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小小班教案大全【篇一:0-36个月日托班早教教案-8个月】8个月1、目的要求:2、教学内容:3、教学方式:一般掌握部分210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8.07~8.7千克;身高:68.35~69.95厘米;头围:43.3~44.15厘米;胸围:43.4~44.4厘米;前囟:1厘米*2厘米;出牙:0~2颗。
牙齿: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出牙,有些孩子已经出了2~4个上下门牙。
动作发育:8个月的宝宝不仅能独立,而且能从坐位躺下扶着床栏杆站立,并能由立位坐下,附卧时用手和膝扒着能挺起身来,会拍手,会用手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玩,常咬玩具,会独自吃饼干。
语言发育:能模仿大人发出单音节词。
有时宝宝已经发出双音节“妈妈”了。
心理发育:看见熟人会用笑来表示认识他们,看见亲人或看护他的人便要求抱,如果把喜欢的玩具拿走,他会哭闹。
对新鲜的事情会引起惊奇和兴奋。
从镜子里看见自己会到镜子后面去寻找。
有些宝宝不会爬就直接会走了,这对于宝宝来说并不好,今后有可能造成宝宝协调能力差,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
爬能锻炼宝宝脑部相应的部位,使宝宝今后动作协调能力发展得更好。
八个月大的宝宝头部、颈部及四肢的力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爬是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锻炼全身的自我运动。
大多数宝宝在这个月开始学爬,另外的宝宝根本不爬。
在会爬之前,由于没有掌握爬行技能,宝宝最初往往是向后退。
妈妈可以用浴巾将宝宝腹部托起,使宝宝的手与膝支持体重,慢慢地学习爬行。
爬行时需要维持身体平衡,就有一定的动作顺序,如先出左手,再出右膝;后出右手,再出左膝。
这种按次序的练习技能可以培养宝宝有顺序操作的习惯,从而使宝宝以后容易学习各种操作技能。
爬行还能加强感觉统合练习,并为学习走路打下基础,所以爬行对宝宝成长非常重要。
为了锻炼宝宝的食指灵活性,用一个转盘玩具电话,让宝宝用食指探入洞内,练习拨动转盘或让宝宝伸食指到瓶子里把珠子抠出来都是很好的游戏。
多半宝宝到了这个阶段会坐稳了,但坐的时间不同。
妈妈可以试着让宝宝坐便盆大小便,只有大小便间隔有规律,才能成功。
对于坐盆反感的宝宝,妈妈可在起床后把他放在便盆上,也许能顺利排便,要记住不能让宝宝长久坐便盆上.以免不舒服。
这个阶段穿衣时妈妈可以教宝宝自己把手伸入袖中,妈妈反复强调动作,宝宝听懂了就能做到。
210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8.07~8.7千克;身高:68.35~69.95厘米;头围:43.3~44.15厘米;胸围:43.4~44.4厘米;前囟:1厘米*2厘米;出牙:0~2颗8个月宝宝的发育标准:1、从仰卧翻转成俯卧;2、稍微扶着就会站立;3、和玩具相比更喜欢食品、器皿和日用品;4、注意拾取掉在床上的小东西;5、反复多次仍东西;6、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生气;7、看见别人吃东西就想要;8、喜欢玩绳、线、钥匙等等。
8个月一、智能发育特征:7~8个月龄的婴儿坐得较稳、会爬。
开始用上肢和腹部匍匐而行,爬时上下肢不协调,以后学会用手臂和膝盖向前协调爬行。
能拉物站起,手的动作更加灵活,大拇指和其他四肢能分开对捏,开始有目的地玩玩具。
对周围环境兴趣提高。
能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他感兴趣的事物和玩具,并采取相应的活动。
喜欢在街上看汽车,看天空的小鸟。
会找藏起来的东西,所拿的小匙落地后知道寻找。
有初步模仿能力。
能发出简单音节如“打打”、“妈妈”和“爸爸”等,开始懂得语意,认识物体,如灯、书和笔等。
已经开始认人,能区别熟人和生人。
部分婴儿能模仿成人摇手表示再见。
能辨别成人的不同态度、脸色和声音,并做出不同的反应。
二、运动:坐。
这么大月龄的婴儿会独坐,这给婴儿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坐位与卧位相比,婴儿的视觉和听觉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坐位与卧位相比,婴儿的视觉和听觉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坐时视野开阔,有利于认识周围事物。
坐着看东西,他的视角和视线与所注视的物体处在相对平行的位臵上,不像仰卧时只能面向房顶,婴儿注视的物体只能处于斜位方向。
所以坐位对与形成对物体的主体形象有很大好处。
婴儿的双眼视线处于大体对称的位臵上时,有利于双眼的辐合和协调,对视知觉的发展更为有利。
坐位对听觉发展的作用也与此类似。
婴儿坐直位时,双耳与外界物体也大体处于对称位臵。
所以进入双耳的协调操作对音调的知觉有利。
此外,坐位时头部的自由转动有助于婴儿确定声音的方位。
坐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把婴儿的双手更好地解放出来,对双手的协调操作和手指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均极为重要。
坐对婴儿的智能发展有这么大的好处,因此,在婴儿醒着时,如果愿意坐,尽量让他坐着玩。
爬行。
爬行是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
爬行能使全身各个部位都参与活动,锻炼肌力,为站立和行走做准备。
当宝宝爬行时,他需要昂首挺胸,上下肢支撑身体,动作要协调才能保持平衡。
由于姿势的经常变换,还能促进小脑平衡功能的发展。
爬行促进宝宝眼、手和脚协调运动,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
综上所述,爬行有很多好处,因此,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爬行的良好安全小天地,鼓励和发展婴儿的爬行活动。
在床上爬行时,床不要过软,并注意安全。
最好在地上铺好垫子练习爬行,这样就没有摔跤危险。
开始爬行时,多往后倒退。
这时可以在孩子前面放个他喜欢的玩具,并在前面呼唤他的名字,引导他向前爬行。
起初婴儿爬时,不但没有前进,反而会倒退。
开始向前爬时,孩子的腹部不离开床面,匍匐前进,以后会手膝爬行。
动作也会由不协调到协调。
三、认知:拿起放下。
婴儿能准确抓握,又能将玩具倒手了。
为了让他(她)玩的东西更多,可训练婴儿拿起一个玩具,放下一个。
这一般有个过程,开始婴儿不会有意识地撒手放下东西,可能只是随便的张手将玩具扔掉。
这时家长可给予示范拿起、放下的动作,并反复强调“放下”,教婴儿模仿,训练婴儿把东西放在不同的位臵上,如放在桌上、放在某某人手上、放进小筐里等等。
捏取。
继续给婴儿一些小物品,让婴儿练习捏取,此时他(她)会用拇指与其他指对在一起去捏,开始可能比较笨拙,每日给他(她)几次练习的机会,慢慢地他(她)就会用拇指与食指相对准确地将小物品捏起。
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婴儿捏到一些硬物,特别要防止婴儿误投入口中造成危险。
寻找玩具发展智力。
4个月以前的孩子是“眼不见,心不想”。
一个玩具在前面,他会注意这个玩具,如果用布把玩具盖起来,他看不见,就不会去寻找,而将目光投向别处。
4~7个月时,婴儿目光会随着玩具移动,当玩具落地,他不会去寻找。
如果物体只有部分被隐藏,他会找到它。
8~10个月的婴儿,在玩具掉到地上时,他会去寻找。
说明这一阶段的婴儿有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当物体在婴儿视野消失后,他能知道这个物体不是不存在,而是藏在某个地方。
正是有了这种概念,婴儿才会去寻找藏在枕头下或盖在布下的玩具,这是婴儿智力发展的第一阶段。
7~8个月婴儿会坐、能爬,活动的范围增加了。
他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增加了,这时可与婴儿玩寻找东西的游戏。
可先将有趣的玩具让他玩一会儿,然后当着他的面,将玩具用布蒙起来或用纸盖住,再引诱婴儿去寻找,找到后要赞扬他,鼓励他再玩。
婴儿会非常有兴趣重复这种游戏。
因为他的直觉思维已开始萌芽,他知道通过自己的动作寻找,可将玩具寻找到,从而体验到有趣、好玩的感受。
通过这种游戏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欣赏大自然。
到了这个月份就已经可以带他到离开住处稍远的地方如去街心公园或附近公园接触大自然了。
到公园中看看树木、花草,各种昆虫、蝴蝶、蜻蜓、蚂蚁、金鱼等,以及猫、狗、鸡、鸭和鸟等,它们都能吸引婴儿,他们会很有兴趣地去观看。
也还可以让婴儿看看下雨和刮风等等自然情景,如雨点不断地滴在地上和树叶上,风摇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等。
一般有色彩的、动态的自然景色,均能引起婴儿的注意,为婴儿所喜爱。
家长带婴儿观赏自然时,要充分利用婴儿的这种特点,选择婴儿感兴趣的对象让婴儿看。
父母抱着孩子或推着童车,带着与婴儿共同欣赏大自然的舒畅心情,一起慢悠悠地散步,把这当作经常的活动。
在这种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既可增进婴儿的健康,又可提高婴儿的认知能力。
让宝宝自己玩。
7~8个月到1周岁的婴儿,运动能力增强,逐渐能移动自己的身体,表示要自己独立活动的愿望。
他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周围的环境,简直是见什么抓什么,抓到东西就放到口内咬,不喜欢成人对他的摆布和限制。
这时宝宝自己会玩一会儿。
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成人应给他创造尽情探索的机会。
首先要给他准备一小块地方,周围环境是安全的。
准备一个“百宝箱”,将如小球、沙包、不倒翁、小人、木制的各种小动物、积木、摩擦起动的小汽车以及小饭碗、小勺、小盘、小瓶子、小桶和小篮子等玩具都可以放在里面。
让宝宝自己在那里玩,他会专心致志地玩他感兴趣的东西,不厌其烦地把它们一样一样拿出来,又一样一样放进去,或者悄悄地将一个小东西放进另一个小容器中,或者把一件东西反复地打开、合上。
有时他可能故意滚动一只球,然后再去找,又重新拾起来。
有时,宝宝玩得开心,对你大笑。
遇到困难时,会发出求助的声音,这说明他正在有目的地。
家长应在精神上予以支持,向他提供所需的帮助,促使他通过自己玩的过程,发展大脑潜能。
四、语言:懂得“不”。
婴儿喜欢把东西放进口内吸吮,到这一年龄应该制止,不然会养成不卫生和不安全的习惯。
成人要一面说“不”,一面摇头摆手做出不许的表情。
如果宝宝听懂了不继续干,就应当马上说:“好宝宝,真听话!”如果继续做,就要一面制止活动,一面板着面孔说“不好”。
如果婴儿抓不该抓的东西,要给予“不”的警告。
有时宝宝在伸手取物之前,常常要看大人的表情,这时大人会摇头、撅嘴,或有不高兴表示,宝宝就会懂得不,停止取物。
有时宝实在憋不住,仍想继续干,这时大人应当更加严肃说:“不”,给予制止。
如果此时宝宝不听,就要强行把他手上的东西拿走,不能怕宝宝哭闹,让他养成不服从的“毛病”。
有过一次宝宝哭闹大人让步的先例,以后宝宝会用哭闹要挟,养成不良习惯。
如果宝宝偶尔打了成人的脸,成人立即笑了,还让他打,就会埋下打人的祸根。
因为成人的笑脸对婴儿是一种鼓励,婴儿在成人的鼓励下会形成打人的习惯。
以后不管见谁都打,长大后就会惹是生非。
应当在婴儿时期,严加制止打人。
当他打人时就说:“不能打”,给他看不高兴的脸色。
错误行为得不到强化,以后就会逐渐消失。
当婴儿伸出手想要人抱时,如果父母做出不抱为好的决定后,不管他怎样哭也不要去抱。
要耐心地等待婴儿自身边哭边稳定自己的情绪。
总之,要从小培养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的习惯,让婴儿从小就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五、生活与交往(情绪与社会能力):用杯子喝水。
婴儿吸吮是天生的本领,随着他的发育成长,牙齿也开始萌出。
此时要逐渐减少用奶瓶吸吮的机会,训练他用杯子喝水。
为什么在长牙以后要少用奶瓶吃奶呢?最近的研究发现,乳牙的龉齿发生率很高,3岁儿童中约有半数有龉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