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巴韦林注射液验证方案

利巴韦林注射液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方案的确认、批准方案起草人:起草日期:方案审核人:审核日期:方案批准人:签名和日期:验证方案一、品种概述: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属抗病毒药,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

该产品于1993年1月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已经有近17年的生产历史。

2008年,该产品生产了224批,总产量17326.203万支,2009年1-7月份生产了114批,总产量9393.492 万支。

该产品的产量和批次连续两年在公司的小容量注射剂中均属前三位。

利巴韦林注射液(1ml:00m1g)由利巴韦林、氯化钠、注射用水组成,组方相对简单。

生产工艺如下:处方:物料名称万ml用量利巴韦林 1000g氯化钠 90g药用炭 15g注射用水加至 10000万ml生产流程:该产品从1993年批准生产以来,处方和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变更,产品质量基本稳定,没有质量事故发生。

2002年公司搬迁和GMP改造,厂房设施发生了变更,精洗、配制、灌封等工序的生产环境由原来的一般控制区变更为现在的万级洁净区,灌封机由4针机变更为现在的6针机, 2003年首次通过了药品GMP认证,2007年通过了GMP复认证。

2007年至今,在公司开展的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管理工作中,对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从2007年元月至2009年7月的批生产记录和批检验记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分析和评价,对岗位操作规程和关键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完善。

为进一步确认修订的SOP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现在我们按照工艺流程和SOP,分工序对利巴韦林注射液生产过程的每个操作和技术参数进行具体的验证和分析,在验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确定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关键技术参数, 并对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关键技术参数提出确定或修订意见,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均一。

二、验证目的:通过对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产品工艺的验证,判断在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管理工作中,岗位SOP修订的合理性,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纠正偏差,建立生产全过程的运行标准和监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均一。

同时通过验证,减少误差,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三、验证的基本原则本次验证是在该产品正常生产所需的厂房设施、生产设备、仪器仪表、检验设施设备及检验方法均经过了验证和校验、参与验证的相关人员都经过培训的前提下,按照批准的生产工艺规程和岗位SOP进行严格监控下的正常生产;所有记录真实、准确;所有抽样检验严格按照批准的规程进行。

(一)、成立验证组织:1、成立验证领导组,确定组长、成员,明确职责。

2、成立若干验证工作小组,确定组长、成员,明确职责。

(二)、组织验证人员培训;(三)、检查和认定厂房与公用设施是否在验证周期内;(四)、检查和认定空气净化系统是否在验证周期内;(五)、检查和认定工艺用水系统是否在验证周期内;(六)、检查并确定生产设备(水针车间第1生产线)是否在验证周期内;(七)、检查并确定计量器具是否在检定周期内;(八)、检查参加验证的物料;(九)、检查质量检验系统验证和准备情况;(十)、检查并确定检验仪器;(十一)、检查并确定检验试剂;(十二)、根据验证要求,在正常监控的基础上,对验证过程中增加监控内容:1、洗瓶工序:安瓿的洁净度、微生物限度、细菌内毒素检查;2、灌封工序:空气洁净度动态检测、灭菌前产品的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检查;3、灭菌工序:在灭菌柜相对冷点、热点处的产品理化指标的检测,在灭菌柜相对冷点处的产品无菌指标的检测;(十三)、文件准备(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十四)、拟验证时间:2009月8月1日~9月30日。

按照确定的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设备、检验仪器和试剂,由各验证小组按照验证方案,连续投料三批,每批90万支,进行生产工艺验证。

(一)、洗瓶工序1、因素分析本工序主要控制参数有:a.洗瓶用水水温;b.注水机注满水率;c.甩水机甩净水率;d.终端精洗用水的可见异物;e. 远红外隧道烘箱的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

以上因素中,甩水机甩水效果、注水机注满水率、终端精洗用水的可见异物检查等控制标准生产一直沿用,未做过修订;洗瓶用水水温、远红外隧道烘箱的灭菌温度与灭菌时间等参数因没有明确数据范围,表述不科学。

在实施以品种为单元的GMP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如下修订。

2、验证记录:洗瓶工序监控项目及监控结果1:第7 页共27 页洗瓶工序监控项目及监控结果2:第8 页共27 页洗瓶工序洗瓶效果评价结果第9 页共27 页产品工艺验证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3、结果评价:根据监控结果和检测结果判断参数标准的可控性与稳定性,分析是否存在偏差。

(二)、配制工序1、因素分析本工序主要控制参数有:a. 首次加水量;b. 配制时注射用水温度;c. 投料顺序d. pH值调节范围e.炭吸附时间f. 药液搅拌时间 g.使用前后终端过滤器完整性检查以上因素中,首次加水量、配制时注射用水温度、投料顺序、pH值调节范围、炭吸附时间、使用前后终端过滤器完整性检查等控制标准生产一直沿用,未做过修订;药液搅拌时间参数因没有明确数据范围,表述不科学,在实施以品种为单元的GMP管理工作中进行了修订。

另在制定本次利巴韦林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时,我们对09年1~7月份114批利巴韦林注射液半成品及成品检验结果数据的回顾性分析,半成品含量平均为98.27%、RSD 值为0.771%;成品含量平均为98.36%、RSD值为0.997%;半成品、成品含量相对稳定;pH 值范围在5.0~5.5的占89%,且pH值灭菌后平均下降0.32;呈下降趋势。

现利巴韦林注射液半成品pH值参数范围为4.5~5.5,拟将pH值参数范围调整为5.0~5.5。

修订的参数及标准如下。

2、验证记录产品工艺验证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配制工序监控项目及监控结果第11 页共27 页产品工艺验证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配制工序半成品质量评价结果第12 页共27 页产品工艺验证 利巴韦林注射液(1ml :100mg )第 13 页 共 27 页3、结果评价根据监控结果和检测结果判断参数标准的可控性与稳定性,分析是否存在偏差。

(三)、灌封工序 1、因素分析本工序主要控制参数有:a. 灌封前可见异物;b. 灌封期间可见异物;c. 灌装量;d.灌封收率以上参数中,灌封前可见异物、灌装量和灌封收率等控制标准生产一直沿用,未做过修订;灌封期间可见异物检查标准曾发生过两次变更,一次是05年因国家标准改变,将灌封期间可见异物检查的不合格率控制标准由3.0%变更为1.5%;另一次是07年企业为有效控制可见异物质量问题,结合以品种为单元的GMP 管理工作,将灌封期间可见异物检查的不合格率控制标准由1.5%变更为1.0%。

另因为利巴韦林注射液灭菌条件为100℃、30分钟,F 0值远小于8,为确保灭菌后产品无菌合格,拟增加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洁净度、灌封半成品的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等为特殊监控指标。

2、验证记录产品工艺验证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灌封工序监控项目及监控结果第14 页共27 页北南附表1:灌封期间可见异物结果附表2: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附表3:灌封室尘埃粒子检测结果( 批)灌封室沉降菌检测结果( 批)附表4: 装量检查结果产品批号:3、结果评价根据监控结果和检测结果判断参数标准的可控性与稳定性,分析是否存在偏差。

(四)、灭菌工序1、因素分析本工序主要控制参数有:a. 设定灭菌温度、b. 设定灭菌时间、c. 预热时间、d. 最大载量、e. 装载方式以上参数,灭菌温度、灭菌时间为批准的工艺参数;预热时间、最大载量、装载方式为经验总结,生产一直沿用,未做过修订。

在实施以品种为单元的GMP管理工作中,通过自查发现,因灭菌过程中灭菌柜存在相对的冷点和热点,冷点影响产品灭菌效果,热点影响产品理化性质,而现检验用样品的取样方法多为随机取样,可能存在质量隐患。

本次验证一方面欲通过对灭菌工序主要控制参数的监控,判断参数标准的可控性,另一方面增加冷点处产品的无菌检查,增加产品冷点和热点处理化性质的对比检查,以分析灭菌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判断是否需修订检验用样品的取样规程。

2、验证记录灭菌工序监控项目及监控结果1第19 页共27 页灭菌工序监控项目及监控结果2第20 页共27 页产品工艺验证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灭菌工序半成品质量评价结果第21 页共27 页产品工艺验证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 3、结果评价根据监控结果和检测结果判断参数标准的可控性与稳定性,分析是否存在偏差。

(五)、灯检工序1、因素分析本工序主要监控参数有灯检合格品的漏检率;灯检合格品的漏检率检查标准曾发生过两次变更;一次是05年因国家标准改变,灯检合格品的漏检率控制标准由4.0%变更为2.0%;另一次是07年企业为有效控制可见异物质量问题,结合以品种为单元的GMP管理工作,将灯检合格品的漏检率控制标准由2.0%变更为1.5%。

2、验证记录产品工艺验证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灯检工序监控项目及监控结果3、结果评价根据监控结果和检测结果判断参数标准的可控性与稳定性,分析是否存在偏差。

第23 页共27 页(六)、包装工序1、因素分析本工序安瓿印字内容于执行国家局24号令时,由产品名称、产品批号变更为产品名称、产品批号、有效期;包装操作,于07年由手工装盒变更为机器装盒,手工线扎变更为机器膜扎,其他操作未有改变。

2、验证记录包装工序监控项目及监控结果3、结果评价根据监控结果和检测结果判断参数标准的可控性与稳定性,分析是否存在偏差。

(七)、成品检验结果3、结果评价:六、偏差分析根据三批利巴韦林注射液(1ml:100mg)的验证结果,对比评价标准,寻找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纠偏措施。

七、验证结论通过验证,确定需修订和完善的参数,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