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应对策略(朱丽慧)

浅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应对策略(朱丽慧)

一、国人关注、世人瞩目;
二、社会大焦点、突出的持续点;
三、贴近生活,对未成年人具有较强思想 性、教育性; 四、标志性事件
素材的选择与呈现
1.素材凸显人文性、地域性; 2.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话题; 3.已热透了的热点是重要素材; 4.与我国无关的国际热点不会选入; 5.太敏感的尚无定论的热点不宜命题; 6.一般与主流思想不吻合的热点不会考;
命题的一些要求
1. 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关注学教方式转变 2. 要体现PISA命题思想 →情境、思维、应用 3.要与高中教学相衔接 →学科核心概念能力
4.要彰显学科德育价值 →释疑、导行、史鉴
关注PISA理论
主要从三个维度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否从所阅读的图文资料中,迅速找到自己 所需要的信息。 (2)理解信息的能力: 阅读后,能否从阅读的资料中正确地解释信息 的意义。
11.资料的“多”与“少” 12.“读书”与“看书” 13.“埋头教书”和收集“中考信息” 14.“开卷”测试与“闭卷”测试 15.“新”考点与“老”考点 16.考点细化 的“利”与“弊” 17.“新课程”的理念和“传统课堂模式” 18.练习试卷“难”与“易” 19.“知识”和“能力” 20.“考纲”要求内容和“非考纲”内 容
1.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2.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3.综合模拟演练
4.走出题海,回归基础.
提分的主要措施 知识
能力
方法
△ 敲门砖要硬→夯实基础知识 △ 通行证要有→学会基本能力 提炼信息 提取知识 知识分类 术语表述 △ 指南针要灵→懂得基本方法 审题方法 答题套路 分析方法 思维习惯 △ 立交桥要畅→了解热门时政 △ 重视非智力因素→加强心理辅导
总体把握:详中略外
值得关注的热点:
1.世博会(国人关注、世人瞩目、连老太婆小孩都知道) 2.转变发展方式(低碳、区域发展)(持续热点) 3.民生问题(社会大焦点)
4.民族问题(社会大焦点)
5.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贴近生活、教育性、思想性) 6.建国60大庆(标志性纪念)
依托时事背景综合复习演练
一、找准结合点: 时事内容和教材知识相对应 二、关注整合点 : 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重视持续点: 已知观点和新时事的链接
二、练习讲求实效,加强变式训练:
基础知识的复习
1、线条链接知识法 2、重点、难点分析归纳法 3、同类归纳复习法(如12个原则)
4、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法
(如地形和地形区,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区别)
5、图表归纳法
关于热点
1.热点和素材的选择 2.如何依托时事背景综合复习演练
时政热点的选择
时政重点的四条衡量标尺:
•示例:在感觉压抑时,应该找个合适的人倾诉,宣
泄自己的压力烦恼。
注重生活化、教育性
押题不可取 但风格可模仿
应对措施: 怎么考,怎么练.
1、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0次市长联席会议将 在本月下旬召开,金华将不再以“观察员”身份列席,而是 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正式成员出席会议。金华从“泛长三角” 城市到“长三角”城市的提档升级,借助上海的辐射能力, 必将为金华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正式加入“长三角”,意 味着金华可能从国家政策、资源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材料二:2010 年5月1日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自 1851 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世博会) 以来第一次落户发展中国家的综合类世博会,上海聚焦着世 人的目光。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知识为载体的热点复习
地理复习的重要性 1、时政热点贯穿于历史和地理学科中,它本身就有 很强的综合性。寻找到合适的时政热点问题作为载体, 可以有效的承载和考察学生对相关地理、历史、政治 知识的掌握程度。
2、只有关注命题变化与特点,才能提高复习教学的
有效性。
3、吴老师虽说想出一个单纯地理方面的题目,但实
两张值得关注的试卷
1.衢州、舟山卷 2.绍兴卷
特点:创新意识较强,开放
力度较大。
试题中师生感到不适应的地方
1.题型设计变化太大 →找不到模式
2.热点处理太冷 3.开放力度太大 4.有一处超纲 →翻不着资料 →寻不着思路 →怨不得自己
绍兴县徐老师对绍兴卷总结 我心理上可承受的: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
09绍兴卷(12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凝聚全社会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基础不扎实的同 学可能会找不着北.
09省卷基于生活的情境
【青春迷茫】(5分) 透过《中国教育报》题为“少年与罪”的系列报道, 人们发现,几乎每一位未成年犯都曾遭遇过青春期的 迷茫,直至付出沉重的代价。让我们走进未成年犯小 王的内心世界,倾听他的心声。 青春迷茫 “我父母经常吵架,动不动拿我出气,甚 至还拳脚相加,我感到很压抑。后来父亲吸毒被抓, 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开始自暴自弃。同 学小亮故意将我家的这些私事到处宣扬,还经常讽刺 嘲笑我是‘瘾君子’。我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就捅了 他一刀,没想到他会死……”
(1)在成长过程中,小王的哪几项权利受到了侵 害?(2分) (2)小王对小亮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 什么?(2分) 【真情告白 】 “现在我真的很后悔,如果当初多懂 一些法律知识,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如 果当初能及时调节不良情绪……都不至于走到今天 这一步,请大家引以为戒。” (3)联系小王的青春迷茫,帮助他找到调节不良 情绪的一个具体方法。(4分)
际操作有很大难度。按照去年的命题风格,与热点相 结合又与地理、历史、政治考点联系紧密的要引起充 分重视,本题很可能是个拉分题。
应对之策
1.注重基础知识的“图化”,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迁移。 2.以热点为主线,实现多个知识点的落实和重组。 3.以问题为中心,活化基础。将涉及知识点以问题形式逐一列出。
(3)思考和判断能力: 能否将所读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 验相连结,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好题的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准
从教育学上看:
1.是否有利于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 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2.是否有利于改进学教方式,促进学 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 3.是否有利于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在 本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从学科学价值层面看
1.是否具有人文性: 生活化、个性化、有地方特色等;图文并茂、 类型多样、语言富有亲和力等。 2.是否具有综合性: 考查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是否具有开放性: 题目开放;答案多元;评分采意;鼓励创新。 4.是否具有实践性: 结合时政热点,贴近社会实际;强调学以致 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聚焦世博 追寻历史]
模仿09金华卷21题风格
关于复习
1.要处理的问题及其关系
2.复习的轮次及具体操作方法
3.解题方法及提分的措施
需要厘清的一些问题及其关系
1.“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 2.“新授课”和“复习课” 3.“书本知识”和“教辅资料” 4.复习时间“长”与“短” 5.“拿来主义”和“自主命题” 6.“优等生”和“后进生” 7.“讲”、“学”、“考”之间的关系 8.“书本知识”和开发其他“课程资源” 9.“理解”和“记忆” 10.“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4.与学科主干知识联系密切,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获取信息的
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体现命题者以能力立意的意图的题 目要多练。
世博会考点链接
命题角度之走进上海
一、说说与上海有关的地理知识:
(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民居生活特色等)
链接考点:
考点5: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及浙江省的位置 a 考点6:知道中国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 生活的影响 b 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 的差异 c 考点10: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并分析其成因 b
从测量学价值层面看
1.是否具有一致性(适标性): 与课标的内容、要求、分布及其重心保持一致。 2.是否具有科学性: 立意较高,无政治性、知识性错误;答案精准, 赋分合理;语言表述准确、规范;设问严谨;能 客观反映考生实际水平。 3.是否具有有效性: 覆盖面广,代表性强;评分分层,且符合实际, 方便阅卷;能成为衡量考生能力高低的标志。 4.是否具有规范性: 试卷设计、试题命制以及题目呈现规范合理。
方法引领 授之以渔
一、解材料题的一般方法
1.材料题解答三字诀: 一读 解答的前提。先读设问,后读材料; 二找 是解答的关键。 ⑴从材料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⑵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⑶从材料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三答 是解答的落点。 ⑴注意答好第一问; ⑵注意审准设问; ⑶注意设问分值; ⑷注意学科术语的运用。 2.强化审题:完善审题过程,切实提高考生获取信息的水平与应答的技巧。 3.规范表述方式: ⑴尽可能使用学科术语及时政术语,避免口语化; ⑵注重思维的逻辑性与表述的条理性。 ⑴要善于对试题进行归类,特别对以往做错了的题目,要进行整理,最好 设立一“纠错本”。 ⑵练习的评析要尽可能地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答案的 校对; ⑶对一些典型试题,加强变式训练,通过切换背景素材、设问角度来培养 考生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及考试的应变能力。
(3)“兰亭高科”破解的是一个怎样的难题?他 们的做法对解决类似问题有何启发? 学生大量作答教材外增补知识,而遗忘使用 教材知识:“要发挥科技在‘开源’与‘节流’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 这一新兴产业,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广度和深 度。”那么,为什么当命题回归教材知识正道的 时候,学生答卷却“剑走偏锋”?原因是,教师 组织复习时大量增补超出教材范围的知识,并强 化运用增补知识的操练,对学生运用教材知识产 生了强烈的抑制效应。 ——引自上虞华维学校罗潮龙的文章
创新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列举2008年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两项。(2分) (2)2008年我市科技事业再创新绩,荣获“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 五十强称号。根据下列图表(图略)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市近年 来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4分) 注:绍兴市五年来累计筹措教育经费166.5亿元, 较“九五”期间 增长2.6倍。财政性教育经费2004年为21.9亿,2008年达到37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路面,约有80%为沥青 路面。“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将迎来新高潮。而 同时,道路维修中铲出的废旧沥青碎块,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亿 吨。当前我国废旧沥青碎块利用率仅为15%,与发达国家差距很 大。我市企业“兰亭高科”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旧沥青再 循环利用成套关键技术,一年就回收废旧沥青达800万吨,该技术 荣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3)“兰亭高科”破解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他们的做法对解决类 似难题有何启示?(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