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毒理学试题2

遗传毒理学试题2

环境遗传毒理学期末试题1小组成员:杨积程、周冬梅、郑雅婷、陶斯莹、陈杨、王亚玲一、名词解释遗传毒物、生物富集、生物转运、生物积累、毒物代谢动力学、II 相反应亲电子物质、亚慢性毒性、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错义突变、胚胎毒性作用自由基、污染物的迁移、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MFO)、移码突变、致畸作用慢性毒性试验、点突变、环境诱变剂、微粒体二、填空题1、遗传毒理学研究表明,“三致效应”的本质是环境污染物的遗传毒害。

2、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三种基本形式。

3、元素汞或无机汞盐会被细菌转化为甲基汞,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主要方式是甲基化作用和还原作用。

4、致癌物在体内激活的部位是细胞的微粒体,催化这些反应的酶主要是各类氧化酶,其中主要是MFO。

6、绝大多数 II 相反应遗传毒物排出速率加快与分子的亲水性增加相关。

7、自由基可攻击细胞DNA,引起DNA单链断裂和碱基羟化,启动或促进化学毒物致癌作用。

8、生物转化包括氧化、水解、还原、结合四种反应。

9、土壤中,在pH较低时,金属溶于水而成离子状态易于迁移;在pH较高时,金属易与碱性物质化合,呈不溶态沉淀难迁移。

10、脂溶性污染物,以被动扩散吸收;水溶性污染物,以特殊转运吸收。

11、气溶胶和颗粒状物质以被动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吸收,吸收情况与颗粒大小有关。

12、体内的毒物贮存库有:血浆蛋白、肝肾、脂肪组织、骨骼组织四种。

13、在芳香族化合物经羟化作用后产生羟氨基化合物,它的毒性与羟化部位密切相关。

14、致突变作用按其改变的终点分为两大类:一是分子水平的微损伤,即基因突变;二是染色体畸变。

15、染色体在遗传毒物的影响下,出现多种损伤,但其基本类型仍分为两类即染色体型和染色单体型。

16、由于染色体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畸变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

17、从DNA碱基顺序改变来划分,突变一般可划分为碱基替换突变和移码突变。

18、DNA损伤修复时,其中光复活修复中 PR酶起决定作用。

19、r射线、X射线照射细胞后,由于细胞内水所产生的自由基可使DNA分子双链间氢键断裂,使得DNA被损伤。

20、任何污染物在环境中包括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存在形态的转化两个方面。

21、生物迁移分为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生物放大三种类型。

22、求得水生生物中某种物质的浓缩系数有两种方法:实验室饲养法和野外调查法。

23、遗传毒物对生物体发生作用,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接触的剂量,到达作用部位的效率。

24、生物膜有三个特点与毒物转运密切相关:镶嵌在脂质中的蛋白质成分,膜的脂质成分,生物膜的多孔性。

25、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机理,分为被动扩散,膜孔滤过,特殊转运,膜动转运。

26、外来化合物经表皮屏障吸收包括两相:渗透相,吸收相。

27、肾脏排泄机理是:肾小球被动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动转运。

28、常见活性代谢物可分为以下三类:亲电子反应物,自由基,活性氧。

29、发育毒性的具体表现可分为:生长迟缓,致畸作用,功能不全和异常,胚胎致死作用。

30、核小体的是由H2A、H2B、H3、和 H4 四种组蛋白各自以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其形状近似于扁球形。

DNA 双螺旋就盘绕在这个八个组蛋白分子的表面。

31、在大气中,污染物转化以光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反应为主。

32、在生活环境中外来化学物的吸收途径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

33、I 相反应,即降解反应,可直接改变物质的基团使之分解,并使之增加新的功能基因而增加极性,以利进行II 相反应。

34、II 相反应中的硫酸化反应不仅需要 PAPS 作为硫的供体,而且需要磺基转移酶的参与。

35、SOS修复的特点是出现易错性DNA修复。

靠这种修复形成的 DNA聚合酶由于识别碱基的精确性低,易造成复制的差错,进而引起突变。

36、DNA损伤的修复方式有光复活、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

37、目前已在使用的化学致癌生物标记有接触标记、生物效应标记和敏感性标记三类。

38、突变是指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突变实际上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39、慢性毒性作用带比值越大表明越易发生慢性毒害。

40、胎儿出生时即具有整个身体或某一部分的外形或器官的解剖学上的形态结构异常称为先天畸形。

41、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品系可对同一致畸物呈现不同敏感性。

42、基因突变的细胞可以使生殖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

43、与环境相关的外来化学物质,统称为异生物质。

44、在遗传毒理学中,减数分裂的知识对某些实验的设计十分重要;在实验过程中应考虑染毒、交配、检查的时间和方式的配合。

45、“三致毒”是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

46、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取决于风、湍流、浓度梯度等因素。

47、酒精中毒是由于人体遗传缺陷造成醛脱氢酶活力较低。

48、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富集程度首先取决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其次还与生物体内的脂肪含量有关。

49、突变与癌发生的过程息息相关,当原癌基因变为癌基因后,可刺激细胞异常增殖;而抑癌基因的突变可导致细胞增殖失去抑制作用,细胞进入“疯狂”模式。

50、致癌作用是多阶段多步骤过程,一般包括引发、促长、进展三个阶段。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遗传毒物标志物的特征是( D )①、专一性②、预警性③、广泛性④、适用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2、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D )A、N一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C、环氧化,苯并(α)芘 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3、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D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4、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 )A.甲基化 B.羟化 C.脱烷基作用 D.环氧化5、下列哪种物质与生物转化中的结合反应无关。

( A )A、 IleB、SAMC、PAPSD、UDPGA6、下列各种物质不属于活性氧的是( D )A 、超氧化阴离子自由基 B、羟自由基 C、H2O2 D、OH-7、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 )A.LD100 B.LD50 C.LD01 D.LD08、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而使得突变后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正常称为( A )A、同义突变B、错义突变C、移码突变D、无义突变9、由于UV照射形成二聚体最常见的有( A )A、T=T ;B、A=T;C、G=C;D、A=G10、下列哪个不是参与结合反应的酶(D)A.GTB.GSTC.NATD.FMO11、外来化学物经生物转化的结果是活化还是灭活,与下列哪项无关(C)A.机体吸收化学物的剂量B.化学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C.机体吸收化学物的种类D.体内代谢酶的相对活力12、染色体数目异常原因不包括(A)A.染色体断裂B.染色机遗失C.染色技桥的影响D.核内在再复制13、结合反应的主要类型有(C)①、葡萄糖醛酸化②、硫酸化③、甲基化④、乙酰化⑤、甘氨酸结合⑥、谷胱甘肽结合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14、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C)A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黏附在上呼吸道。

B.5~10微米的颗粒阻留在气管。

C.1~5微米的颗粒阻留在支气管。

D.小于1微米的颗粒到达肺泡并沉积。

15、污染物在生物体的浓度为10mol/ml,在水体中的浓度为0.2mol/ml,生物富集系数(A)A.50B.0.02C.2D.1001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三致毒物”?( D )A、致癌物B、致畸物C、致突变物D、致变异物17、生物膜有三个特点与毒物转运密切相关,不包括下列的哪一项?( A )A、生物膜的流动性B、生物膜的多孔性C、膜的脂质成分D、镶嵌在脂质中的蛋白质成分18、生物转化的特点有哪些?( A )①代谢反应的连续性②反应类型的多样性③毒和致毒的双重性④代谢反应的缓慢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19、污染物转化形式可分为那三种类型?(A)①物理转化②化学转化③机械转化④大气转化⑤水体转化A、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②⑥ D 、②③④20、带有一个不同取代基苯类化合物,其降解难易程度与取代基种类有关,以下苯类化合物取代基讲解速率的快慢依次为(A)A、 -NO2 > -SO3H > -OCH3 > -NH2 > -COOH > -OH > 带有两个取代基的苯类化合物B 、-NO2 > -OCH3 > -SO3H > -NH2 > -COOH > -OH > 带有两个取代基的苯类化合物C 、-NO2 > -SO3H > -OCH3 > -COOH > -NH2 > -OH > 带有两个取代基的苯类化合物D、 -NO2 > -SO3H > -OCH3 > -OH > -NH2 > -COOH > 带有两个取代基的苯类化合物21、下面哪个表示最大耐受量(B)A、 MTD B 、EMTD C 、PCD D、 TPA22、某些化合物可具有干扰胚胎的发育过程,影响正常的发育作用,即(B)A 、生长毒性B 、发育毒性 C、胚胎毒性 D 、母体毒性23、大多数有机磷农药具有( A ),可通过完整皮肤引起中毒或死亡A.高度脂溶性 B高度水溶性 C.都溶 D.都不溶24、亚慢性中毒指机体相当于( B )左右生命期间,少量反复接触某种化学和生物因素所引起的损害作用A. 1/10B.1/20C.1/30D.1/402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致畸物所致的发育毒性表现为以下哪种形式(D )A.不孕B.胚胎重吸收C.发育迟缓D.以上都是26、环境遗传毒理学在环境诱变检测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不包括下面哪一个?(D)A.环境中复杂混合物遗传毒理学监测和评价B.环境化学物的“三致”效应检测C.环境放射污染监测D.对特定环境中的动物健康进行监测27、根据急性试验的LD50,设计( C )天为亚急性试验;A、12天B、13天C、14天D、15天三、判断题1、多数研究表明,砷对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有抑制作用,且认为是通过抑制与DNA修复有关的DNA聚合酶而达到的。

(×)2、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只有DNA的复制期包括G1 、S 、G2 三个时期。

(×)3、I相反应可使一些强极性基团与II相反应产物结合,使之水溶性增加,有利于排出体外,使机体解毒。

(×)4、生物转化过程主要进行生物氧化,氧化反应是在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其中酶包括细胞色素B还原酶和细胞色素P-45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