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的测算与分析一、金融稳定性指标基础数据收集
二、基础数据的处理与金融稳定性指标的计算
2003 10.02 1.8 2.16 1.63 277.02 19.11 39.79 13.7 2.80 1.25 2004 10.08 3.5 1.31 1.59 192.02 17.10 45.63 13.9 3.55 -1.4 2005 11.31 0.1 1.23 1.62 164.93 19.07 55.56 12.6 7.13 3.33 2006 12.67 0.1 0.77 1.60 306.57 17.22 56.85 12.3 9.34 0.54 2007 14.17 4.8 -0.58 1.52 363.44 14.40 58.91 11.5 10.64 -4.18 2008 9.63 2.1 0.40 1.51 417.04 10.83 56.26 8.7 9.43 -8.61 2009 8.71 2.1 2.28 1.79 962.90 10.81 60.48 8.73 5.95 2.37 2010 10.10 3.2 2.54 1.82 795.11 13.19 68.44 9.34 5.08 -7.58
三、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稳定性指数。
将Excel文件中的金融稳定性指标数据导入Eviews中,利用公式x=(y-@mean(y))/@stdev(y),将数据转化为标准值,数据如下
利用Eviews中的principal components命令,计算主成分的方差、特征值与各主成分的线
性组合系数。
然后导出四个主成分的得分序列,如下
四、合成反应金融稳定性的总和因子TPAC:
TPAC=(0.422*PAC1+0.227*PAC2+0.124*PAC3+0.111*PAC4)/0.8841 将得出的综合因子得分加100得到金融稳定性指数。
具体数据如下,年份中国金融稳定综合因子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
1993 -0.078433441 99.92156656
1994 -0.229428439 99.77057156
1995 -0.426041097 99.5739589
1996 -0.599501044 99.40049896
1997 -0.654965736 99.34503426
1998 -0.793461601 99.2065384
1999 -0.869661715 99.13033829
2000 -0.734742259 99.26525774
2001 0.066865454 100.0668655
2002 0.097283801 100.0972838
2003 0.297257515 100.2972575
2004 0.174030852 100.1740309
2005 0.361903041 100.361903
2006 0.46959847 100.4695985
2007 0.488812035 100.488812
2008 0.380209445 100.3802094
2009 0.995914083 100.9959141
2010 1.054360637 101.0543606
五、实验结果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1993-2010年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测算实验结果主要说明:金融稳定指数相对客观地反应了宏观经济与金融运行中的稳定性状况。
整体上看来,1993-2010我国的金融系统稳定性有明显提升。
具体而言,1994-1995年金融指数变化大,实际情况也是金融不稳定,当时出现了“金融三乱”。
1997年-1999年,受亚太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金融发展有所起伏,但由于政策实施得当,没有出现大的金融不稳定问题。
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金融稳定指数连续上升,与金融深化改革、国有银行改制、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有关系。
2007-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使得08年的金融市场稳定性有所下滑,但由于我国
宏观政策从内外两方面一起调控我国金融市场,使得在09年很快稳定性指数有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