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探究
关键词: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研究;生理病理;治则;临床中图分类号:R223.1文献标识码:B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脉互相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在生理与病理方面互相影响。

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

肺气下降,大肠才能传递糟粕,大便得以通畅。

二者在人体十二经脉和脏腑表里的互相联系上极为密切,而源于《内经》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也在现代生理、病理及临床实践中经不断探索研究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和拓展,成为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就近年对这一-古老理论的现代生理、病理及治则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代医家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理病理阐述颇详。

最早说明这种关系的当数(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下膈属大肠....以后许多医家无不师从《灵枢》在生理病理上加以发挥、验证,如《素灵微蕴》:“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精,滋灌大肠,则肠滑便易";《医精经义》:“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

肺气下达,故能传导”。

《皇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五》:“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气喘争。

故大肠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

《证因脉治.卷三》:“肺气不清,下遗大肠,则腹乃胀"。

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经络相关,表里络属,是中医理论脏腑联系最为密切的器官。

肺主治节,是大肠按正常规律传导的条件;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主通调水道,是大肠润燥的枢纽。

一但发生病变,肺肠之病可以相互传变.累及,恶性循环。

2“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
2.1生理研究2.1.1免疫相关:身体各处的黏膜在免疫过程中生理上相互影响,病理上彼此传变。

周氏等认为胃肠和呼吸道的黏膜两者都是公共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一处黏膜发生病变时,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的途径影响传变至另一处,即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GALT)与支气管相关淋巴样组织(BALT)以及其他部位黏膜的淋巴样组织共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免疫应答网络,共同调节人体几百平方米黏膜的免疫应答。

肺.与大肠表里就是通过黏膜免疫细胞的迁徙而使公共黏膜免疫系统中和外界接触最多,黏膜面积最大的消化和呼吸道黏膜在免疫过程中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彼此传变。

2.1.2神经相关
2:大脑参与肺肠的联系和调控。

因为神经系统除具有传统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而免疫系统也是机体的一个重要的感受和调节系统。

亦即气道的神经调节系统除了经典的胆碱能和肾上腺能神经系统外,还存在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肠道除了消化作用,还是一个巨大的内分泌器官,一些神经肽素物质过去一致认为主要存在于肠胃神经系统和脑内,如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P物质等,它们通过相应受体介导,调整胃肠运动及内分泌功能。

实际上这些物质的受体和免疫阳性纤维,广泛分布于气道、肺血管及肺泡上。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脑参与了肺肠相关的联系和调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