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 气候变化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九章 气候变化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分析
• 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草原、荒漠地区,这 100mm的变化影响会更巨大。 • 事实上,在某些地区或某些时候的某些情 况下,并不是雨水越多越好。如长江以南 地区雨水很多,经常水满为患,经常因多 雨而减产。可见,年降水量的变化对农业 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四)气候变化对边缘地带农业的影响 •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纤维和原料 作物的需求日增,农业活动渐渐扩展到不 甚适宜农耕的地带,这些地带就称为农业 边缘地带。那里光、热、水条件不能经常 保证作物的需要,产量显著地受到气候振 动和气候变迁的影响。边缘地带正是研究 气候对农业以至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天然 实验区。
• 另外,年均气温升高1℃,冷害频率将大大 减少,冷害范围也大大缩小,这对农业增 产更加有利。反之,则更加不利。可见, 气温变化1℃所引起冷害频率和范围的变化 在农业生产上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 (三)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土100mm对农业的影响 • 100mm降水量的变化相当于每亩收获量50k8的 变化。就我国16亿亩农田计算,经济产品的收获 量将有800亿kg的变化,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在农作物与自然植被的区域分布中,年雨量线是 划区的主要指标。在我国年雨量增加l00mm时, 500mm等雨量线会向西北方向扩展100km左右(我 国500mm等雨量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在我国年 雨量减少100mm时,则500mm等雨量线又会向东 南方向退缩约l00km。可见,改变年雨量区域界线, 会改变农业区划特征。
1、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 (一)气候变化对气候资源潜力的影响
• 气候资源潜力是一个假想的概念,它是指在一 切其他条件(包括作物品种、土壤、耕作技术等)都
能充分满足和发挥最大效能的情况下.各地气候
条件所能允许的作物单产的上限。它将现有的气
候状态直接同农作物的产量联系起来,这个产量
应当是一切条件都理想化时的最高产量。
• (二)年平均气温变化土1℃对农业的影响 • 由于气候是经常变化的,所以气候资源潜 力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 当年平均气温变化1℃时,从积温统计和农 作物的生长条件来看,各季作物的熟级均 可相应变化一级(即从早熟到中熟,从中熟 到晚熟或相反)。据计算,每相差一个熟级, 产量变化约为10%。也就是说,年均温每 升高1℃,我国粮食有可能增产50亿kg(以全 国粮食总量约500亿kg计);反之,则减产50 亿kg。
• (一)气候变化对树种的影响 • 树种与气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树种的分布 同气候区划是相互适应的,故树种分布一般可作 为气候区划的重要指标。因为,不同种类的树木 要求的热量条件是不一样的。加松、松等高山性 针叶树需要的积温仅为15—45℃,山毛挥等寒温 带落叶松需要45—85℃,山桃等暖温带常绿树需 要I 00—180℃,元花果等亚热带常绿树需要140一 180℃另外,不同树种的温度适应范围不同,如山 毛挥为一20一一30℃,山桃为一7一一8℃,无花 果为一3一一5℃。
• (2).气候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很大。因为各树种的 发芽均有自己的最适宜、最低和最高温度, 超过这个界限,种子便很难萌发。
• (3).气候对育苗的影响 • 育苗过程同气候的关系也很密切。一般说 来,春季是播种的最好季节,因为春季便 于出土幼苗在温度适中、空气潮湿的天气 条件下顺利生长。
• (三)气候变化对林木种子生产的影响 • 收获大量优良种于是造林或更新树木的重要前提 条件。种子生产的全过程都受到气候的影响。其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1).气候对结实期的影响 • 同一树种生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进入 结实期的时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多的可达5 年之久)。因为气候不同,树木新陈代谢的 速度不同,影响到种子生长的各个过程, 如萌芽、分化、开花、授粉、结实等。
• 从农业气候的角度出发,气候资源潜力又 可以分解为光能潜力、水分潜力和热能潜 力三个方面。这三种潜力都是理想的概念, 因为作物品种、土壤、耕作技术等不仅难 以十分理想地发挥最大极限的作用,而且 它本身还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气候要素 的潜力不但受到时间、空间分布的限制, 还同时处于多种因子的相互影响之中。
第九章 气候变化对各个行业的影响
•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气候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其主要体现在:气候是人类环境的一个重 要组成要素;气候是很多事物的主导或影响因子; 适宜的气候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恶劣的气候是人 类巨大的灾难。气候的哪怕是一点点变化,都会 引起人类社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大和连锁的 反应。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及各行业的影 响,就显得格外重要。
• 不同作物对气候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 的作物有不同的边缘地带。比如.玉米要 求的水分、热量条件比小麦要低,仅能满 足玉米要求的气候不能满足小麦的要求, 由小麦到玉米的过渡带就成为小麦的边缘 地带。边缘地带不完全由气候所决定。自 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地区 种植何种作物较为适宜。
2、气候变化对林业的影响
•
• “气候驯化”一般可用如下方法:①尽量减小两 地的地理距离,以减小气候差异;②尽量选在林 木幼年时期移栽。因为此时其可塑性强,成活率 高;②尽量选两地气候特征相近或相似处栽培; ④用人工的方法,提高林木对移栽地气候的适应 能力;③随时注意引种地的气候变化,以防止引 种失败。如20世纪30年代韧我国华北的油松引种 到东北的长春,20年均生长良好,但1954年的大 春寒把以为已经引种植的杨树新品种已经成林, 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连续几年的干旱,使其全部 干枯而死。
• 因此,某一地区广泛分布的树种对该地区 的气候具有提示意义,如北方针叶林区是 寒冷气候(高海拔)的象征,温带森林分布在 冬季冷而夏季炎热潮湿的地区,热带而林 地区则终年高温、雨量丰沛。它们的生长 线可作为气候区界线划定的参考。
• (二)气候变化对林木引种的影响 • 林木引种,除了解原产地和引种地气候条件的 差异外,还常常需用人工的方法,使林木逐渐适 应新的气候条件,使之发生适应性的遗传变异, 即“气候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