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交际礼仪》(精)

《现代交际礼仪》(精)

《现代交际礼仪》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二○○五年七月十八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交际礼仪》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课程建设负责人:张岩松)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交际礼仪课程教学组(自评总得分131.53分)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是个人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的反映,还是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的折射。

现代礼仪的科学体系是在古代礼仪的基础上,弃其糟粕,承其精华,并学习外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步发展和完善而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即教养,教养即素质。

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常都会被人们与他的个人素质相联系。

通过对一个人礼貌礼仪运用的观察,可以知其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

因此,在学校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更要注重如何做人的素质教育。

而礼仪教育有是从人类的基本行为入手,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职业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在生产经营、社会服务领域具有高级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礼仪教育无疑是高职生健康成长、成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其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现代交际礼仪”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社交礼仪的起源、构成、特点、功能及其发展规律,整理加工符合一定道德要求、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交际礼仪规范,用以指导人们交际活动的综合性的实用学科。

强化高职“现代交际礼仪”课程的学习有助于道德教育的实施,提高高职生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增强高职生的生存交往能力;有助于审美修养的提高,塑造高职生的良好形象。

“现代交际礼仪”课程自1999年在我院开设。

由一人上课发展到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

礼仪课程教学团队充满激情,紧跟时代步伐,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诸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有较大的借鉴与示范作用。

当然,我们离精品课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本着“以评促建”的精神,按《教育部精品课程评审标准》逐条进行自查、自评。

现总结如下:一、礼仪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精品课程建设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改革或教学研究项目。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开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环节和教学管理诸多方面构成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标准高。

为此,我们在认真领会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几年来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提出礼仪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社会对高职人才素质要求为导向,以知识运用和塑造高职学生良好形象为出发点,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注重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行为规范能力的培养,在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使师生受益。

为此,我们重点突出了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与结构模式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社会对高职人才的素质的要求,将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开发: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指导、人际交往技巧、交际方式)、语言艺术(语言艺术运用、语言艺术修养)和交际礼仪(个人礼仪、交际礼仪、仪式礼仪、会议礼仪、涉外民俗礼仪)三大板块。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结构式讲授外,还重点采取以亲验式学习(角色式参与)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课堂演练课堂讨论现场参观活动组织观看录像等,比重为60%:40%目的是用课程的魅力感动学生,增强学生的自我形象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基本礼仪规范的运用,达到养成的目的,“对学生的能力负责”(而不仅仅是对学时或课本负责)。

3、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创精品课程,建教学团队,培养骨干教师,按照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的要求,教学团队成员定期开展教学活动,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和年轻教师先听一轮课程的制度,并根据课程建设需要选派一人在辽宁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人还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礼仪课程。

4、加强具有高职特点的教材建设2002年4月由本课程负责人张岩松编著的《现代交际礼仪》一书出版(国家级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全书22万字,该书被多高职院校选为教材,发行达11,000多册,2004年2月又应出版社要求进行了修订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现发行又达11,000。

鉴于教学内容的整合,2005年9月本课程负责人张岩松又出版了《公关交际艺术》一书(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32万字。

二自评结果与评定依据按《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逐项自查、自评,其结果如下:1、教学队伍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自评等级:A级,8分.。

课程建设负责人为学校公共关系学科教学带头人,副教授,具有15年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多年来课程效果以及科研水平名列前茅。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8-20年的教学经验。

教学团队教师五年来发表教学相关论文10篇,主持或参与教育部、教育厅、大连市以及学院教学研究课题6项、主讲教师获校级奖励3项(优秀课件奖1项、院优秀教师两项),获得教学表彰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

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国家一级刊物2篇。

获得学术研究表彰3项(市级优秀著作奖一项,科研成果奖2项)。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自评等级:A级,4分礼仪课程教学团队4人。

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为1:4:2:1年龄结构:50岁以上1人40-50岁1人30-40岁5人,20-30岁1人,平均年龄37.3学历结构:硕士或研究生学历3人, 硕士在读2人。

该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方向含盖了管理学、心理学、艺术、秘书学具有知识互补性,具备工作团队的专业要求。

年龄结构是一个中青年为主的教学队伍。

主辅配置结构合理,主讲4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人,青年教师工作纳入新教师培训计划。

该团队成员间资源共享、开放交流,他们热爱教学工作、敬业精业、充满激情。

不含课程负责人发表教学改革文章7篇。

4人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达50%。

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自评等级:A级,8分。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明确、各抒己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地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或参加了多项国家、辽宁省和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其中:课程负责人参与了国家教育部高职教育改革示范性项目《高职高专教育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Ⅱ15—2》项目研究,为第二参加人正在准备结题,此外还主持了学院课题2项。

礼仪课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2004年10月的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公关市场理论研讨会上作了大会交流。

几年来,发表和交流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论文主要有:(1) 论高职创新人才培养,辽宁高职学报2003.2(张岩松)(2)公共关系高职课程教学方法浅谈,公关世界2004.11(张岩松)(3)高校公共关系运作浅谈,公关世界2005.2(张岩松)(4)大连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于秀芝,大连干部学刊,2005。

5(5)浅谈教师的职业责任与道德,于秀芝,大连干部学刊,2003。

4(6)试论教师群体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于秀芝,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

2(7)郭兆平:谈如何做网络时代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纵横》杂志2003年3月(8)郭兆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辽宁高职学报》杂志2005年1月(9)郭兆平:浅谈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科技与经济》杂志2005年4月(10)李晓明:论钢琴教学的四个阶段《北方论丛》杂志2001年学术论文有:(1)核心期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府公共关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12-4(B2)张岩松。

(2)核心期刊:论企业公关危机管理模式,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4 . (张岩松)(3)核心期刊:企业公共关系危机成因探析,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版),2003 .5(张岩松)(4)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与对策初探,行政论坛,2004.3(张岩松)(5)论钢琴教学的四个阶段,《北方论丛》2001.10(6) 怎样提高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达能力,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2.5(7)论企业公关危机预防对策模式,获第二届全国公关市场理论研讨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4.10(张岩松)2.教学内容2-1 课程内容设计自评等级:A级,10分(1)我们把个人礼仪、交际礼仪、仪式礼仪、会议礼仪、涉外礼仪和民俗礼仪等七大礼仪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现代交际礼仪》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礼仪修养以及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确立,大大丰富了课程的内涵,兼顾了基础性与先进性、基础课与后继课的关系,适合高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

课程内容保证为地方经济服务,我们先后为大连市养老护理员培训班(1-4期)讲授服务礼仪课程,为大连社会福利院护理人员讲授礼仪课程,为大连市婚姻中介服务人员培训班(1-4期)讲授服务礼仪课程,为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南沙街道、西岗区日新街道的社区工作者培训礼仪课程,以上培训总课时为200课时,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

(2)紧跟时代步伐,引进新的礼仪知识结合大学生求职要求,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求职礼仪的训练,突出了这部分教学内容。

选用了10多本中外礼仪专著作为教材的补充,及时把礼仪的最新内容介绍给学生,购买了相关录像教学资料,例如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的礼仪讲座等。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自评等级:A级,6分(1) 礼仪基本知识、一般规则与情景模拟演练、实例分析相结合礼仪是一门没有充分性定理的学科,它需要大量的演练引发人们对礼仪的重视,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通过情景模拟和实例分析,让学生将自身融入实际当中去,才能从个体的角度通过应用去理解礼仪规范,深化对礼仪的认识因此,可以说,没有情景模拟演练,或没有大量的精品案例分析,就没有高质量的礼仪教学。

在近5年的礼仪教学过程中我们搜集、改造和编写了20多个课堂模拟与实例(平均每2课时一个实例),情景模拟演练、实例分析教学占全部课程的40%以上,这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提高了其学习兴趣,有许多学生表示上礼仪课每次上完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

(2)对能力负责而不是仅对学时或教材内容负责能力来自于问题与应对的经验。

由于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得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礼仪修养、人际关系协调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表演与案例分析等亲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改善表达,提高基本能力与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