有胃粘膜糜烂或幽门螺 杆菌感染。



(5)泌尿道:腰酸腰痛,尿黄、或尿 混浊,小便不利、或尿频、尿急、尿痛。 (6)舌象:舌体胖大、多有齿印,舌 质淡或红或暗,舌苔多黄腻。 (7)脉象:初起脉濡缓,后期脉弦细
6、湿热的症候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发热:热度不高、持续难退、身热不扬、 或上热下凉、或潮热、或烦热。 出汗:汗出而粘、或头汗多、或黄汗、 或腋下、胯下汗多、或手足心汗。 恶风:汗出恶风、易感冒。
岭南气候与温病
1、岭南气候特点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 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 于现在广东、广西、海 南全境,以及湖南、江 西等省的部分地区。但 现在提及到“岭南”一 词时,特指广东、广西 和海南三省区。


岭南具有热带、亚热带 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 北回归线横穿岭南中部, 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 征。大部分地区夏长冬 短,终年不见霜雪。太 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 间较长。全年气温较高, 雨水充沛,所以林木茂 盛,四季常青,百花争 艳,各种果实终年不绝。 温度高、湿度高。
岭南特色——骑楼

广药又称“南药”,系指广东、广西南部及海 南、台湾等地出产的优质药材。著名的“四大 南药”:砂仁、巴戟、益智、槟榔。珠江流域 出产著名的广藿香、高良姜、广防已、化橘红 等。广东砂仁年产量占全国80%,阳春砂仁, 量大质优;益智则以阳东县大八镇的最为著名; 广藿香年产量占全国92%,石牌藿香主茎矮, 叶大柔软,气清香;化州橘红历史上曾列为贡 品,还有广东新会的广陈皮,德庆的何首乌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