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市场化经济的影响年级: 11级1班学号: 11041135姓名: 金照地专业: 经济学2013年4月作为西方经济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阵容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和措施对于我们有相当借鉴意义。
关键字亚当斯密改革开放市场化经济一、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史上第一位经济学家,他的思想理所应当的对我们有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核心,着重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经济下的企业走向,从宏观微观上描述公有制主体下的企业与民间企业的发展,从国有大企业到民间私有,温州个体企业,外资企业。
所有的企业在新世纪的市场化政策性的走向,分析经济自由主义和自由贸易的现实意义。
亚当斯密的经济政策的基本点,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贸易。
这可以说是《国富论》的核心思想所在。
而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而言,邓小平领导下的经济建设主张于斯密的思想不谋而合。
虽然在我们国家在这条路上精力了很多探索,做过很多弯路。
但是最后终于还是走上了想多自由的市场经济之路。
而摆脱了舒服的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发展起来。
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繁荣。
在本文中,我想以一个旁观背着的身份,写一写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成就的成果与收获。
简单的写一下我的感受和看法,尽量指出所在的不足。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给出一点绵薄之力。
给国家穿针引线。
让我们的祖国发展的更好。
二、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中心要旨,就是从理论上论证经济自由主义。
从实践上推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对于斯密所阐释的自由主义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了绝大多数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
一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
经历了10年动乱的中国,1978年在邓小平的带领下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到底是继续坚持原有的公有制,还是勇敢的向前迈出一步,实施改革开放。
历史证明了后者是正确的,选择了一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虽然后来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总归还是走上了正途。
相对自由的经济制度与政策极大的刺激了经济的飞速繁荣。
促进了一批新兴城市的兴起,上海,深圳,珠海,厦门。
以及相对不那么出名,却又相对更抢眼的温州,等等。
还有出名的江西华西村、天津大邱庄。
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波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却是一种自底向上设计的改革,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轻工业和农业上。
在沿海地区设立一系列经济特区,进行进出口活动并吸引外来投资。
乡镇企业与双轨价格体制逐步代替先前的国家计划的价格体制。
厂长负责制给予国有企业的厂长或经理更大的权利,改革了的银行体制与财政政策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
正是这一系列的措施与政策,才帮助中国这个庞大会发现于我们而言。
正是这些林林总总的勇敢者的参与,才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发升翻天覆地的变化。
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欧洲各个封建国家制定种种有碍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限制商品的各个国家的流通、阻碍工人竞争、限制工人工资、增加国内贸易的地方关税等等。
这一系列都不利于市场化的扩大与资源的有效配置。
而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仔细分析的形势并指出,国家在经济发展政策上应该大胆的放开手,让经济自由发展,减少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他认为,在很大范围上,经济有自发调节的作业,不必国家手段强制实施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的发展方向。
所以说,斯密认为”以高关税或者绝对禁止的办法限制从国外输入国内能够生产的货物,国内从事生产的这些货物的产业多少可以确保国内市场的独占。
”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实际上实在反对国家垄断和国家干预。
而提倡的是,自由同上,自由贸易,让市场来自发调节的”放养”政策。
这一观点对于当时的政府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的争议性。
斯密认为国家应该最大限度的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国家的贸易限制政策。
这种国内市场的独占,对享有独占权的各种产业往往给予很大的鼓励。
但是这种办法在对于增进社会的全部产业、引导全产业走上最有利的方向有没有明显的作用。
还是一个疑问。
后来我们知道,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变得更好,因为正确的贸易一方面促使本国的资源的到了充分配置,促使了本国企业的优胜劣汰。
同样对于别国企业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作为创始者的斯密自然也正确的选对了道路。
作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代表的斯密,他的想法当然是满足了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才成就了斯密的思想。
回顾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在早在1994年国务院决定成立的中国联通。
1998年,政府垄断行业的市场开放,中国电信竞争展开。
让人们在经济自由主义市场化的道路上看到了曙光。
周其仁曾说,市场竞争是一种权利。
自建国以来以来,一直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经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为首的领导集体主张把经济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这样就第一次试着改变了国有垄断的制度,民间的、私人的企业打破了国家垄断,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困难之中召开的会议,该次会议在理论上打破了两个凡是,这标志着思想理论上的禁区开始打破了。
此前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安徽小岗村的包干到户。
当时情况是这样,安徽虽为农业大省,却有着大量的外出乞讨的农民,其原因在于,受到左倾思想影响,实行人民公社的生产体制,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后来农业实行“大包干”,除了交给国家的、留给集体的,剩下就是自己的,所以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就丰收了,农民吃饱饭了。
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中国社会有今天就是因为有改革开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市场经济为中心,大家集中精力搞生产、搞发展。
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只是在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加入一定的市场调节,来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生产积极性。
这虽然促进了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发展,但还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的微调。
十二大提出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因为计划经济反映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思路要坚持。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商品经济的概念,但是当时思想还不够解放,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是主要,商品是次要。
我在十三大上又提出三条意见。
第一,计划经济或者市场经济只是手段的问题,不牵涉到社会主义的属性。
第二,要用经济合同取代指令性计划。
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计划跟市场要逐渐结合起来,亦即将实物性的计划转向政策性的计划。
三、论文研究的结论与建议这些观点的出现,基本上是自由思想的一种成型,从某一个方面来说,增添了经济的繁荣与盛开1978年往后,内蒙古人牛更创立蒙牛。
而王石则在1984年创立万科,张瑞敏在青包括后来的马化腾创立的腾讯公司,丁磊创立的网易,马云的阿里巴巴,更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企业家和实业家。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观点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亚当斯密的自由理论思想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作为以论文为研究目的而言,历史的长河会证明其存在的必然性。
而的的确确人们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国内有很多学者谈到改革开放时并没有太多的提及斯密的思想。
但是我认为斯密却对我们有相当大的帮助。
《国富论》的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亚当·斯密把人的自利心与公利心进行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知道了自利与公利并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自然社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着人们作出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最佳选择,没有任何政府与个人能代替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必会带来混乱。
整个改革开放对于我们而言,改变了我们太多,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一处没有得益于它。
而现今我们正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改革进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贫富差距过大,居民收入跟不上CPI上涨速度。
也许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也有很多,但是总体方向上我们是向前的,在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地位不动摇。
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全社会收入呈椭圆型、居民幸福指数逐步上涨的和谐社会,还是大有可能的。
我个人的建议是,改革历来都是会遭受各种阻力与困难的,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必然遇到没有石头的时候,这就需要国家政府强有力的代表性带领人民走向优质社会。
参考文献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研究(下)商务印书馆,20042、周其仁,观察经济大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吴晓波,大败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4、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5、郑祥琥,聊出来的企鹅帝国,武汉大学出版社6、亚当·斯密对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自由贸易与国家经济发展,新浪读书2010年8月20日刊杂志7、解密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和讯读书2012年8月27日刊杂志8、[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制度中的结构域变迁.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9、[英]麦迪逊. 世界经济千年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0、李杰忠.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