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会计文化比较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会计文化比较

Cove story 封面文章一、企业会计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一定人群在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为组织人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一定特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那么,什么是“会计文化”?在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年度学会上,首次把会计文化列为会计研讨的主题。

国际上和国内会计研究界对会计文化的定义比较多,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英国学者杰克.莫瑞斯的观点,他把会计文化定义为“采用类似方法来解决主要问题”。

可以佐证这一理论的主要例子为“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委员会及其他机构中的会计文化是盎格鲁.撒克逊会计文化。

”另一个是国内会计学术界的观点,国内会计专家田昆儒等教授将会计文化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会计文化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

会计文化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

笔者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企业管理层倡导下、长期形成的、并被全体会计员工接受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共同价值体系和规范的集合。

正如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一样,每个企业会计活动也有自己的个性,而这个个性就是会计文化,企业会计文化可以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也可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会计文化的特征有实践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和综合性。

实践性是指会计文化在会计管理实践中形成,又作为实践工具而存在。

会计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组织会计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而成的。

独特性指不同企业的会计文化各不相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形成自身有价值的去向和行为方式。

相对稳定性指会计文化不是一蹴而就,是在长期的组织发展中培育出来的,一经固化形成就难以轻易发生改变。

会计文化包含了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等多种精神因素,这些因素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影响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文化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物质层面的硬件设施、表层的制度系统和显层次的会计文化载体。

(一)物质层面的硬件设施物质层面的硬件设施也叫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物质方面资源,是会计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会计物质文化包括各种会计物质资料,例如会计人员工作环境、办公设施、教育培训等基本设施,这些构成会计文化的硬文化。

(二)表层的制度系统会计制度文化是指规范会计人员工作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准则,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会计机构组方式等。

会计制度文化是介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中间层,是虚体文化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调整会计人员与他人、会计人员与组织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三)显层次的会计文化载体会计精神文化是指在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制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等,其中,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会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以观念的形式注入到会计人员的精神意识之中,用来规范人们的会计行为。

会计精神文化将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髓渗透于企业财务管理之中,是会计人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会计文化中无形的精神财富。

二、国有企业会计文化特点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

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我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由于企业产权的影响,国有企业的活动受到企业性质的重要影响,自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都一些特别之处,国有企业的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会计人员的价值观有很大影响。

国有企业的会计文化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注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会计信息在会计文化中提供的是一种企业行为,并非会计人员个人行为。

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理的控制权较大。

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一个虚化的国家概念,即使有履行国家出资人的机构存在,因为缺乏剩余求偿权和根本的出资利益,所以很难真正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但是经理人员会根据考核指标,关注企业财务某些指标等结果,由此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机构稳定,会计政策稳健。

国有企业因其出资人稳定,所有权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经营活动稳步发展,所以会计机构稳健。

大部分国有企业具有较长的发展时间和历程,所以组织结构基本是稳定,会计机构设置变化较小。

由于国有企业在资金、经营规模和政策方面的优势,国有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活动和外部经营环境相对于民营企业的变化较小,所以选取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就比较稳键。

(三)行政指令影响较强,国有企业为国家所有,国家是唯一的出资人,因这一特殊的产权特点,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均有政治色彩,行政指令在企业会计文化中的占有重要地位。

在大型的国有集团企业,行政指令对企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等影响广泛而又迅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会计文化比较张晶晶(中央财经大学)【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011-0211东方企业文化封面文章 Cove story速,在国有企业的会计处理流程中,对行政指令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对会计准则。

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和出具财务报告等过程中,由于对行政指令的习惯性的遵循和接受,所以会计处理的灵活性较差,会计文化偏向于机械和僵化。

对统一性的会计价值倾向于用法律等强制手段详细规定每一个细节,在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的制订与实施上,强调全国高度统一,包括会计科目、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等均高度统一。

如前所述,我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反映到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中,就要求不同企业会计实务的统一和企业不同期间会计方法的一贯,给企业留下因地制宜进行会计处理的余地较小。

(四)强调集权和统一多数国有企业拥有多层管理层,并将决策权分配给顶层管理层,管理层级较多,管理幅度较小。

由于企业组织结构影响,国有企业会计机构设置相应也是高耸型、多层次性。

集权型的组织结构要求企业的会计流程相应集权,因此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报告线比较规范,能在危急情况下进行快速决策。

国有企业同时强调会计的统一性,向于用行政指令等强制手段详细规定每一个细节,在会计制度的制订与实施上,强调全企业高度统一,包括会计科目、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等均高度统一,国有企业崇尚集体主义,要求企业不同期间会计方法的一贯和统一。

(五)会计人员个人职业发展有限由于近年来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也不断改善。

近年来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低迷,国有企业因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在人才市场上招揽更多、更优秀的会计人才,有调查显示,目前国企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项。

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会给国有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带来新的血液,但是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人员众多,分工细化程度较高,对于个体的财务人员来说,职业发展有限,由此带来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动力不足导致的工作效率较差。

三、民营企业会计文化民营企业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谈,我国民营企业界定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

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

“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而本文也认同这种说法。

本文的民营企业的界定主要是在于它的狭义的含义。

民营企业因企业所有者是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企业,因为所有者对其自身利益的紧密关注,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密切监督。

企业的会计工作对于所有者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有重要作用,民营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剩余求偿权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必然会导致其会计文化与国有企业会计文化的差别。

(一)偏重灵活性强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业绩关切,看重企业的效益,要求民营企业在不同环境下更为适应,与此对应的会计文化也有其独特地特点。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下,会计文化强调强调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倾向于原则性的规定,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对同一情况可以有较灵活的处理方法。

只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就应允许实行会计变更。

会计制度会及时跟随内外部的信息要求变化及时进行变更,灵活而适应企业经营需求的会计工作流程成为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的共识和价值观。

(二)更为冒进会计文化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由于没有政策支持,同时不像国有企业有国有资本的不断投入,所以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更倾向于采取激进的会计处理方式,在民营企业中充满利用会计准则和制度甚至违反规则来粉饰企业业绩的倾向和氛围。

例如,在很多民营企业,为了减轻税务负担,人员的部分工资通过费用报销而非正规的的人工工资薪金来发放,重大的财务舞弊及违规事项也大多发生在民营企业中。

民营企业中的一些家族企业的财务人员多数为自己的亲属,企业内控环境薄弱甚至是没有内控,管理层很可能凌驾于管理层之上,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很可能采取激进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强调快速、有效的精神民营企业更讲求经营的效率和业绩,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近几年人民币不断升值,外贸导向的企业大部分都面临着巨大地生存压力。

与此相适应的是会计文化讲求工作效率、快速报送业绩,民营企业的工作节奏较快,对工作时效性要求较高,这与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氛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比较和思考经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会计文化有很大区别,在分析企业业绩时,要考虑会计文化的区别对业绩的区别,考虑到这种会计文化的差别可以更好的判断不同性质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国有企业和民生企业的会计文化的差别体现在对会计信息关注点的不同,基于这种差别的会计信息可能会有不同表现。

参考文献[1]谢宏宇,聂顺江.《试论会计文化的构建———基于会计亚文化价值取向的思考》,会计之友创刊300期.[2]畅秀平.《中美会计文化比较与思考》财会探析.[3]吴东升.《试论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制约和影响》科技视界2012年05月第15期.[4]易玄.《制度环境、政治关系与会计信息质量》.[5]赵丽芬.《管理理论与实务》.12东方企业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