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霍翠凤王超2012年12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40L171Q-0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选修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5.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设置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及其主要发展脉络,从中了解到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学会比较和分析各种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关系,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经济理论与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与解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能力,以便以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较好地理解我国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方针。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二)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绪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课时分配:2 个学时教学内容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经济思想史的特点突出表现为:1.属于社会经济发展史和人类认识史的共同产物——或者说,是主观认识的主体(人),不断研究和认识经济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客体的产物。
2.经济思想的延续有很强的传承性、或者说很强的关联关系。
每一代人都从上一代人的思想中学到和吸收一些东西。
二、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及必要性1.学习经济思想史有助于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2.有助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史与经济思想史的关系,把握经济思想演变的脉络和方向。
3.有助于从前人的智慧结晶中获得启迪。
三、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主要线索可以概括为“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
第一次革命,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革命,以1776 年出版《国富论》为标志;第一次综合,是约翰·穆勒的综合,以1848 年穆勒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二次革命,是开始于19 世纪70 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主要是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洛桑的法国人瓦尔拉斯等人推动的;第二次综合,以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三次革命是凯恩斯革命,以1936 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标志;第三次综合,以保罗·萨缪尔森1948 年出版《经济学》(第一版)为标志。
以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的内容为线索,有利于我们从全局观念和整体高度把握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的大致脉络。
第一章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古代奴隶社会的一些关于商品经济的早期经济思想,从而认识到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经济体系都有其最初的萌芽阶段,了解这些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联系。
课时分配:2 个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制社会,也有大量小生产者。
商品货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经出现。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财富观;价值观;对农业的重视;对分工的看法;对价格变动的看法;对货币的看法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对于社会分工的看法;对交换的看法;对高利贷的看法。
三、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对“经济”和“货殖”的区分;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对交换行为的看法。
关于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
四、古希腊文化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主要分析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古希腊三段论逻辑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假设、论证、验证。
其中,前提假设最为关键。
前提假定条件的变化足以导致不同的理论分野乃至理论的变革。
包括经济学在内的这种研究范式直接起源于近代科学、理性主义的兴起,但更根本更深层次的渊源却是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古罗马的经济思想一、古罗马经济产生的背景奴隶制社会,但有了大商业和高利贷,政治和法律思想有较大发展,经济思想包含其中。
二、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对于农业的重视。
三、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西塞罗对大商业的重视。
四、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经济政策主张。
联系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以及今天国际贸易领域的斗争,理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主张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思想史的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课时分配:2 个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概述一、重商主义概述“重商主义”一词是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首先提出的。
它是指一些松懈地结合起来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二、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生。
2.商业资本的壮大。
3.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形成。
三、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以16 世纪中叶为界,重商主义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经历了从重金到贸易差额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特点是通过调节货币的运动来达到本国财富的增长,具体说就是在对外贸易中多出口少进口,主张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
因此这个时期的重商主义又被称为“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
第二阶段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来到达本国财富的增加。
具体说就是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但必须保持对外贸易最终的差额,为此,主张执行保护关税政策,大力发展生产能在海外畅销商品的工场手工业。
因此这个时期的重商主义又被称为“重工主义”或“贸易差额论”。
第二节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思想一、重商主义的基本特征重商主义的目的是增加国家的财富和整体国力,其标志是国家拥有多少金银,其手段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调节和干预。
因此重商主义的体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欧洲各封建国家为促进资本积累而采取的一种政策;另一方面,它是反映商业资本家利益,论证国家重商政策的经济学说。
二、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1.金银是最佳的货币形式。
2.对外贸易是财富增殖的源泉。
3.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4.鼓励增加人口。
5.民穷国富的理论。
6.殖民主义理论。
7.鼓励寻租,支持垄断。
第三节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影响一、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由于重商主义的研究着重于流通,特别是对外贸易,这为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同时,将一国之财富的增长放在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考察,也扩展了人们的视野。
二、重商主义的观念持久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商业活动的态度。
重商主义把货币看做是真正的财富,这实际上表明,在资本家的心目中,财富并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是货币。
重商主义者还认为,货币要投入流通才能增殖。
抛出货币是为了获取更多货币,货币已经不是一般的交换手段,而且具有资本的职能了。
这样,在资本主义关系萌芽和刚产生的时期,重商主义就明确地说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使命是赚钱发财。
三、重商主义的政策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
重商主义的许多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发展史上起着进步作用。
在西欧,英法等国由于实行了重商主义政策,不仅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而且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制度,如专利制度等、公司制度等,这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英国古典经济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英国古典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掌握其主要经济思想及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局限性。
课时分配:4个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一、配第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二、配第的生平和著作三、配第的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特点四、配第的主要经济思想1.配第的自然价格论——劳动价值论的萌芽在经济思想史上,首次科学地阐明了商品交换的等价基础是耗费劳动,认为商品的自然价格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但是配第没有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与价格、价值与使用价值等概念,因而显得粗糙和混杂。
2.配第的分配理论(1)工资理论。
他把劳动看做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
把生活资料与工资相联系,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规律——劳动力价值规律。
这个观点又被称为“生存工资说”。
(2)地租理论。
配第认为,地租是收获的农产品扣除生产费用之后的剩余。
生产费用包括种子和生产者的工资。
在经济学说史上,配第还首次分析了级差地租。
(3)利息和土地价格理论。
配第认为利息是货币的租金,是对其所有者使用不便的报酬。
土地价格是预买一定年限的地租,等于一定年限地租量的总和。
3.配第的货币理论4.配第关于国家经济职能和财政的理论第二节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一、斯密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二、斯密的生平和著作三、斯密的主要经济思想1.《国富论》的基本结构《国富论》共由5 篇32 章构成。
第一篇谈分工、货币、价值、收入分配等。
第二篇研究资本。
第三篇叙述欧洲经济发展史。
第四篇评论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理论和政策,近似经济学说史。
第五篇考察财政。
2.斯密的分工、交换理论分工是斯密分析的起点。
《国富论》第一篇第一章的题目是“论分工”。
开篇第一句就说:“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斯密开宗明义就指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这说明斯密一开始就把视野和眼光投向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世界。
他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热烈称赞分工的巨大效果,认为分工能促进专业化,使每个劳动者专门从事某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的时间,使劳动者比较易于改进工具和发明机械。
因此分工是促进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他并且得出了分工能够带来“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的结论。
斯密认为分工来自于交换。
这可以从人性和市场两个方面理解。
3.斯密的货币学说他指出,在分工发生的最初阶段,各人拿着自己生产的物品相互交换,但此人之所有未必是彼人之所需,故交换很困难。
货币就是人们为克服这种交换困难而发明的。
货币的作用就是充当交换媒介,它只是帮助流通的手段。
4.斯密的价值学说斯密的价值理论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思想史上也非常重要。
总体上看,斯密的价值理论由4 个方面构成:一是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是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三是区分了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提出了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波动的思想;四是价值决定理论。
5.斯密的收入和分配学说包括工资论、利润论、地租论等。
6.斯密的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7.斯密的财政和税收学说8.斯密的国际贸易和分工学说9.《国富论》的中心思想四、斯密思想的影响第三节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一、李嘉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二、李嘉图的生平和著作三、李嘉图的主要经济思想2.李嘉图的货币学说(1)一般货币理论。
(2)货币数量论。
(3)稳定通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