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监视技术讲义
(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相控阵雷达
70年代,前苏联海军远程航空兵和巡航导弹武 器的发展与运用,美国海军还没有办法去对付苏联 海军所谓的“空中饱和攻击”。为此,美国海军开 始研究对策,建造一种专门对付饱和攻击,并为航 空母舰护航、舰队防空反导的战斗舰艇,这就是提 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下列特点 ①分辨力高,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所获得的地面 图像的分辨力已达1 米左右,可以与航空照相的图像 媲美。②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③能有效地识别伪 装和穿透非金属掩蔽物。④覆盖面积大,提供信息 快。 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主要用于侦察、测绘地 面和战场的军事目标,监视战场情况,发现隐蔽和 伪装的目标,查明敌方的兵力部署情况。
巡 航 导 弹
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古兵家 就认为只有“知已知彼”,才能“百战 不殆”。数千年来,利用人的视觉和听 觉刺探敌情一直是军中侦察的唯一方式。
侦察监视,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特别是 战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人员、武 器装备、地形地物及作战结果等)而采取的 措施,是实施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的重 要保障。
(一)向实时全空域发展
(二)向多维高精度发展 (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发展
(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五)向强生存能力发展
(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发展
(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发展
一旦发现目标,立即予以摧 毁,把从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之 间的时间间隔压缩到最小。 ——对来袭导弹从预警到摧毁的 武器装备系统 ——携带侦察监视技术装备和精 确制导弹药的遥控飞行器
(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发展
一是,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全空域信息的需 求。普通雷达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配合使用; 可见光照相不能应用于夜间,红外热成像在目标与 环境温度差别不大时效果不好,可以配合使用等。 二是,反伪装、反隐身、反干扰的需求。对波 长雷达波具有很强吸收或穿透效果的隐身目标,对 另外波长的雷达波往往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在某种 波长范围有效的伪装或干扰,对其它波长范围的侦 察监视技术手段未必有效。
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向实时全空域发展
(二)向多维高精度发展 (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发展
(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五)向强生存能力发展
(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发展
(一)向实时全空域发展 电离层
第一,发展超视距雷达
天波
地平线
地波
(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
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
从开始阶段的3-6米,到第 四代大鸟提高到30厘米,第六 代卫星如果轨道下降到160千米 时,分辨率可以达到0.1米。从 70年代中后期,美国研制出了 数字图像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 不再使用胶卷,改用扫描成像 型遥感器来摄制场景图像,并 转换成数字信号传回地面图像 中心自动转换成高清晰图像, 因而地面人员从过去看到这幅 图像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 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媒 质
目 标
发现 识别
监视 跟踪
目标 定位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就是指发现、识 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 所采用的技术。
媒 质
目 标
发现 识别
监视 跟踪
目标 定位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分类
根据侦察监视目标性质、范围、情报的使用和 所引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战略侦察和战术侦察; 根据侦察监视设备运载工具和使用范围不同, 可分为地面侦察、水下侦察、空中侦察和空间侦察 四个侦察技术(教程分类方法); 还有的根据侦察监视技术手段使用的不同,分 为可见光、多光谱、红外、微波、声学侦察等。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向实时全空域发展
(二)向多维高精度发展 (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发展
(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五)向强生存能力发展
(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发展
(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信息融合技术是借助计算机对若干侦察监 视技术装备所获取的信息,按一定准则进行分 析、筛选、鉴别、综合,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 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以便完成给定的评估和 决策任务的信息处理技术。
主动式声纳的工作原理和雷达十分相似。通过 水声换能器及其组成的阵列,将探测电信号转换为 在水中发送的声音频率的水波,形成水下声信号; 当遇到目标,形成反射回波,再将其接收并转换为 电信号,经过处理,就可发现水下目标的存在,并 可将目标定位。
(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 2.声纳侦察监视
被动式声纳通过被动接收舰船等目标在水中产 生的噪声以及目标的水声设备所发出的信号,以测 定目标方位和测距。因此,潜艇声纳在大多数情况 下都以被动方式工作,海岸声纳通常也以此为主要 工作方式。
相控阵雷达
美国设在白令海峡的一部“眼镜蛇 丹麦人”相控阵雷达,天线直径30米, 有15360个辐射器。这些辐射器发成96 个组,即相当于96部雷达组合在一起, 由设在天线后面的计算机统一指挥。
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
(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 (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
(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
(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 2.声纳侦察监视
探测距离可达十至数十海里 ,可以实现对目标的三维空间搜 索,可以搜索和跟踪多个目标。 测 向 精 度 ±0.25° ~ ±1° , 测 距精度±1%~±5%。
法国大型水面舰艇装备的SS—48型声纳,在 良好水文条件下的探测距离:全向发射时为15海 里,定向发射时为20海里。
可见光侦察监视 多光谱侦察监视 微光、红外光侦察监视
(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 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
可见光是指0.4微米-0.76微米之间的电磁波。
γ x 紫 可 红 微 无 线 电 波
射
线
射
线
外
线
见
光
外
波 波
(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 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
可见光,就是人眼看得见的光,是 一种波长范围在0.4微米-0.76微米之间的 电磁波。
侦察机照相 普通相机
(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
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
1955年开始投入使用. 时速692公里 , 其航程6000多千米,飞行高度达 27430 米。 60年代SR-71,该飞机具备卓越的性能 。1.速度最快,是当时唯一超音速巡航的 飞机,其试验机速度可达3331每小时公里 。2.装备最先进,机上备有高清晰照相机 ,在良好天气下的55千米高空拍摄的图片 分辩率可达50厘米。3.飞行费用高。目前 使用的仅有四架,每月高达3900万美元。 飞行高度24467米,仍属机密资料而未公 开。
(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目标
采集
无线电波
发射机 接收机
处理
处 理
表示
显示器
(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雷达性能的主要指标 一是,探测距离远近;
二是,探测跟踪精度;
三是,目标分辩能力;
四是,用的电磁波是13-30CM的微波波段,微 波一般可用电磁振荡的方法人为地产生,它能穿透 云雾甚至冰层与浅土层,且微波地空中传输几乎不 受天气影响和昼夜时节的限制,多数探测雷达都是 利用微波进行工作的,比可见光和红外辐射穿透能 力更强,所以通常用来探测被云雾笼罩着的目标以 及深埋地下的物体。
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
(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 (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
(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无线电侦察监视 雷达侦察监视
(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雷达侦察监视技术 雷达是通过发射和接受无线电波来 搜索和探测目标的一种电子设备,是“ 无线电探测与测距”英文缩写词Radar 的中文音译名。现有雷达的工作波长在 1mm~100m之间。
(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
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
美国空军正在秘密研制一种采用各种先进 技术,使之摆脱雷达追踪的隐形远程无人侦察 机。(即“曙光侦察机”,飞行高度45000米 ,飞行速度5.2马赫)。
(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
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
按照国际惯例,一国领空仅限于80-110千米以下,在 此之上的太空则像公海一样属于公空,在此空间可以随意 利用。 照相侦察卫星的数量最多 ,技术最成熟,占军用卫星数 量的60%以上。美国从60年代 开始至今,已经发射了六代、 230多颗卫星。由于分辨率的 不同(开始为3-6米),照相侦 察卫星分为普查和详查两种, 从第四代大鸟KH-9卫星开始, 就把普查和详查结合起来同时 负责。
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
(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 (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
(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
——传感器侦察监视 ——声纳侦察监视
(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 1.传感器侦察监视
传感器,它能通过探测和感受 地面的声波与震动来发出警报。
(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 2.声纳侦察监视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向实时全空域发展
(二)向多维高精度发展 (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发展
(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五)向强生存能力发展
(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发展
(五)向强生存能力发展
第一,发展双基地、多基地雷达技术 第二,发展频率捷变雷达技术 第三,发展被动式侦察监视技术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发展
(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五)向强生存能力发展
(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发展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向实时全空域发展
(二)向多维高精度发展
(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发展 (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五)向强生存能力发展
(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发展
(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