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请赏析“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字。
2.请赏析下面三句话: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3.请赏析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4.赏析尾联用典的作用: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5.尾联是怎样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6.哪些诗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7.诗人在仕途上不得意,往往会寄情山水,隐居起来,使自己的生活归于平淡,获得心灵的平静。
你是否赞同王维的这种生活态度?请说明理由。
8.请赏析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9.请赏析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赏析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11.赏析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1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所寄寓的情感,历来有争议。
请谈谈你的理解。
14.赏析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15.赏析颔联: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16.赏析颈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17.说说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中“乐”字的好处。
18.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19.本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
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20.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联诗,人们存在不同的看法。
元代方回云“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谈谈理由。
21.词前的序有何作用?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2.请赏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23.赏析词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4.赏析词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5.请赏析“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句。
26.赏析词句: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27.赏析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28.赏析词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9.上阕是如何描写扬州的荒芜的?30.下阕含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31.这首词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
请简要说明。
32.举例说明本词中词人是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慨的。
33.姜夔的《扬州慢》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表达出一片爱国深情,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你的理由。
34.赏析词句:山一程,水一程,35.请赏析“身向榆关那畔行”的“身”的用意。
36.赏析词句:夜深千帐灯。
37.请赏析“风一更,雪一更”的妙处。
38.赏析词句:聒碎乡心梦不成,39.赏析词句:故园无此声。
40.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词人描写这幅画面有什么作用?41.本词在抒情方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42.有人认为“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句过于直白,减弱了全词的感染力,这种看法有道理吗?43.识记字音辋.川庄(_______)粮饷.(_______)炊黍.(_______)沙鸥.(_______)危樯.(_______)铜钲.(_______)豆蔻.(_______)初霁.(_______)怆.然(_______)聒.碎(_______)槿.(_______)菑.(_______)参考答案1.“迟”字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出作者闲适安逸的心境。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能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本题,这句话的意思是“空林积雨,薪火难以点燃,炊烟显得缓慢”,先弄清楚“迟”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迟缓,不顺畅”。
然后结合诗句说该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
从整首诗的角度分析情感,诗人正因为心境安逸才对生活中的细节留心观察,这正透露出作者闲适安逸的心境。
【点睛】炼字题解题方法第一步:释含义(如有手法,需要明确)第二步:描景象/析内容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生动形象地去描述景象/情境第三步:表感情/谈效果2.白鹭和黄鹂,一白一黄,在视觉上形成色彩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述“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配合,互相映衬,使画面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因山中久雨而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可谓“诗中有画”。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精彩语句的赏析能力。
赏析精彩诗句,一般有两个角度,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其次要注意诗句中的重要字词。
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和诗歌的中心情感联系起来作答。
本题,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午饭做完,马上送向田间。
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
从表达方式上判断,这三句话主要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首先要注意描写的一些手法,如白鹭和黄鹂,一白一黄,这是视觉上的对比,“啭”,鸟鸣。
有声有色,绘声绘色。
“漠漠”“阴阴”都是叠词,既有音韵之美,又分别强调了“水田”广布和“夏木”茂密。
如此,写出了田园的美景,体现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另外,也可以从动词的角度分析第一句。
【点睛】词句鉴赏是古诗词考查的重点,考查内容包括:品味关键字词(含义、作用、艺术效果等);“诗眼”(诗词中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分析;欣赏关键句子(含义、色彩、效果等);整体语言风格赏析(特点、风格、境界等)。
其中,以炼字、炼句的赏析型题为主。
字词句分析时除了要考虑词性、句式等,还要结合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等。
3.颈联中,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精彩语句的赏析能力。
赏析精彩诗句,一般有两个角度,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其次要注意诗句中的重要字词。
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和诗歌的中心情感联系起来作答。
本题,先要弄清楚诗句的意思: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然后再把握诗人的情感:两句诗前句为静,“静观朝槿”;后句为动,“折露葵”,一静一动,写出诗人的山林生活,心态安静,才能观察朝槿;“折露葵”是为了准备一顿“清斋”,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闲情逸致。
4.用杨朱学道归来后,客人与之争座的典故,说明诗人已与村野老人融为一体。
用海上之人因心术不正而破坏了自己与海鸥的亲密关系的典故,说明自己回归自然的内心追求。
【详解】本题考查用典的作用。
用典,又叫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用典可以使立论有根据;可以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可以减少语辞之繁累;可以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本题,首先要弄清楚典故的内涵。
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
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这里借海鸥喻人事,点出海鸥不会怀疑自己,说明自己回归自然的内心追求。
5.诗人以“野老”自谓,运用了两个充满道家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淡泊名利的心境:《庄子·杂篇》中的“争席”和《列子·黄帝篇》中的“海鸥”。
这两个充满道家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详解】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
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
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
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本题,题干为“怎样写”,问的是写法,其实就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
首先判断运用什么手法,很明显,“争席”“海鸥”都是运用典故,答出典故的出处和含义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就可以了。
典故出于《庄子·杂篇》中的“争席”和《列子·黄帝篇》中的“海鸥”,前句为正用,后句为反用,第一个典故说明他已经和乡亲们混同在一起,不分彼此;第二个典故说自己不像典故中描述的一样被海鸥怀疑,海鸥是不会怀疑自己的,因为自己没有机心,两则典故都写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
6.前两联写山村田园景色,准确地把握了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了物象的色彩,细腻传神,鲜明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首联写田家生活。
展现了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
颔联写自然景色。
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白鹭、黄鹂,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两种景物,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点的把握。
这种题首先要注意审题,弄清题干要求,准确把握诗人的艺术特点,然后到文本中找到依据进行分析,分析的时候要注意有理有据,条理分明。
本题,题干问:哪些诗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诗中有画”,那就是诗歌意象突出,色彩鲜明,动静有致,很有画面感。
然后,我们到诗歌中找寻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如,前两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其中“烟火迟”抓住了雨后烟火迟钝的特点,准确地把握了物象的特征。
“白鹭”“黄鹂”,一黄一白,色彩对比鲜明,这些都非常有画面感。
“蒸藜炊黍饷东菑”写出了农家一系列的动作,“蒸”“炊”“饷”,生动传神,富有田园生活气息,很有画面感。
考生也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分析其他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