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


2009年 虐婴女事件

虐婴女,网名慕容小Q,本名殷雨骐,是九 江市卫生学校2006级护理专业的一位18岁 在校女生,家住九江市区,单亲家庭,母 亲为普通职工。她因讨厌小孩而虐待婴儿, 她在博客上详细地记录了自己虐婴的经过 及心理变化。2009年5月,有网友看到这些 文章,转发到豆瓣网上,引发了网友对 “虐婴女”的人肉搜索


民法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保护个人的 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每一个 人在网络上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 空间都受到隐私权的保护。在网络上进行 的“人肉搜索”,侵害的仍然是个人的隐 私权
曝光隐私,肆意辱骂,侮辱人格,妄加诽 谤,甚至到现实住所进行滋扰„„这一切 早已经超出了正义的底线。 人肉搜索而侵犯名誉权、隐私权、扰乱他 人生活等行为
223宿舍
网络“人肉搜索”
目录
人肉搜索的定义 人肉搜索的利 人肉搜索的弊 人肉搜索的事例 对人肉搜索的看法 正确对待人肉搜索
一、网络“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电视、 电脑、广播、新闻报刊等),变传统的网 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 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 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 颗真心,千方百计的搜索体验。
网络中的某些失控行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众在现实生活中知情权、 监督权等权利极度匮乏。

“人肉搜索”倒体现了一种彻底的信息民主, 网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信息共享。无 论如何,道德只要有底线,法规引导,相 信“人肉搜索”也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 式”。至于非得用刑法来规范,未免太不 实际,本身执行就是个大问题。我支持人 肉立法
建议
网络实名制思考 加强对论坛的管理和信息审核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人肉搜索的法律探索与分析

人肉搜索 网络“人肉搜索”所涉及的道德 和法律评析
四、对人肉搜索的看法
不求最好,但求最肉。

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 的真相,为某三某七找到大众认可的道德定位, 还可以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探寻并发现最美 丽的丛林少女,最感人的高山牧民,最神秘的荒 漠洞窟,最浪漫的终极邂逅…… 人肉搜索追求的 最高目标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肉。规模最大: 第一期工程拟招募人肉搜索志愿者2500万名,完 成后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人肉搜索
二、人肉搜索的利
人肉搜索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反腐
人肉搜索给公众参与反腐提供了新的途径。
人肉搜索给公众参与反腐赋予了新的力量
人肉搜索在诸如寻亲多年的她找到了贵州亲人——骨肉团聚 多亏“人肉搜索”
三、人肉搜索的弊
侵犯隐私权 道德责任意识下降 道德责任意识下降 自由泛滥无边 异化为网络暴力 挑战社会主义荣辱观

,它只是网友之间的一种“自娱自乐”: 某人提出一个问题,并悬赏求助,其他网 友为了“赏金”而迅速提供线索。然而近 年来,由于有了大量网友自发参与,信息 来源越来越多,信息梳理越来越快,从而 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网友们便有意识地 以人肉搜索为工具求解某一热点事件的背 后真相。

曝光隐私,肆意辱骂,侮辱人格,妄加诽谤,甚 至到现实住所进行滋扰……这一切早已经超出了 正义的底线。毋庸置疑,因人肉搜索而侵犯名誉 权、隐私权、扰乱他人生活等行为必须得到法律 规范。 由于“网上通缉”、“人肉搜索”泄露 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同 样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其造成的危 害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有代表建 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

不堪“人肉搜索”的网络暴力,18岁少女 安琪投河殒命。安琪因为一次购物身陷争 议,被店主当小偷挂在网上,并发动“人 肉搜索”,最终导致她在精神上难以承受 投河自尽。
2006年 虐猫女事件

虐猫事件的幕后操纵:2006年2月28日,网民 “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了一组虐猫视频截 图。不久,网友“12ookie_hz”把有关“踩猫” 事件的网址放在“猫扑”网,网友“黑暗执政 官”在“天涯社区”上贴出了踩猫女人的照片, 做成一张“宇宙通缉令”,让天下网友举报。 不少网友发愿捐出猫币、人民币悬赏捉拿凶手, 连猫扑网官方也将赏金从1000元涨到5000元。 2006年3月2日上午10点20分,网友“我不是 沙漠天使”在猫扑上发帖:“这个女人是在黑龙 江的一个小城……”,他的帖子让事件出现关键 性转变。3月4日中午12点,虐猫事件的三个嫌 疑人基本确定,距离“碎玻璃渣子”在网上贴 虐猫组图不过6天时间,其效率之高可能不亚 于警方的办案速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