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交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社交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社交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序言:社交网络,作为新兴的人际交往平台,既能做到实时网络社交,又没有即时聊天软件(QQ 等)在宽广度上的缺陷,正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它给现今大学生生活添加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多种多样的精彩应用、随时随地手机登陆的便利……同学们通过社交网络展现自己,认识新朋友,了解老朋友的变化,口中多了一个个流行词“水人人”、“发微薄”,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悄然变得丰富。

然而,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生活亦有不可否认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一些人成为了“人人狂人”“微薄狂人”,被社交网络占用了自己的正常学习、休息时间;一些人空闲时变得倾向于投身网络而非现实,公交上、地铁里、饭桌前随处可见“埋头苦干”者。

笔者自高中接触社交网络至今4年,对其特点与影响有亲身经历,社交网络对身边同龄人的影响每天都可以感受到,遂起意就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开展本次社会实践。

正文:一,社交网络的定义与起源社交网络,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服务网络,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

二,关于《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大一)的影响》问卷调查1,问卷信息:发起时间:2012年5月7日截止时间:2012年5月9日样本总数:30原始数据来源:/report/1524764.aspx2,问卷原文及单题统计:第1题我的性别是[单选题]选项 小计 比例男 14 46.67% 女16 53.3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0第2题 我现在读____ [单选题]第3题 我平时主要使用____ [多选题]选项小计 比例人人网 29 96.67% Facebook 0 0% 豆瓣 3 10% 新浪微博 12 40% 饭否 2 6.67% 腾讯微博 1 3.33% qq-zone 8 26.67% Twitter0%选项小计 比例大一 30100%大二 0 0% 大三 0 0% 大四 0 0% 研究生及以上 0 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0MSN 1 3.33%其他1 3.3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4题我开始使用社交网络至今____[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1年以下310% 1~3年1446.67% 3~5年723.33% 5年以上62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5题我通过社交网络认识的好友____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少于5人516.67% 5~20人1446.67% 20~40人2 6.67% 40以上93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6题对通过社交网络而拥有的好友(不是现实中已结识的),我大多会____[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现实中常接触,交流深1 3.33%现实中不常接触,但网络上交流深1446.67%现实中不常接触,网络上也不甚了解155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7题我在上课时____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经常手机登陆社交网络1343.33%偶尔手机登陆社交网络1240%从不手机登陆社交网络516.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8题我在社交网络上主要是____ [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交友516.67%发表日志,上传照片1446.67%浏览或者收藏各种帖子,发表言论1653.33%了解同学近况2790%玩社交网络推出的各种游戏1 3.33%到网络集市买卖各种商品2 6.67%参加各种投票活动00%消磨时间,漫无目的1136.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9题我觉得社交网络对帮助我们通过舆论参政议政,影响决策者意见____[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有影响,“转发”,“分享”就是让更多人关注新闻事件的“微运动”,可以汇集起舆论力量1240%没有影响,“转发”“分享”只是伪参政议政,没有诚意和参与度,得不到重视和认可1550%无所谓31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10题我在社交网络中比现实中____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更幽默风趣,受人喜欢413.33%人气差不多,形象差不多1963.33%人气差一截,冷清一些723.3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11题社交网络上的高人气(高回复、来访、转发等)让我感到____[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满足和自信,变得更敢于在现实中与人打交道1033.33%满足,不会因此变得更敢于进行现实交往1860%满足,变得更倾向于进行社交网络活动(相对于现实交往)26.67%不开心,在社交网络上变得更低调0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12题心情不好时我倾向于____ [排序题]选项平均综合得分在现实交际中发泄(找朋友倾诉、逛街、 2.1运动等)一个人宣泄(摔东西、逛街、运动等) 1.7在社交网络上宣泄(发状态、微博、心情、日志等)1.17第13题同学聚餐,点好菜后,大家纷纷掏出手机登陆社交网站而不聊天,对此我感到___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挺热衷的,是打发等菜时间的好办法1 3.33%习惯了,没什么不好516.67%有些讨厌,但大家都这样,不好说什么2066.67%深恶痛绝,浪费了大好交流时机,哥(姐)会挺身提出“叠手机”,大家聊天413.3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14题“只玩一个小时,然后就干正事”,结果停不下来玩过了时间,我____[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1033.33%偶尔会停不下来1756.67%从来说停就停,不会拖延31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15题如果让我停止使用社交网络,我会____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浑身不自在,总感觉少了什么620%有些不习惯,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2170%没有影响,该做什么做什么31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16题我在使用社交网络的经历中____事后被证实为谣言的状态、微博和日志[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经常转发1 3.33%偶尔转发1860%从未转发过1136.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17题听说一个同学没注册任何社交网络,我会感到____[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很平常,没什么好惊讶的1033.33%略惊讶,然后猜测TA是超级学霸,没空参与凡夫俗子的聚会1756.67%非常惊讶,如见火星人31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第18题我____通过社交网络上的人际给自己提供现实帮助,解决现实中棘手的问题[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经常310%73.33%有过但不常2216.67%从未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03,题目分类(依据设计动机)①基本信息统计类:1,2,3,4,5②社交网络交际深度:6,18③社交网络对大学生影响:7,10,11,13,14,15,17④社交网络登陆动机:8⑤社交网络舆论环境:9,16⑥社交网络的现实作用:12,184,基于答卷数据的初步分析⑴,Facebook和twitter没有市场,人人占有率极高(注意,我们是用人人调查的!)【3】⑵,超过一半大学生(大一)高中时期开始使用社交网络,绝大多数使用年龄超过1年【4】⑶,社交网络交友作用存在,但是不强【5】⑷,纯社交网络好友有一部分有较好的交流,另一部分停留在“TA是我好友”层面【6】⑸,社交网络对课堂有较强侵蚀作用,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前科”【7】⑹,发日志、传照片;浏览和收藏帖子、发表言论;了解同学近况是大学生登陆社交网络的三大主要动机,消磨时间为目的的登陆占有率也很高【8】⑺,过半大学生不认可社交网络的舆论影响力【9】⑻,大学生在社交网络和现实中人气基本一致,社交网络形象较冷清的有四分之一【10】⑼,社交网络对现实交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1】⑽,社交网络对现实交际有一定的冲击,大家有所察觉但不制止【13】⑾,对社交网络有一定成瘾性,大多数大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依赖性【14,15】⑿,大学生成为谣言传播的媒介是普遍现象【16】⒀,对社交网络的定义偏向于必需品【17】⒁,社交网络对现实事务有一定帮助,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曾受益于社交网络【18】三,对于调查目的的初步结论针对调查的目的,分析答卷数据的初步分析后我们得到以下社交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1.虽然大多数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网龄较短,但是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多数同学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并且对于生活的零碎和无聊时间占用严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时间。

(2)(5)(6)(11)(13)2.大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在社交网络里获取信息,或者得到帮助解决棘手问题。

(6)(14)3.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增大了交友面,但所认识的人少有能深层及接触的交流的。

(3)(4)(9)(10)(14)4.社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扩大在大学生中谣言传播面的工具。

(12)四,探讨现象本源,得出深层结论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能追根溯源地发掘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背后的根本原因,更能从中反思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状况。

正如序言所说,社交网络已经不可否认地占领了现今大学生生活的一角,并正在逐渐地将其影响拓宽、深化。

它像诸多网络工具一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和心理上的满足,另一方面它悄然侵占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过多的时间,逾越了它本身价值所应对应的投入,严重时不仅侵占了正常的学习、休息时间,而且对大学生现实交际产生了冲击。

要合理的使用社交网络,就需要找出它受到欢迎甚至让人沉迷的原因。

笔者认为,它的风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1,从社交网络本身出发社交网络的前身是即时通信软件和博客,二者在BBS地基础上提高了信息交换速度,让以个体为单位的人的网络形象变得丰满,随着人们用社会学、心理学不断改良,更加集大成更加具体化的网络交际形态就诞生了——社交网络。

它的发展,就是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完整信息流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并让虚拟社交与现实社交发生交叉的过程。

社交网络本身有其信息总量大来源广泛(来自同学,社会人士,媒体等多方面),单条信息量小且重点突出(例如微博,人人都有其每条信息的字数限制),集中(将所有新信息以时间顺序条条铺列开),交流方便(直接在信息下他人便可回复信息源便可收到提示)等特点。

这些特点都很好的适应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快节奏,并能很有效的弥补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转变后逾渐曾多的零碎空闲时间。

成长于网络影响下的一代人,与现实社交发生的交叉碰撞在QQ、BBS等网络工具上已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而社交网络上参与度更广、更便捷强烈的碰撞无疑将受众的热情推至巅峰:由调查问卷结果初步分析(6)我们可以得出同学之间可以很方便的向其他同学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想法和观点,并能及时的得到他人的评价和回复;同时所发出的信息的形式也不局限于文字也可以是图片、音乐、视频等,也能更好、更方便的表达出信息发出者的意图。

一些情况下它甚至能比现实交际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并且社交网络作为互联网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本身也具有互联网本身的特点:言论相对自由,赋予了所有人同等的话语权,给予了草根们发声的平台......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结交的人不再受到教室的限制,虽则降低了大学中“班级”的集体存在感,但交换而来的巨大的人际机会也毋庸置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