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水资源规划(第一章)

城市水资源规划(第一章)

系统本身认识的深入,还要经常对规划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 和完善。
14
7.水资源规划的工作步骤
①调查研究。包括搜集整理有关的自然、经济、技术资料,总结可
资借鉴的水利建设经验和规律,阐明规划问题的背景与现状。
②做好预测,确定规划条件。按照不同的规划水平年,研究预测这一 时期中因人口增长、城乡建设和工农业发展等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
包括大型江河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中小型河流流域的水资源规划 ,简称为流域规划。 流域规划区域一般是按照地表水系空间地 理位置来进行划分、并以流域分水岭为研究水资源的系统边界。
2)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地区开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社会福利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其他与水资源有关的问题,
3)研究的对策:防洪、灌溉、排涝、发电、航运、供水、养殖、
区域划分,又称“区划工作”,是将繁杂的规划问题化整为零,
分步研究,避免由于规划区域过大而掩盖水资源分布不均、利用程 度差异的矛盾,影响规划效果。 在区划过程中,要考虑地形地貌因素,应尽量与行政分区保持一 致。如果按照水系进行分区时,并考虑区域内供水系统的完整性。 总体来看,区划应以流域、水系为主,同时兼顾供需水系统与行政 区划。对水资源贫乏、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分区宜细 些。 (4)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主要为水资源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 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 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数量评价包括研究区内水文要素的规律研究,降水量、地 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以及水资源总量计算等内容。 水资源质量的评价包括泥沙分析、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水资源 12 污染状况评价等内容。
灌溉、排水工程;或是服务于工业能源发展的水力发电;或是工业和
城市供水和航运等工程;或是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
(3)跨流域调水规划
1)定义一:跨流域水资源规划是指以一个以上的流域为对象,以 跨流域调水为目的的水资源规划。
跨流域规划既需要探讨由于水资源的再分配可能对各个流域带来的
社会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又需要探讨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
评价;通过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的综合分析,提出推 荐实施方案和开发程序。
⑤检验核实,提出进一步试验研究计划。
⑥报请上级审批。将规划方案及结论意见,报送国家或地方政府审
批,是规划工作的最终步骤。规划报告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性的
约束;如需变动或修改,仍需报请原审批单位核定。
16
8.水资源规划的类别划分
方案应尽可能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
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拟选方案进行检验评价,并进一步改善可选方
案的结构、功能、状态、效益,直至得到能满足一切约束条件并使 目标函数达到极值的优化方案。
13
(7)实施的具体措施及综合评价
根据选定的规划方案,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并进行社会、经济
和环境等多准则综合评价,最终确定水资源规划方案。对选择的规
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实际上是把它实施后与实施前进行比较,来
确定可能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
(8)成果审查与实施 依据前面所提出的推荐方案,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
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研究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实
施方案与管理模式。另外,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水资源
根据规划的对象和要求,水资源规划可分为:
(1)江河流域水资源规划
(2)地区水资源规划
(3)跨流域调水规划
(4)专业水资源规划
(5)水资源综合规划
17
(1)江河流域水资源规划
1)定义:以整个河流流域为对象的水资源规划,也称流域规划。
流域水资源规划是指以整个江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的水资源规划,
21
(4)专业水资源规划
定义:专项水资源规划是指以流域或地区的某一专项水资源任务
为对象或对某一行业所作的水资源规划。
这类规划针对性比较强,就是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开展,但在规
划时,不能仅盯住要讨论的专门问题,还要考虑对区域(或流域) 的影响以及区域(或流域)水资源利用总体战略。
例如,流域或地区的防洪规划、水力发电规划、灌溉规划、航运
(1)流动性水资源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自然资源。这是因为所有 的水都是流动的,不仅如此,自然界中得到大气水、地表水、地下 水等各种形态的水体的水文循环的过程中还可以相互转化。因此, 水资源难以按地区或城乡的界限硬性分割,而只按流域、自然单元 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
4
(2)可再生性 地球上存在着复杂的、大体以年为周期的水循环,当年水资源的 耗用或流逝,又为来年的大气降水所补给,形成了资源消耗和补给 间的循环性,使得水资源不同于矿产资源,而成为一种具有可再生 性和可供永续开发利用的资源。 (3)多用途性 水资源是具有多种用途的自然资源。水量、水能、水体均各有用 途。人们对水的利用十分广泛,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 水等三类,具体的用水部门有:1)居民生活用水;2)农业生产用 水;3)工业生产用水;4)水力发电用水;5)船、筏水运用水;6) 水产养殖用水;7)生态环境用水 (4)公共性 许多部门都需要利用水,这就是水资源具有公共性。《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引 水、截(蓄)水、排水,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
9
6.水资源规划——工作流程
10
(1)确定规划目标
确立规划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后面制定具体方案或措施的依据。
规划目标往往要根据规划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要来制定。
(2)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1)水资源规划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料、 水文气象资料、地质资料、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以及地形地貌资料
旅游、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内容。
18
4)规划的重点:制定河流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的总体方案,确定诸如
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工程的初步轮廓以及一些关键
性工程的位置和工程规模,通过方案比较选定实施方案和开发程序
(2)地区水资源规划
1)定义:是以行政区或经济区为对象的水资源规划。
地区水资源规划是指以行政区或经济区、工程影响区为对象的水
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1.3城市水资源
1.城市水资源的定义:
城市水资源是指一切可被城市利用的天然淡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
2.水资源规划的原则: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人工调节与经济合
理等基本原则。
3.水资源规划的目的: 水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合理评价、分配和调度水资源,支持经济社
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以做到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并达到 水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相互协调的目标。
7
4.水资源规划的发展历程:
条件的变化,并拟定规划任务、规划目标。
③拟定开发治理初步方案。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水、需电要求,研究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探讨水资源开发治理对社会、经济和环境 等的影响,拟定初步可行方案。
15
④比选方案,提出规划成果。针对初选方案,结合水工设计,进行水
文计算、水利计算、工程量和投资估算、效益分析和对环境影响的
对后代人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20
2)定义二:也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调水)工
程,以达到在地区间调剂水量盈亏为目的的水资源规划。
跨流域引水,关系到相邻地区工农业的发展,涉及到有关流域的
水资源重新分配和可能引起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生态变化。因此,必
须全面考虑跨流域的水量平衡关系,综合协调地区间、经济部门间 可能产生的矛盾和环境质量可能变坏而引起的影响。引水工程方案 的选择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流域规划或地区规划相似。
内容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与多目标规划等。
8
5.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意义:
(1)水资源规划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水资源规划是充分发挥水资源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水资源规划手段,分析当前所面临 的主要水问题,同时提出可行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使得水资源 分配既能维持或改善生态系统状况,又能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 益。 (3)水资源规划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国水利工作正处于四个转变的过渡时期: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 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 济的观念向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转变;从对水资源的无节 制开发利用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合理开采转变。
等。
2)资料的精度和详细程度要根据规划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和规划目 标要求而定。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包 括资料的归并、分类、可靠性检验以及资料的合理插补等。 3)在资料整理后,还要进行资料分析,这便于查明规划区域内所 存在的问题,并与水资源规划目标进行相互比较和对照。
11
(3)区划工作
(1)19世纪以前人类对水资源的规划即已开展,
(2)到20世纪初逐步从定性走向定量。20年代,美国学者首先
提出应用数理统计理论进行调节计算的经验方法,此后苏联学者使
其形成了较完整的水资源规划数理统计方法。
(3)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水资源数学规划方
法,即以数学表达式来描述水资源系统特征及开发利用中相互依赖 和制约的关系,并求出为某一目标(或多目标)服务的最优解,其
(5)水资源供需分析
水资源供需分析就是在分析流域水资源特性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
础上,结合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预测不同水平年流域供水量、 需水量,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提出缓解主要缺水地区和城市水资 源供需矛盾的途径。
(6)拟定和制定规划方案
根据规划目标、要求和资料的收集情况,拟定规划方案。拟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