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柴浩然治疗带下病经验举隅

柴浩然治疗带下病经验举隅

・6・
山西中医2012年4月第28卷第4期
SHANXI J OFTCM
Apr.2012 V01.28 No.4
柴浩然治疗带下病经验举隅
柴岩
关键词:柴浩然;带下病;名医经验
指导柴瑞霭
中围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12)04
0006—02
已故著名老中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
醒脾,化痰泻浊,除湿止带。方用《万氏女科》苍附
二诊:5剂药后带中血丝及腥味已无,苔黄已 退;10刺药后黄白带下已基本消除,仅有少量自 带,纳食增多,精神好转,舌正苔白,脉象细弱,略有 数象。至此湿热之势已衰,脾虚之征显露。再以上 方加茧壳炭(冲服)6枚。lO荆。 三诊:药后带下愈,纳食佳,精神好。妇科复 查:宫颁轻度糜烂。患者因顾虑该病日后恶变,于
24 6
g,白扁豆(捣)、鱼腥草、败酱草各30 g,甘草 二诊:药后诸症悉减,再服原方5剂痊愈。 按:该患者素体阴虚,肝火偏旺,继生湿热带
g。3剂,每丑l剂,水煎空腹服。 二诊:服1剂后,大便畅泻3次,减去大黄。3g。5剂,每日Fra bibliotek剂,水煎温服。
剂药后即感觉头痛眩晕,口苦口干减轻,两胁灼 痛、耳呜消失.惟黄带依然如故,舌苔黄减轻,渐有 津液,脉象同前,仍以上方进退。药用:龙胆草8
万方数据
则为止带专用对药;此外,柴老还擅用茧壳炭敛疮,
其性桔滞胶着,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痰湿困脾 是其病机的关键,因此,以苍附导痰丸为基础方加 减治疗,使痰湿除而带下愈,继用六君子丸以绝生 痰之源向收全功。
2脾虚湿热
收涩,止血,对宫颈糜烂也有较好的疗效。故词治
20剂,带下即愈。 3肝郁湿热
谲某。女,44岁,1976年4月30 Et初诊。 带下量多近4年。患者素往每逢人夏即发低
(后入)10 g,白果(捣)6枚。lO剂,每目l郝,水 煎温服。
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柴浩然(1923--1993)主 任医师I晦床精于内、妇两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 验,今择其带下病验案4则,介绍于下,从中可以体 味柴老辨证与用药的独到风格。
1痪湿困脾
景某,女。34岁,1980年6月15日初诊。 带下量多5年,加重2个月。患者肥胖8年, 经常头重眩晕,身体困重,胸脘满闷.纳呆腹胀,口 粘多痰,厌油易呕;带下量增多5年,质稠且粘,形 如痰状.屡治未愈;近2月来带下鹳显增多,舌淡、 苔粘腻,脉象弦滑。辨证属痰湿困脾。治当燥湿
按:柴老认为,该患者形体日渐肥胖,腹部脂 肪臃厚,乃脾不健运,湿困脾土,化生痰湿,痰湿阻
滞,故见胸脘满闷,纳少腹胀,口黏多痰.厌油腻,
易呕恶,头重眩晕,身体围重等症状:痰湿下渗.浸
渍胞宫,带脉失约,而成带下。因痰湿均病阴邪,
清降浊;再配红藤、败酱草、银花炭清热解毒,凉血 止血,排脓除湿,尤其是薏米配伍败酱草,为柴老泄 热除湿、排脓止带的常用对药;而鸡冠花配乌贼骨
姚某.女,47岁,1977年1月30日初诊。 带下量多色黄40天。患者近3年来烦躁易 怒,时有头痛眩晕,或有耳呜,经西医诊断为原发性 高血压,血压常在180/120 mmHg左右,虽经医治, 但不稳定。近40日来,又持续黄带(下转苇9页)
作者简介:柴岩(1980-一),女.中医师,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帕40∞)。
参考文献: [1]王唾星,李源增主编.医苑精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出版.2007:123.
(收稿日期:2011-03—30,修回日期:201I—12—30) 本文编辑:原道昱
(上接第6页)
量多,腥秽粘稠,伴腰腹拘急不
4阴虚火旺
适,经西医妇科检查为宫颈中度糜烂、阴道炎。亦 经治疗,效不满意。现症:自觉头痛眩晕,烦躁易 怒,常伴两胁灼痛,时有耳鸣,口干口苦,小便黄 赤,大便干燥,迄今4日未行,舌边尖红。苔黄而干, 脉象弦实而数。辨证属肝经郁热,湿热下注。治 以清泻肝火,平肝潜阳,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方 选龙菊清肝饮合解毒止带汤(柴老经验方)。药 用:龙胆草、荷叶(后人)、生黄芩、川大黄(后入)、 炒栀子(捣)各10 g,杭白菊(后入)、车前子(包 煎)、椿根皮各15 g,生白芍、细生地各20 g,珍珠母 (捣,先煎)、鱼腥草各30 g,马尾连12 g。川黄柏

龚某,女,60岁,1972年7月25日初诊。 带下似脓,赤白相兼2个月。患者身体清瘦 (体重45 kg),素性急躁,伴骨蒸潮热,五心烦热, 每逢夏季诸症益增,秋后诸症稍减。平素服六味地 黄丸亦能缓解,但未治愈。2月来又兼带下似脓, 赤白相兼,且腥臭味明显,急躁加重,时有口苦,舌 体瘦、舌质红、舌苔黄微腻,脉细数兼滑。辨证属阴 虚火旺,湿热下注。治宜清泻肝热,凉血除蒸,利湿 止带。柴老随证拟方,药用:白薇10 g,地骨皮、炒 槐米、乌贼骨(捣)各15 g,白果15枚(捣),生薏米
(收稿日期:2011—12—30) 本文编辑:原遭是
荷叶(后入)、槐米各10 g,杭白菊(后入)、钩藤、夏 枯草各12 g,车前子(包煎)、金银花(后人)、生白 芍、细生地各15 g,珍珠母(捣,先煎)、鱼腥草、红 藤各30 g,甘草6 g。5剂。 药尽诸证皆平。 按:该患者为肝郁化火导致肝经湿热下注形 成之带下。肝郁为本,带下为标。故柴老以龙菊 清肝饮合解毒止带汤标本兼治,毕其功于一役。 因辨证准确,药证相符,悉获良效。
三诊:白带尽除,诸症消失,舌淡、苔白,脉弦 弱。继用六君子丸,每次6 g,1日3次,连服2月,
以健牌除湿。培补后天,绝生痰之源而收全功。
患者该病未曾加重。 按:该患者带下病多年经治不愈,甚为苦恼。 延至柴老诊治,两诊而愈。一诊即有显效,二诊尽 收全功。用方为柴老随证自拟,收效甚捷,方中扁
豆、山药、茯苓、薏米、芡实、谷芽、荷叶健脾和胃,升
热,乏力,纳少,体瘦,以疰夏调治即复,此状已逾 10年。近4年,又增带下量多.黄白相杂,混有血 丝,微兼腥味,伴纳差神疲,时轻时重。经某市医院 妇科检查诊断为:宫颈蘑度糜烂;组织切片检查:未 见癌细胞。患者常有忧虑,唯恐恶变,舌质红、苔黄 滑,脉细濡而略数。辨证属索体脾胃阴虚,兼有下 焦湿热。治宜甘淡养脾,清利湿热,升清泻浊,除湿 止带。柴老随证拟方,药Jf{j:准山药、生薏米、红藤、 败酱草各30 g,白扁豆(捣)、云茯苓、炒谷芽、乌贼 骨(捣)、银花炭、鸡冠花各15 g,生芡实12 g,荷叶
1977年3月行全子宫切除术,但停药后至手术前
导痰丸改汤化裁。药用:泔苍术、法半夏各12 g.炒
香附(捣)、广陈皮、白芥子、鲜生姜各10 g,JI『厚
朴、建泽泻、炒神曲各15 g.白茯苓、炒薏米各30 潜白术20 g。5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 轻,痰少呕止,余症如故。原方再进lO剂。
g,
二诊:药后白带明届减少,纳食增进.腹胀减
杜仲等引药入肾经,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现代 药理研究证实,许多活血药如丹参、当归、川芎等 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纤维蛋白 的形成,抑制间质细胞增生及细胞基质堆积,增强 红细胞表面电荷密度,改善血液黏度,防止血栓形 成,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肾功能,促 进肾脏疾病痊愈,延缓肾脏疾病的发展。
万方数据
山西中医2012年4月第28卷第4期
SHANXI J OF TCM
Apr.2012 V01.28 No.4
・9
不同。在治疗时,孙老强调在补虚与泻实相结合 的原则下,灵活辨证施治,傲到以法统方,依方选 药,配伍得当。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中西 医结合。提高疗效。例如,对于阴虚、阳虚、气虚引 起的瘀血,运用活血化瘀时必须与养阴、温阳、补 气法相结合;由水湿、湿浊引起的瘀血,因湿浊与 瘀血互结,治疗时必须与利水、化湿、泻浊等法相 结合。用药配伍时须注意证候的寒热表现,寒证 配以桂枝、附子以温运;热证配以大黄、虎杖以清 下。根据瘀血病程的不同,早期多选红花、丹参、 当归等,取其调畅血行,使脉络通畅,瘀血自除;瘀 血晚期,则多选用水蛭、炮山甲、地龙等,取其搜剔 死血,软坚消症的作用。此外,选用牛膝、桑寄生、
g。
下,时值盛夏,骨蒸愈重,急躁益显。盛夏气候之暑 湿和肝火所兼之湿热相助为患。其阴虚、肝火、湿 热交织共现,增加了治疗难度。欲滋阴则恐助湿, 若用苦寒又虑伤阴。柴老认为,既然疾病可以阴虚 湿热交织,治疗则宜甘寒、苦寒并举。只要配伍用 药把握好分寸,则可并行不悖。因此随证拟方,苦、 甘、淡、成、辛五味并施,轻莺适宜。使痼疾新病短期 内皆获痊愈,可见柴老临证功底之深。此外,本案 中乌贼骨配白果名乌果散,系柴老经验,用于固精 止带常有良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