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写作指导:学生在议论文中经常出现的八大逻辑错误

议论文写作指导:学生在议论文中经常出现的八大逻辑错误

议论文写作指导学生在议论文中经常出现的八大逻辑错误议论是最需要逻辑思维的表达方式,议论文更是注重逻辑思维的一种文体。

无论是表达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举例分析,每一步都要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但在这次议论文写作中,出现不少违背逻辑的问题。

以下每条中,第一个例子是外来的例子,作为一个引子,阿拉伯数字条目后引用的是学生作文中的例子,括号里是评析。

(一)定义不当网友的名字,简称网名。

透过一个个字符,我们仿佛能看到网络中从未谋面那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新民晚报》2015年3月16日A20版)网名并不是网友的名字,而是网友在网络世界里的一个虚拟名称。

为了避免使用真实姓名带来的麻烦,网名一般不用网友的真实姓名。

1、科学是一门无法忽视的学科(科学是知识体系,不等同于一门具体学科)2、桌子是用来装东西的,即使它背面粗糙,外观普通,但这张桌子可以装下一袋米仍十分牢固,它仍然是一张好桌子(对桌子的功能发生误解。

桌子的正确解释是:桌子是一种常用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

可以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

桌子即使可以装东西,也是在抽屉里放些书和文件,一般也不是用来装大米)(二)前后矛盾当我推开办公室的门,一股芳香的气息,扑面淋头而来,让我不禁一愣。

是什么气息,这么浓烈?我顺着那缕芬芳望去,原来是对桌的那瓶风信子花悄悄地开了。

(《朝阳日报》2015年3月20日第4版)上文已经说了是“一股芳香的气息”,下文又要问“是什么气息,这么浓烈”。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这个问题应当改成“是什么花,如此芳香”。

1、我有一些“强迫症”的朋友,她们的桌子必须保持整洁,物品必须分类摆好。

……她们不是“强迫症”,她们仅仅是跟着自己走。

(这样写,后一段话就否定了前一段话,等于打自己的嘴巴。

在肯定与否定之间,没有任何必要的转折、说明,例如“但在另一方面看”“但这只是别人的看法,实际上……”这类的过渡语句,就匆忙地自己否定自己。

)2、你做梦时从来不追求完美,当然你也无法使你的梦完美。

(如果一个人从来不追求某种事物,那么他能否得到某种事物就无法证明。

比如一个人高中辍学,我们无法证明他能否考上大学。

并且说一个人做梦是否追求完美毫无意义,因为做梦根本不是人主观上“追求”的结果,用做梦是否完美来证明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应当追求完美也没有意义。

)(三)轻率归纳(以偏概全)富翁的人生只是表面的,他们的内容是空虚的,心灵是寂寞的,爱情是虚伪的,亲情是虚假的,他们每天生活在争名夺利的争斗中(摘自《中国人最常见的病句》)将“富翁”(有钱人)一概否定是不对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来自社会底层的“仇富”心态,也反映了中学生思想认识上的一种偏激情绪,如“仇官”(国内),“反美”(国际)等。

笼统地认为“为富不仁”,与笼统地认为“无商不奸”“无官不贪”,都是片面的。

1、对任何事,人们总是急于追求完美。

(“任何”“总是”这样的普遍性结论,逻辑上叫做全称判断,不要轻易作出。

用这种语气来批评,给人“打倒一切”的感觉。

)2、完美主义是人人都追求和崇尚的。

(轻易作出普遍性结论,逻辑上也叫“以偏概全”)3、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

(这不是对已有的事做出判断,是对人们提出要求,但这种主张太绝对化了。

如果改说成:我们在学习、工作上应当精益求精。

就要客观和从容多了。

我们在作文中用这种语气提出主张和建议,会显得过于高调和凌厉,居高临下,像人民日报社论和中央文件。

)(四)事实可疑不一会儿,就见一道道炊烟在乡村的上空袅袅升起,有笔直的,有弯曲的;有些浓重,有些轻淡;有些粗犷,有些细腻,慢慢的纠缠在一起,最后好像化作那空中的美丽云彩。

(《九江日报》2015年6月9日A7版)炊烟的形状决定于风的有无和大小,在同一个时间,不可能有的笔直,有的弯曲。

这两句话要改成“有时笔直,有时弯曲”。

1、有一种事物如同阳光一般地存在着,虽然看不见……。

(阳光看不见吗?物理学认为,光是一种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即可见光谱。

如果把阳光的喻体改为空气,也许就可以了。

)2、木匠用心把事情做到完美,也许他人看不见,但他的工作并不需要他人看见。

(木匠的工作不需要他人看见,那他的产品怎么卖出去?)3、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捏泥人的艺术家,他们何尝不是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这种职业今天不会有很多人从事。

)(五)混淆概念日本有一名著名企业家叫松下,松下所生产的家电已经家喻户晓,那么在他求职的时候又有什么故事呢?(《中国民航报》2015年5月18日第8版)句中两个“松下”所指概念不一致,第一个“松下”是指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第二个“松下”是指松下幸之助创办的日本一家电器公司。

1、马云不苛求自己的外貌,通过自身努力,造就了阿里巴巴的神话。

正是因为不完美,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我们所说的追求完美,指的是对工作对事业精益求精,力争一流成绩,而不是指的先天的外貌。

天生的容貌不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追求的,马云的外貌与他的成功原则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对于特殊的职业,如演员、模特儿,在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时可以加进外貌的因素,对于科研人员、企业家,拿这方面说事就有点开玩笑的味道了。

)2、在我们买的许多商品中,不管是用品还食品,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过度包装。

他们过度追求完美,想在外形上吸引顾客,然而,在“美丽的外表”下,不一定是完美的物品。

(过度包装与追求完美不是一回事。

对象不同:过度包装针对的是生产的商品,追求完美针对的是工作和事业;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多赚钱,后者是为了实现理想和价值;社会评价不同:主流媒体对过度包装是持否定态度,对追求完美一般是持肯定态度。

)3、世间万物,都出于大自然之手,它鬼斧神工,精雕细琢,创造了多少美丽、独特的生灵。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也需要雕琢。

(前后两个“雕琢”概念不一致,前面的“精雕细琢”是比拟,是赞美自然界的美妙和完备,后面的“雕琢”是比喻,意思是精益求精地努力,达到完美的境界。

)(六)概念不明结核杆菌的自白:我是传染病的头号杀手(《家庭医生》2004年1月号)这里“杀手”用错了,把意思搞反了。

杀手古代指刺客,后比喻竞技中技艺高超、能使对手惨败的人。

今天也泛指能迅速、有效地消灭或制服某种事物的另一事物。

相当于“克星”。

这里要将“杀手”改为“病原”。

1、众所周知,美国是现代社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人均工资甚至达到了1.5万美元左右,是中国的数倍(1.5万美元没有交代是月薪还是年薪。

如果是年薪就不太高。

)2、玉石经过精雕细琢,方能成为一块璞玉。

(璞玉是指未经琢磨加工的玉石)(七)推理、论证不严密这类逻辑错误很多很严重。

中国人不说绝顶聪明,可为什么我们的创新能力不是世界一流?(《厦门日报》2015年6月30日C6版)此两句话的逻辑关系无法理解,根据前一句话的言下之意,后面应当接的大致意思应当是:(中国人)至少在亚洲应当是第一流的;或:比日本人也要强很多。

(当然这些比较或自夸有没有意义是另一回事)可后一句在追究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为什么不是世界一流,就变得不合逻辑。

如果保留后一句话,前一句就应当说:世界都承认中国人是绝顶聪明的。

(这样说是否站得住脚是另一回事。

)1、有一个木匠,他把家具刨得十分光滑,就连抽屉的背面也不马虎,这位木匠的结局不得而知,可他这种创新精神却十分可贵。

(木匠这样做只能说明他做事认真,精益求精,与创新精神没有必然的联系。

甚至我们还可以推论,他老是或者只会这样做,反而是一个缺乏创新精神,什么都循规蹈矩的人。

)2、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领域,所以,不用去过分追求完美,我们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无论材料是否真实,都推不出后面的结论。

每个人都有个性,我们可以推出的论点有:教育要因材施教,政策不要一刀切,等等,但与是否追求完美无关。

)3、现代社会需要这种人,而这种人更易使人产生好感。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处处随分从时,端庄稳重,可谓是一个标准的“名媛淑女”。

(薛宝钗不是现代社会中的人,而且根本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无论对她的评价是否恰当,也说明不了论点)4、注重细节,墙壁上腾腾跃飞的祥龙如能获得那最后一道点睛之笔,它就会摇曳升天;注重细节,砸向牛顿的苹果就会引发对自然的思考,提出力学之经典。

(神话传说不宜作为议论的根据,因为它不能保证真实性)(八)诡辩(讲歪理)从上则寓言可以看出,蜜蜂所追求的是光明,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光明才能带来幸福,而黑暗会带来死亡。

难道光明就有那么好吗?其实不然,光明与黑暗是相等的,没有光明哪来的黑暗,没有黑暗那(哪)来的光明。

(2006年6月24日博客)作者把辩证法与相对主义混为一谈,否定事物性质的确定性,否定一切事物的差别,按此逻辑,一切真理都不复存在,一切事物的界线都荡然无存。

比如吃饱了比饿肚子好,他就会说,难道吃饱了好吗?其实不然,只有肚子饿才会去吃饱,没有饿哪来的饱?还是饿肚子好。

比如说数学老师说,二加二等于四,他会说,难道不能等于五吗?没有四哪来的五呢?经过这样的议论,就成了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了。

这位同学还继续大放厥词:(大意)人们对待死亡,都希望死后能进天堂,哎,天堂多么枯燥,人太多了,太拥挤了,如果要我选择,我就选择地狱,地狱太好了,没有压抑,人们像兄弟般讲义气,简直叫人陶醉,真希望我死后进十八层地狱,如果十九层地狱造好了,我也要进去。

常言说得好,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呢?1、毛泽东能生孩子不?毫无疑问,不能。

只此一条,就可以认定毛泽东不是完美之人,但却是极其优秀的人。

(讨论男人是否能生孩子毫无意义,就如讨论太阳是否能从西边起山一样荒诞无稽。

诡辩的特点是:表面上他也在推理,实际上是在讲歪理,是用违反逻辑的方法来进行逻辑推理。

因为,一个人的生理特点与他作为社会上的人是否优秀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正如我们不能根据邓小平的高矮来判断他在历史上的得分。

)【附】作文题练习:有位木匠善于做桌子,他不仅把桌面刨得平整光滑,而且把抽屉的背板也刨得平整光滑。

有人劝他说:“抽屉的背板别人又看不见,何必刨得平整光滑?”他说:“别人看不见,我却看得见。

”请以这个寓言所揭示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