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

训练或比赛开始之前先做几分钟的热身运动对身体和注意力都是很好的准备过程。

热身给大脑以刺激,让你的身体为更强的运动做好准备。

热身还可以避免运动中突然用力而拉伤肌肉。

许多其他的损伤也可以通过正确的热身运动来防止。

热身运动最好从系统的拉伸活动开始。

拉伸时要缓慢,避免突然用力,被拉伸的那部分肌肉一定不要用力。

拉伸之后,应该做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如轻微的原地跑跳等,既调动了内脏器官,又让全身的关节得到了预热。

可能你会发现很多人不做热身就开始剧烈运动,但你不要那样做,因为你知道热身让你健康,让你取胜。

还有一点我想提醒你,那就是,别在训练或比赛开始前就把劲儿都用完啦!热身时主要几处应该被拉伸的肌肉:大腿后部\大腿内侧\小腿\背部\肩部运动损伤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性损伤。

比如:骨折、韧带断裂、肌肉拉伤、肌腱损伤、关节囊的损伤等。

总之跟运动系统相关的都可能出现损伤。

另一类就是慢性损伤。

这类损伤可能每次都不是很严重,只是某部分组织在运动中出现损伤,但是这种运动如果出现多次反复损伤,就变成慢性的。

虽然并不如急性那么疼痛,但是有长期存在的结果,对病人还是有较大影响的。

大众参加运动的目的是想增强体质,但有时锻炼者缺乏相关的运动知识,有些人是一时冲动,自己想象的跟实际情况不太一致,做法不符合科学运动规律,就会出现这些损伤的问题。

对老百姓来说,不象职业运动员要出成绩,可是有了运动损伤后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比如得了较常见的运动损伤“网球肘”后,写字,吃饭,穿衣等活动都受影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这种病主要发生在网球运动员身上,由于手臂猛的用力,牵拉肱骨外上髁出现了损伤,“网球肘”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来源于网球运动员,是由于在网球运动员身上比较容易出现,但并不代表只有网球运动员才有,不仅仅是局限于网球运动员,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或长时间抄写东西是也会出现“网球肘”。

类似于“网球肘”这样以运动项目来命名的运动损伤还有吗?田:有,比如肩袖的损伤,在垒球的投球手中出现的机率较高,所以也称“投球手肩”,是由于投球时肩关节过度外展,导致肩袖向肩峰碰击而引起。

另外还有肱骨内上髁炎,这是和网球肘相对位置的炎症,我们叫“高尔夫肘”,是由于打高尔夫时,前臂屈肌猛烈的收缩造成屈肌起点的损伤,还有“棒球肘”,“跳高膝”等等。

刚才我们是谈运动损伤包括的内容,对运动损伤造成的危害也有了些了解。

那么关于运动损伤的治疗,从中、西医的角度,在治疗上有什么不同吗?谢:从中医的角度讲,对损伤的理解有内外因之分。

在中国很古老的医书就讲:“精为气之母,气为精之辅,精骨两相宜,损伤何所惧。

”即精强骨壮是就不易损伤,即使损伤后也较容易恢复,预防也应该是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医书上还讲:“肾主骨、肝主筋”,当老年人体弱时,肝肾功能不全,就会出现骨萎、筋蔬等情况。

这时就容易运动损伤。

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增强肝肾功能很有必要。

另外从外因来讲,体育运动产生的外力是造成运动损伤一方面原因。

中医是较重视整体观的,即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

中医的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运动损伤的关系比较密切的是风、寒、湿。

所以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应该注意避风、保暖。

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这些也有预防作用。

那么对风、寒、湿,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如何预防呢?谢:主要还是运动时和运动后,出汗较多时,不应脱衣服或去冲凉,从中医的角度讲,这容易影响气血运行,气血凝滞容易导致筋骨损伤。

在运动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外在的情况。

比如:衣服、天气、洗澡等。

那么西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田:从治疗学上讲,它要依赖于科技的发展,分析事物更直观一些。

西医是局部分析法。

比如:运动损伤的治疗,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是疼痛,怎么解决?第二功能恢复。

主要就是考虑这两点。

如果进一步的考虑的话就是让外形如何更完美,。

但是我觉得西医在运动损伤的治疗方面,除了保守治疗外还有手术干预。

这些更新特点的东西,进步较快,过去在运动损伤的治疗方面就有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现在主要的进步是利用最新的科技,通过这些技术的使用,如何能够使损伤尽可能小。

也就是说在对损坏的部位进行治疗、修理时,尽量避免正常组织不被破坏,这一点听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在过去手术时是个难题,现代医学在这方面发展较快,用一些新的方法,尽可能不去损害正常的组织。

另外,在保守治疗上也是很重视的,如“康复医学“,主要是通过保守治疗和身体锻炼的方法,来促使功能恢复。

既然运动损伤对于普通人也很重要,那么能不能请两位专家谈谈运动损伤的预防。

田: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科学,如果盲目去锻炼身体,经常会造成运动损伤,所以说预防是很重要的,在实际的锻炼中,预防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形成的,首先是锻炼者自身要对你所锻炼的项目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知道该如何去做这项运动,其次是锻炼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说有些人平时很忙,没时间活动,偶然得一空。

就又打球又跑步,还去登山等去做很多活动,而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从而出现了损伤。

再次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运动项目,如果自己身体有疾病得话,需要做一些检查,或者向有关专家咨询,最好能制定出适合你个人的运动处方来指导你平时的锻炼。

谢: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量从小往大循序渐进,运动前后一定要有热身和放松的过程。

二,锻炼的时候要有安全保护措施,如护腕,护肘。

护膝等预防作用。

如果身体有某些疾病,最好不要单独锻炼,可以结伴活动,如果出现突发状况可以处理。

三,从中医角度来讲,青年人平时要增强体质强筋壮骨,对中老年人来说要增强肝肾功能。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

以髌骨外脱位多见。

大多数病例可以自然复位,但某些情况下,如半脱位时,则需要认真进行检查。

通常会出现膝关节积液,髌骨支持带会有压痛。

固定髌骨后限制活动,有利于受损组织恢复。

本症容易复发,因此在制订康复计划时应注意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

其它保护性措施,如弹力绷带或髌骨关节套等,均有助于预防髌骨半脱位的发生。

如反复发生脱位则应手术治疗。

对于运动员来说,运动损伤似乎司空见惯。

无论是小贝,还是刘翔、姚明、易建联,明星光环的背后总有伤痛困扰!但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运动员才会受伤。

专家认为:运动员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高强度运动状态,通常在没有充任治疗休息的情况下就提早开赛,病情容易反复。

但并不是只有运动员才会发生运动损伤,一般人如果掌握不好运动的时间和频率,运动前不做好相关防护措施,运动损伤后不及时进行处理,即使是我们常见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溜冰、打球、游泳、瑜伽……也极容易发生损伤。

损伤急救“大米(RICE)原则”R代表Rest(休息)。

首先立即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I代表冰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

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4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C代表压迫。

压迫使受伤区域的肿胀减小,可以用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以减少内部出血;E代表太高。

太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

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一直抬高伤部。

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夹板后再抬高。

经验分享热身运动要充分一般来讲,运动损伤往往与热身运动不充分有关。

初春时节,大家刚恢复户外运动,此时的身体还没有充分伸展开,力量不够,关节像是生锈了一般不灵活,身体协调性差,容易出现拉伤扭伤的情况。

有时候还可能由于运动过程中动作过猛,伤及脚踝、膝盖或腰部。

年轻人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年纪轻精力足,在室内憋闷了一冬,突然开始运动,容易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因此更是运动损伤的高危人群。

损伤部位不可马上贴膏药出现扭伤拉伤之后,要立即停止运动以免加重伤情,并展开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

如果出现抽筋儿,应反向拉伸抽筋儿部位的肌肉,同时进行局部按摩。

如果出现肌肉拉伤,应马上在痛处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切忌揉搓和热敷。

如果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或疼痛不能缓解,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

专家特别提醒,运动损伤部位不可马上贴膏药,因为膏药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此时使用可能会加剧肿胀,此外,过敏体质的人也不宜使用。

急性扭伤拉伤大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可采用扶他林等外用止痛药直接作用在局部,具有快速高效、安全性高且简单方便等优点,如辅以适当按摩,促进药物吸收,则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每次运动量不要贪多专家建议,避免运动损伤,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受伤的部位,要做一些辅助性的热身活动。

例如打篮球、踢足球之前,要有针对性地活动一下踝关节、膝盖,压压腿。

还要加强运动中的自我保护,选择适合的运动场地,穿着好运动装备并且了解一些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动作。

比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应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避免摔倒。

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背部着地,顺势做滚动动作,不可以直臂撑地,以免造成骨折。

此外保持良好心态,每次运动量不要贪多也很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