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529+123~DK529+324.78路基施工总结1.工程概况本标段为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至红柳河段站前工LXS-10标段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境内,线路自新建张掖南站进站端(DK487+298.6)引出,沿连霍高速公路北侧,跨黑河,在临泽县以南3.7公里处设临泽南站,而后线路跨既有兰新铁路并行连霍高速公路北侧至本标段终点DK546+307.6。
本段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上更新统冲洪积细圆砾土和粗圆砾石,详细描述如下:细圆砾石:厚度一般大于25m,局部分布较薄,大于4.5m,青灰色,砾石成分以砂岩为主,多成浑圆状,粒径:2-20mm约占40%-70%,20-60mm约占5%-20%,余为砂土填充。
地表0-1m稍密,1m一下中密-密实,稍湿。
粗圆粒石:厚度不均,仅局部分布,分布大于20m,青灰色,粒径2-20mm含量约为10%,20-60mm含量约为45%大于60mm含量约为10%,其余为杂砂填充,砾石成分多为砂岩,浑圆状。
中密-密实,稍湿。
2施工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施工图设计文件》3. B组填料的取运及技术指标路基填料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 B组填料的材质要求采用碎石类土作为B组填料时,填料中0.060mm的细粒含量不宜大于15%,且宜为低液限粉土或低液限粉质粘土。
2.B组填料的具体指标严格控制B组填料的最大粒径和细粒土含量,选择合理的级配组成,控制最佳含水量。
B组填料产地来源于业主指定取土场,属于细圆砾类土。
B组料最优含水量为4.1%,最大干密度为2. 35g/cm3。
碎石类土技术指标要求: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应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组成,细粒土且宜为低液限粉土或低液限粉质粘土;并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
4.施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表1 施工设备配置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型号及使用性能备注1 三瓣凸轮冲击型压YZK25 1台2 平地机PY180 1台3 推土机PD165 1台4 压路机YZ20 2台5 装载机ZL50C 1台6 洒水车8t 3台7 测量仪器苏光水准仪、拓普康1套8 试验仪器K30 1套表2 施工人员配置情况数职责序号人员量试验段负责11 负责施工现场指挥、资源组织与协调人2 技术负责人 1 负责施工现场技术工作3 技术员 6 掌握施工技术及质量、填写施工日志4 测工 4 测量放样负责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及落实情5 安全员 1况,及时反映安全的动态情况机械操作人9 机械操作6员7 试验员8 室内外试验安排各个作业班组按照试验段施工方案、操8 领工员 1作规程、技术措施等进行施工9 杂工 6 现场杂物10 机械修理工 1 设备维修及保养否否是 是 否是施工工艺流程图:测 量平地机整型碾 压晾晒或洒水翻拌含水量测定推土机摊平填筑试验段填料检验填料选取分层填筑填料运输地基处理施工准备检查签证检查签证整 形下道工序5.B组填料施工工艺5.1.地基处理DK529+123~DK529+324.78段坡脚范围内挖除砂质黄土,换填渗水土,填渗水土前对基底冲击碾压,碾压遍数不少于20遍冲击能不小于20KJ,影响深度1.0m,处理宽度为路堤两侧坡脚(不含护道)外3.0们之间范围内。
施工单位中航港兰新项目LXS-10标三工区单位工程路基工程DK529+123~DK529+324.78拍摄地点DK529+200拍摄时间2010.6.10照片说明冲击碾压地基处理冲击碾压5.2.B料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横向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施工。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形验收阶段;四个作业区段为: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八流程为:测量放样,地面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测报验,整修成型。
各作业班组同时分别在其中一个作业区段进行施工,并顺序转入下一作业区段,形成同一区段上各道工序流水作业,各作业班组在不同区段上平行施工。
5.2.1.填土采用方格法上料,现场划分方格堆料。
(1)放线和标高控制。
沿线路方向每20m测量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宽度按设计宽度每侧加宽50cm,提高边坡碾压质量。
用水准仪测出该层填铺厚度控制桩的标高,每5m用钢钎进行标识。
(2)画网格:在填筑范围内,自卸车运载量为8m3,每层压实厚度为30cm,松铺厚度为35cm控制,标识的方格为23m2。
用白灰画网格,以便运输车辆按照顺序倾倒填料。
(3)控制松铺厚度。
自卸车由现场施工员进行指挥,严格按照标识卸放,每网格内倾倒1车填料,厚度控制在35cm,松铺填料顶面精确测量出标高,同时钢钎在线路左中右标记,人工将填料堆在两侧路肩处砌梯形土墙,控制填料厚度(左中右、土墙底宽40cm墙顶为实测松铺填料顶面高度)。
车辆加筛施工单位中航港兰新项目LXS-10标三工区单位工程路基工程DK529+123~DK529+324.78拍摄地点DK529+200拍摄时间2010.7.20照片说明填料运输车辆加筛,控制填料粒径卵砾石垫层填筑施工单位中航港兰新项目LXS-10标三工区单位工程路基工程DK529+123~DK529+324.78拍摄地点DK529+200拍摄时间2010.7.11照片说明水泥卵砾石垫层填筑及格栅铺设(4)控制填料含水量。
按照填料室内试验,填料施工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以内。
填料的含水量较低时,采用洒水措施;填料的含水量较高时,翻松晾晒。
5.2.2. 摊平(1)粗平。
填料上足后,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纵向50~60m 为一个摊铺段,同时人工配合机械对局部进行找平和补料。
(2)精平。
粗平完成后,采用平地机精平作业。
(3)集料窝、带的处理。
在每摊铺段完成后由压路机静压一遍,人工查找集料窝并进行处理,对局部级配较差的填料进行现场拌和。
5.2.3.碾压及压实度控制精平完成后,进行填筑层标高及平整度、含水量的检测,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
碾压组合。
辗压时,采用宝马压路机碾压8遍,碾压组合方式:碾压按照“弱-强-弱”的原则,采用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弱振2遍,静压1遍的方式进行(每次强振过后进行压实实验检测)。
辗压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轮迹重叠不小于0.4m,速度控制在3.5km/h,辗压时均匀,无漏压、无死角、无明显轮迹搭接处理。
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各区段交界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2m,上下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
采用智能压实系统进行碾压。
智能压实系统由:GPS接收机,数传电台,压实传感器,控制箱及接收基站组成。
智能压实系统装在型号为SR22MP压路机上。
压实系统的接收基站设置在DK531+600处,本段路基线性为直线,将该段路基的线性数据输到控制器中,并选中该设计线性文件;然后通过机载GPS 定位压路机的里程位置,经现场实际里程放样与压实系统机载GPS 接收机定位精度对比,可以满足定位精度要求。
2.2 压实系统基站建立:A.为了保证接收机的信号能均匀全面的覆盖作业工地;需要把基站安放在尽量高的位置,以便减小周围区域引起的多路径,确保电台播发最远的距离。
B.确保GPS接收机不中断电源。
GPS接收机有内置电池,内置电池需要充电。
为了使基站全天不中断电源,需提供外接电源。
综述以上条件,将压实系统的接收基站设置在DK531+600处,该处位于工地试验室驻地,可提供外接电源。
基站架在距驻地地面3米的水泥柱上路堤压实标准项目 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 基床以下≥120≥0.92土工格栅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级检验方法序号 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1 铺设范围 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 抽样检验3处尺量2 搭接宽度 0,+50mm3竖向间距±30mm水准测量 4 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50mm尺量 施工单位中航港兰新项目LXS-10标一工区 单位工程 路基工程 DK529+123~DK529+324.78 拍摄地点 DK529+200 拍摄时间 2010.6.10 照片说明智能压实系统5.3.标高、横坡、平整度检测压实合格后重新对填料顶标高进行高程测量,与设计高程、横坡进行对比,用塞尺、3m直尺对路基横向、纵向平整度进行检测,如发现超标现象,及时进行处理。
6.填料检测成果6.1.施工检测基床底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序号检验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误差检验数量及方法碎石类及粗砂土砂类土及细粒土1 地基系数K30≥150(Mpa/m) ≥130(Mpa/m)每填高约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约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2 动态变形模量E Vd≥40(Mpa) ≥40(Mpa)每填高约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约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3 孔隙率年n(%)<28% <28%每层沿纵向每100m范围内检测6点,距路基边约1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2点4 二次变形模量E V2≥80(Mpa) ≥80(Mpa)每层沿纵向每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约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序号检验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误差检验数量及方法碎石类及粗砂土砂类土及细粒土1 地基系数K30≥130(Mpa/m) ≥110(Mpa/m)每填高约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约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2 孔隙率n(%)<31% <31%每层沿纵向每100m范围内检测6点,距路基边约1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2点3 EV2 ≥45MPa ≥45MPa 每填高约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约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控制指标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1 中线至边缘距离±50mm 0~50mm 5处尺量2 厚度/ ±30mm 3处水准仪测3 宽度不小于设计值不小于设计值5处尺量4 横坡±0.5% ±0.5% 5个断面坡度尺量5 平整度不大于15mm 不大于15mm 10处2.5m长直尺量测6.2.检测数据1)松铺系数断面里程松铺厚度cm 压实厚度cm 松铺系数cm 备注DK529+140 36 31.9 1.129DK529+180 37 32.5 1.138DK529+200 37 32.6 1.135DK529+250 38 33.6 1.131DK529+290 38 33.4 1.138DK529+300 40 35.5 1.127DK529+320 40 35.4 1.130平均值((7个松铺系数之和)/7)=1.132)各项实验检测结果对照记录层数强振遍数空隙率n(≤28%) 二次变形模量Ev2(≥60)最大值(%)最小值(%)总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总平均值第1层强振2遍29 24 26.5 强振3遍21 20 20.5第2层强振2遍29 25 27 强振3遍22 20 21第3层强振2遍29 23 25.5 108.3 101.4 104.8 强振3遍21 19 20 173.6 167.5 170.5第4层强振2遍29 25 27 强振3遍22 20 21第5层强振2遍29 23 25.5 强振3遍21 20 20.5第6层强振2遍29 24 26.5 71.5 69.9 70.7 强振3遍19 18 18.5 141.2 135.3 276.5第7层强振2遍30 24 27 126.5 116.2 121.3 强振3遍19 20 19.5 137.8 133.7 135.6层数强振遍数动态变形模量Evd(≥40Mpa) 地基系数K30(≥150Mpam)最大值(Mpa)最小值(Mpa)总平均值(Mpa)最大值(Mpa/m)最小值(Mpa/m)总平均值(Mpa/m)第3层强振2遍24.5 28.5 26.5 152 136 144 强振3遍57.7 64.3 61 212 250 231第6层强振2遍31.3 34.1 32.7 144 128 136 强振3遍52.3 66.2 59.3 216 248 232第7层强振2遍33.6 33.1 33.4 160 136 148 强振3遍64.3 72.6 68.5 249 246 247.5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经强振二遍后,经检测动态变形模量Evd、地基系数K30、空隙率、Ev2路基变形模量不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