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的文化管理

法国的文化管理

法国的文化管理法国设有文化部(文化和通讯部),它是中央政府文化主管行政机构,通过向地方派驻代表的办法,统一对全国的文化事业实行直接管理。

一、文化管理机构法国文化管理机构包括中央政府文化领导机构、直属文化和通讯部的文化单位、地方文化机构。

1、中央政府文化领导机构法国文化和通讯部是负责管理全国文化事务的政府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政府文化政策和文化法规;编制年度文化预算,报议会审批;管理和使用文化经费;对国家重点文化设施、文化团体、艺术院校的领导和管理;保护文化遗产;促进艺术创作和文化普及工作;与外国的文化合作与交流。

2、文化和通讯部直属文化单位法国重点文化设施、文化团体和艺术院校受文化和通讯部直接领导,都是一些能够代表国家水平的,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单位。

这些机构的主要行政领导由国家任命,经费由政府拨款,理事会成员由政府官员组成,重要决定需报文化和通讯部审批。

直属文化和通讯部领导的国家重点文化设施主要有:卢浮宫博物馆、凡尔赛宫博物馆、罗丹博物馆、莫罗博物馆、厄内博物馆、国家图书中心、公共信息图书馆、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维莱特工业科学城和全景电影厅等。

受文化和通讯部直接领导的文艺团体主要包括:巴黎国家歌剧院、法兰西喜剧院、夏乐宫国家剧院、奥德翁国家剧院、高丽纳国家剧院、斯特拉斯堡国家剧院、国家舞蹈中心、音乐城等。

文化和通讯部直属艺术院校主要有:建筑学院、国家文化遗产学院、巴黎国家高等音乐舞蹈学院、里昂国家高等音乐舞蹈学院、国家高等戏剧艺术学院、国家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国家高等工业创作学院、国家高等音像工艺学院等。

3、地方文化机构法国各大区均设有文化局。

文化局长的基本职能:落实政府的文化分散政策;协调政府和地方的文化关系;制定地方文化发展规划;为发展地方文化事业提供建议;督促文化设施运转,组织文化活动开展等。

二、文化管理运行机制法国政府通过文化和通讯部对全国文化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和指导。

1、契约管理行政手段是法国文化管理主要采取的方式。

这里的行政手段不是行政命令,而是通过签订文化协定的契约形式确保实现管理目标,这也是法国文化管理的独特之处。

2、“一竿子插到底”的中央集权管理法国没有采取英美式的通过中介代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而是通过向地方派驻代表的办法,统一对全国的文化事业实行“一竿子插到底”的协调管理,这一体制为戴高乐以后历届政府坚持,目前执政的希拉克政府尤为推崇。

可见行之有效,适应法国国情。

大区文化局局长属于文化和通讯部官员,是中央政府派往地方的文化代表,受文化和通讯部及大区政府的双重领导。

除文化局长外,文化和通讯部各司局以“文化顾问”名义向地方派驻代表。

他们在文化局长的领导和协调下,按文化和通讯部的统一部署开展本专业的工作。

除上述官员外,文化和通讯部还向地方派遣专业技术人员。

现在,法国各省市所属的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电影资料馆、历史古迹等文化设施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均由文化和通讯部派遣。

他们均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对地方文化设施进行科学的维护和管理,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这样加强了地方技术力量,同时可以通过技术人员对全国文化设施进行统一管理。

3、直接财政拨款在法国,凡官办的或政府直接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均可得到政府较多的财政支持,一般可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但受到的约束更多,如文艺院团长须由主管政府当局任免等。

4、通过立法保护本国文化并对文化赞助减免税收制定了《企业参与文化赞助税收法》、《文化赞助税制》、《共同赞助法》等一整套文化赞助税制体系,对文化赞助的性质、范围、条件、形式、对象、目的等都作了具体严格的规定,鼓励企业参与文化赞助活动。

法国对立法工作历来很重视,对文化事业的立法同样很重视。

通过立法,从制度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这对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议会在文化发展上的作用是显著的。

法律草案源于文化部,议会对草案进行修改,但在政府目标和能及的范围之内进行修改。

在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之下,政府始终属议会中的多数派,政府提出的法律草案可以说没有不通过的。

法国在文化方面先后出台了《保护及修复历史遗迹法》(1962年和1967年),《古迹保护法》(1967年),《遗产捐赠与继承抵偿法》(1968年),《建筑法》(1977年),《图书单一价格法》(1981年),《著作法》(1986年),尤其是电台,电视台法(1974,1982,1986年)……法国出台的一系列文化方面的法律,有效地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三、主要文化政策法国是欧洲的文化中心,文化艺术倍受重视,文化部是政府中重要的内阁成员。

1、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法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群众文化,认为文化同教育一样,是每个公民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艺作品是每个人的自由和自身价值的体现。

在教育已经基本普及的情况下,普及文化便成为文化部的一项主要任务。

法国把普及文化称为“文化民主化”。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文化普及活动,努力使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参与文化活动,把享受文化的权利当成一种公民意识来培养,把普及文化当成一项社会工程来完成。

尤其是让那些在社会地位、工资收入、居住地点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也有参加文艺活动的机会。

由政府管理的文化设施定期免费向公众开放,如每年7月14日国庆节期间,巴士底歌剧院免费公演一场音乐会,给平时无力支付门票的公众提供欣赏高雅音乐的机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卢浮宫免费开放;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末,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全国各地的古代建筑均向公众开放,其中包括总统府、总理府、参议院、国民议会、外交部等;每年春季还组织“博物馆日”活动,其间许多博物馆免费迎接观众参观。

注意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和文艺活动,以便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规定18岁以下儿童可以免费参观由国家管理的博物馆。

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给予扶持,如流行歌曲、现代音乐、民间舞蹈、杂技马戏等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这些艺术品种不断发展。

积极创办文化之家、文化活动中心、大众之家等群众文化场所,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并支持地方政府组织民间艺术节。

法国每年都组织有数不清的民间艺术节,大多在中、小城市举办,表演的大部分节目是民间音乐舞蹈,气氛热烈活跃,深受群众喜爱。

2、保护文化遗产法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世界享有盛名,如卢浮宫、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等。

法国人以此为豪,把这些文化遗产称为“国家的窗口和荣誉”。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利用,是文化部的主要任务之一。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一些重点的古建筑遗址、城堡、教堂进行修复和维护,并注意发挥其作用,将它们向公众开放,介绍其形成过程和历史意义。

注意加强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文化遗产就在我身边”。

文化遗产不仅是名胜古迹,也包括人们平时经常接触的民宅、农舍、古书、古玩、旧家具、古代服装、古画等。

这些文物也具有很高的收藏和保存价值,因为它们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体现了法国的真实面貌。

加强博物馆和档案馆的建设,是法国为保护文物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在国家投资兴建的文化工程中,博物馆、档案馆占有很大比例。

政府努力使它们的管理和设备现代化,以便提高其文物的保存功能。

博物馆和档案馆均向公众开放,并配有展品书和说明,以使之成为历史教育的课堂。

3、鼓励文艺创作政府非常重视文艺创作工作,认为文化艺术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才能丰富法兰西文化宝库。

为了保证文艺工作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国家为他们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在政策上支持他们,鼓励他们的创作热情。

例如,完善著作权法,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坚决制止和打击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健全文艺工作者的社会保险制度,使他们在医疗、养老等方面能享受同其他劳动者同等的条件;降低图书、录音带、唱片等文化产品的增值税,促进其在市场上的销售;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舞蹈比赛,并组织多项文学评奖活动,通过比赛和评奖促进文艺水平的提高。

国家还对戏剧、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电影等多种艺术门类直接提供资助;在表演艺术方面,国家重点艺术院团的经费基本由政府提供,省市级和私营艺术团体也可获得政府的资助。

在造型艺术方面,文化部除拨款建立公用画室和雕塑室外,还资助一些著名画家建立个人画室和雕塑室,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便利条件;为了促进电影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法国近几年每年都向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公司提供20多亿法郎的贷款和资助;文化部还为直属艺术院校的学生建立奖学金制度,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资助,为培养艺术家创造条件。

4、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法国是个商品经济的国家,一切社会活动都按价值规律运行,文化事业也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的各个门类都受经济杠杆的制约。

法国政府努力使文化和经济相结合,以便通过文化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目前,法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低,失业率超过10%,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由于政府逐年增加文化投资,文化机构和设施就成为解决就业的途径之一。

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兴建文化设施,其中有些是大型工程,投资巨大,工期延续数年。

这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设计和施工人员,工程结束后,还需要不少的管理和维护人员。

在这些设施内或周围还建有不少餐饮、娱乐、服务等附属设施,这就解决了不少人员的就业问题。

法国兴建的大型文化设施,都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如蓬皮杜文化中心、新国家图书馆、大卢浮宫工程等。

这些设施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参观者,不少外国游客专程前来参观。

这就促进了旅游和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可以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

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商品生产,文化工业也是一门工业,文化产品既是精神产品,又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

因此,文化工业的发展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

随着文化的普及和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文化工业已成为一种比较活跃的工业门类。

政府支持文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和资助,使图书出版、影片生产、音像制品、报刊杂志等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既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经济收人,又增加了政府的税收。

5、认真落实文化分散政策法国的文化很发达,文化设施齐全,文化活动非常活跃,但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也不平衡。

巴黎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在欧洲和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

所以,法国的文化设施,尤其是大型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巴黎。

这里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而且还新建了不少大型文化工程。

这些工程耗资巨大,如新国家图书馆的建设费用为80亿法郎,每年的维持费用为10多亿法郎。

而政府的文化经费又有限,这势必影响外省的文化投资。

法国著名的文艺团体均集中在巴黎,如国家歌剧院、法兰西喜剧院、国家交响乐团等。

国家重要的文化活动大部分在首都举行,这里同外国的文化交流活动也很频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