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选课时间的临近,很多同学越来越紧张了,特别是大一的同学,对选课的疑问和疑惑特别多,不过相信你们看了这个帖子之后会受益很多的。
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在看这个帖子之前,我想问大家,评教了没?没有的同学赶紧的,不然你选不了课,下学期就只有完完全全按照学校预置课表上课了。
如果你评教了,那继续看下去吧。
没有评的赶紧去评完了再过来看。
1.基本常识在川大,辅导员属于学生工作系统,而不属于教务系统,因而有任何关于选课、成绩之类的问题,是不应该找辅导员去解决的。
尽管有部分热心的辅导员也会去常识解答这些教务问题,但是他们的解答很可能不准确。
真正管这些问题的是教务系统,也就是川大教务处和各学院教务办公室。
川大教务处级别过高,非紧急或是重大教务问题,比如紧急缓考,学籍异动,管不到广大本科生。
直接管理本科生的是各个学院的教务办公室,负责人为教务干事。
因而有任何选课、成绩方面的问题,都应该去找其解决。
而且各个学院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自己的土政策,这些政策只有本学院的教务干事清楚。
你可以选择打本学院的教务处的电话,也可以去学院教务处办公室问清楚,每个年级都会有一个专职的老师负责那个年级的选课事宜的。
其实,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直接问比你们大一届的学长和学姐的。
他们不懂的可以让他们帮忙问问再大一届的。
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联系比较容易,也比较容易知道你想要什么。
或者说他们会告诉你,选哪些老师最好,给分高,容易翘课之类的。
毕竟他们是深有体会的,切身经历过嘛。
这笔资源绝对不能放过。
选课内容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核心之一是实行选课制,根据川大的情况,选课的课程类型大致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其内容如下:1、必修课中引入选修机制。
对覆盖面较大的必修课,开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教师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学院(专业)、志趣或特长进行选择;2、自由选修课。
在学分制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选修本学院内或跨专业课程。
选课原则1、学生应该全面了解本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可以在个人信息系统中查询得到。
教学计划是选课的重要依据,学生应在规定的年限内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修读必修课和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依照有关规定选修课程,以取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毕业要求;2、要参照本专业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安排学习进程。
一般可以按所属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来安排学习进程。
每学期学生选课不宜太少,以免受到学业警告;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学习效果。
3、选课首先要保证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对于有先修课要求的课程,应先选先修课。
4、每学期选修的属于考试方式的课程门数一般不宜太多,以免考试安排发生冲突。
5、对于有不同档次的课程,学生可选修比本专业教学计划档次高的课程,不能选修比计划档次低的课程;6、学生可选修其他专业的任何一类课程作为自己的选修课,计入选修学分;7、上课时间冲突的课程选课原则:(1)开课时间完全冲突的只能选一门,优先保证必修课;(2)开课时间局部冲突的课程,征得指导老师同意并经过学院批准可以减免其中一门课程的部分听课时间,但每周减免时间不得多于一个大节,不得减免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上课时间。
8、未选上的课程,不能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核。
对于选上的课程、无故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考核者,该课程的成绩记为零分,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并在学生成绩单上登录。
9、对于需多学期开设才能完成的课程(如高数、物理、英语)宜连续选课学习。
10、对于选课人数过少选修课,原则上专业课少于15人,公共课少于30人时,该课程停开。
2.名词解释2.1 选课权限【解释】选课权限随着年级的不同而不同。
大一上学期的课程全为教务处预置,学生无权选课。
大一下学期,学生无权改动教务系统预置课表,但是可以在不改变预置课表的情况下选课。
意思就是说,预置课表上的课,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均无法退课或是换课,在预置课表上没有课的时间段,学生可以任选课程。
从大二上学期的课程开始,学生获得完全选课权限,也就是可以增、删、换任何课程,无论是必修与任选。
【案例】下面将针对大一下学期的课程举例(也就是本科生第一次选课时所选的课)。
此为一张大一下学期的简化版预置课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第一大节微积分(必修)大学英语(必修)第二大节大学化学(任选)第三大节大学物理(必修)其中红字为预置课表中的课。
尽管大学化学作为任选课,但是大一下学期你仍然推不掉此课程。
而在周一第二大节,周二第一大节等预置课表没有安排课程的时间段,你可以选任何课程。
2.2预置课表【解释】预置课表为教务系统在选课伊始给学生预先自动安排的课程。
出了在大一有约束力外,大二、大三、大四均无任何约束力,可以任意更改而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后果。
预置课表上的课程在很多情况下也不具有建议性,因此可以忽视之。
2.3课容量【解释】课容量就是这门课程可接受的最大选择人数。
2.4课余量【解释】课余量=课容量-选择人数。
在预选阶段,课余量可以为(+∞,-∞)。
在正选阶段以后(包括正选阶段),课余量一般为非负数。
可能会有负数情况,那是因为有部分同学有特殊权限,可以在课余量为0或是负的情况下选课。
2.5选课进程【解释】选课进程一般分为预选、正选、补退选、网上登记、零星特例处理五个阶段。
时间以教务处选课通知为准。
其中,预选阶段为意向选择阶段,不受课余量之限制。
正选阶段会对预选阶段课余量为负的课程进行自动抽签,被系统选中的同学成功选择了该课,而没有被系统选中的同学就不能选择该科。
正选阶段受课余量限制,除少数有特殊权限的同学外,其他同学均无法选择课余量为非正数的课程。
补退选阶段与正选基本相同,本意是让同学们在试听两周后理性决定是否选择某些课程。
网上登记阶段为必修漏课、冲突时间选课的情况而准备。
零星特例处理处置非选课时间发生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面将会介绍。
预选的意思为:你可以操作,但是【你的操作不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只是显示一个先期数据,可以让大家合理预测下选课情况再在正选阶段适当选课:比如避开选课人数比较多什么的。
正选阶段:跟它的名字一样,正式开始选课,【操作对你未来的选课结果有效】。
补退选阶段:一般是开学开课后的一周,意思为:你上过了这些课之后,有不满意的或者是需要补充选择的课程,给你一个机会弥补。
预选正选一般集中在每学期考试周之前,今年是16周和18周。
补退选一般在下一个学期开始后的第3周。
2.5.1网上登记【解释】网上登记一般发生在开课学期3-5周左右(具体时间以教务处安排为准)。
其设置意图是为了让极少数没选上必修课的同学选上课,以及进行一些非常规的选课。
下面以案例来具体解释。
【案例1】某同学甲,按教学计划,本学期应该必修课程A,但是由于忘记选课,而没有选上。
这时,可以在网上登记阶段登记课程。
【案例2】某同学乙,按教学计划,本学期应该必修课程B,但是其对预置的老师不满意,意图更换。
于是其乙在前几阶段将本来预置的B1课退掉,想选择B2课程。
但是B2课程的课余量为非正数,其无法选上,而他有不想选B1课程。
这时,他可以选择在网上登记阶段登记B2课程,理由选择“必修漏课”,一般情况下,必定能选上。
【案例3】某同学丙,想重修课程C,但是在本应安排课程C的时间,其又选择了另外一门课D。
在预选、正选、补退选阶段均不能在同一时间选择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
这时,丙同学可以在前几阶段正常选上D课程,然后在网上登记阶段将C课程登记,理由选为“重修免听”,一般情况下,必定能选上。
这样就实现了在同一时间选择两门课。
2.5.2零星特例处理【解释】通过案例说明。
【案例1】某同学丁,选择了限选课E,但是其直到第九周,才去上了第一次课。
这时候,老师告诉他,由于E课程为限选课,丁同学不能参加考试,所以丁同学想将这门课退掉。
但是早已过了各个阶段的选课时间。
这时候,丁同学可以写一张退课申请,到学院,加盖学院圆形公章,然后将申请交到教务处学籍科。
学籍科在收到申请后会人工将这门课退掉。
【案例2】某同学戊,由于粗心大意,在第十周才发现他还有一门必修课要选。
这时候,他可以采用与案例1中的同学相同的操作,不同的是要将退可申请改为选课申请。
【注意】零星特例处理成功与否,与本学院教务干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一定要注意沟通,否则很有可能会失败。
2.6限选课【解释】限选课就是学校仅为某些同学开设的课程。
在选课期间可以正常选上,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开课教师不欢迎其他同学去上课,亦不会允许这些同学参加考试。
所以,此类课程慎选!如果非要选上,可以在行课之后与老师沟通,如果老师愿意让你接着上课并参加考试,则可以继续上课,如果老师不愿意让你参加考试,在补退选阶段退课。
2.7课程属性错误【解释】教务系统预置的必修课,会被标记为“必修”,除此之外,全部会被教务系统自动标注为“任选”。
即使是预置的必修课你只是换了老师而已。
这时不要惊慌,严格按照教务系统的教学计划,将课程选上,修完。
等到大四上学期,教务处会集中清理、改正课程属性,这时候个人可以将所有要改正属性的课程申请改正。
改正后属性即为教学计划要求属性,即必修课是必修课,任选课是任选课。
【注意】一切课程属性,以教学计划为准,而不是以选课系统中呈现的属性为准。
阅读完上述文字之后,你对课程的选取相信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其实,选课的过程很简单,我们只需要事先在课程表中把自己想选的课程选出来,记下课程号和课序号,之后在选课的时候在预选的时候都填上去,比较好的方法是有兴趣的课比较多,好课都有很多人去选嘛毕竟,如果可以的话,把课表填得满满的就最好。
正选的时候哪怕因为人品不好掉了一些也没关系,你至少可以有几门你喜欢的课。
如果都选上了就更好了,开学的时候去听听课,不喜欢的就在补退选的时候退掉,这样你的选择余地比别人大了很多。
当然,你也可以在大一下的时候选大二下的课程,大二上选大三上的课程,但是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但是某些同学足够强大,然后希望在另外一段时间腾出空余时间做其他事的同学可以去试试。
我给点提醒吧,专业课还是大家一起上比较有意思,大家在期末的时候互相帮助,互相提携,是比较好的。
同时,专业课很多都是需要前面学期打下的基础后来才能听懂的,不然你选了也没用,还浪费时间。
关于学分的问题:学分定义:川大实行学分制,学制为4年的,学习年限为3至6年,不论学生修满教学计划学分的年限,毕业时学制都以4年计。
学制为5年的,学习年限为4至7年,不论学生修满教学计划学分的年限,毕业时学制都以5年计。
根据200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按四年基本学制计算,人文社会科学类最低毕业总学分要求,研究型约160学分、应用型约170学分、技术型约180学分;自然科学类最低毕业总学分要求,研究型约160学分、应用型约170学分、技术型约180学分;工程及应用科学类最低毕业总学分要求,研究型约165学分、应用型约175学分、技术型约185学分;医学类最低毕业总学分要求,研究型约180学分、应用型约185学分、技术型约19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