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临床表现
二、全身表现 (一)发热 与肠道炎症活动及继发感染有关。间 歇性低热或中度热常见。 (二)营养障碍 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维生素缺 乏等。
临床表现
三、肠外表现 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粘 膜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并发症
肠梗阻最常见(40%),其次是腹腔 内脓肿。肛门区和直肠病变、瘘管、中毒 性巨结肠和癌变等,国内相对少见。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粪便可检出血吸虫卵 或孵化毛蚴阳性。可有肝脾肿大,血中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有效的抗血吸虫 病治疗后症状好转。
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克罗恩病 可发生于自食管到肛门的任何胃肠道 部位,但以回肠末段和右半结肠最为多见。 五、大肠癌 直肠指诊可能触及肿块,内镜检查和 活组织检查可予鉴别。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肠易激综合征 粪中可有大量粘液,但无脓血,结肠 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慢性疾病,症状缓 解并非判断疗效的可靠依据。治疗必须延 长至结肠镜检查和X现检查所见病变完全 消失为止。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均应 卧床休息,其他一般病例也应适当休息, 注意劳逸结合。 2、镇静: 3、饮食:在急性发作期与暴发型病例,饮 食应限于无渣半流质。忌食牛乳和乳制品。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二)腹泻 常见(70%-90%),多数每日大便 2-6次,一般无脓血或粘液,如直肠受累 可由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三)腹部包块 约见于10%-20%患者,多位于右下 腹或脐周。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四)瘘管形成 为本病的临床特征之一。 (五)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包括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形成及 肛裂等病变。
预后
轻型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较好,急性暴发 型、有并发症及年龄超过60岁者预后不良。
第二节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 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 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好 发于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泻、 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 等肠外表现,不易根治。
病理
病变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可延 伸到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 活动期粘膜呈弥漫性炎症发应。炎症 一般限于粘膜与粘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 可形成炎性息肉,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 者发生数急骤。病情轻重 不一。易反复发作,发作的诱因有精神刺 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贫血常见,与失血、骨髓抑制以及铁、 叶酸和维生素B12 等吸收减少有关。白细 胞常增高,血沉增快。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二、X线检查 胃肠道钡餐造影能了解末端回肠或其 他小肠的病变和范围。 鹅卵石征等X线征象,病变呈阶段性分 布。跳跃征、线样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三、结肠镜检查 病变呈阶段性分布,可见粘膜充血、 水肿、溃疡、肠腔狭窄及鹅卵石征等不同 表现。 病变处活检可在粘膜固有层发现非干 酪坏死性肉芽肿或大量淋巴细胞聚集。
二、粪便检查 肉眼检查常见血、脓和粘液。涂片镜 检可见红、白细胞。检查内容包括: 1、常规致病菌培养 ; 2、取新鲜粪便,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 包囊; 3、血吸虫卵孵化以排除血吸虫病。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三、自身抗体检测 外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NA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是 UC和CD地相对特异性抗体。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四、结肠镜检查 是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但在急性期重型患者应暂缓进行,以防穿 孔。 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并确 定病变范围和摘除较大的假性息肉。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X线钡剂灌肠检查 X线征:1、粘膜粗乱及颗粒样改变 2、多发性浅溃疡 3、结肠袋消失 重型或暴发型病例一般不宜作钡剂灌 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 肠。
第八章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环境因素 二、遗传因素 三、感染因素 四、免疫因素
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
U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 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 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 作。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包括慢性腹泻, 血、脓和粘液便,以及腹痛、不同程度的 全身症状,反复发作的趋势;大便常规和 培养不少于3次;无病原体发现,内镜检查 及X线钡剂灌肠显示结肠炎病变,伴有溃 疡形成。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慢性细菌性痢疾 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史,可分离出痢 疾杆菌,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二、阿米巴肠炎 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溃疡间的粘 膜多属正常。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或包囊。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治疗
二、药物治疗 1、轻型: (2)如无效,且病变部位较低者,可改用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0-100mg,保留 灌肠,1-2次/d
治疗
二、药物治疗 1、轻型: (3)如灌肠效果不好,或病变范围较广者, 改为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30-40mg/d。
治疗
二、药物治疗 2、中型: 一般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40mg/d, 大多于2-3周后可见效,症状控制后再逐 渐减量。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一)腹泻 血性腹泻为最主要的症状,粪中含血、 脓和粘液。较轻者每日2-4次,严重者 可达10-30次,粪便呈血水样。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二)腹痛 轻型患者可无腹痛。疼痛性质为阵发 性痉挛性绞痛,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 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三)其他症状 有上腹饱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 等。
治疗
一、一般治疗 4、腹痛、腹泻:抗胆碱能或其他抗腹泻药 物,但要注意大剂量可能诱发中毒性巨结 肠。 5、治疗贫血:可按病情给予输血、补充铁 剂等。 6、补液: 7、抗生素治疗:
治疗
二、药物治疗 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SASP和5- ASA为目前控制本病最有效的药物。
治疗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方案选择: 1、轻型: (1)先用SASP或5-ASA,逐渐将剂量增 加到3-4g/d,分3-4此口服,直肠炎者 可用栓剂;
治疗
三、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指征: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 型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 科治疗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状者。
治疗
三、手术治疗 择期手术指征: 1、并发结肠癌变 2、慢性持续型病例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而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虽然用糖皮质激素 可控制病情但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太大不 能耐受者。
治疗
二、药物治疗 3、重型: 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一般静脉滴 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300mg/d或甲基强 的松龙48mg/d,并加用广谱抗生素。
治疗
二、药物治疗 4、维持巩固期的治疗: 应用皮质激素见效后应维持1-2周再逐渐减 量,开始时每7-10天减2.5-5mg,到每天 20mg后,继续服用6-8周后再逐步减量,在减 量过程中一旦复发,应尽快提高皮质激素的用量。 在减量过程中,可加用SASP或5ASA或免疫抑 制剂。
临床表现
四、临床分型 (一)临床类型 3、慢性持续型:病变范围广,症状持续半 年以上。 4、急性暴发型:最少见。 起病急骤,腹部和全身症状严重,易发 生大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临床表现
四、临床分型 (二)病情严重程度 轻型:最常见。腹泻每日4次以下。 重型:起病急骤,腹泻频繁。 中型: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但可在任何 时候发展为重度,甚至发生急性结肠扩张 和结肠穿孔。
并发症
二、直肠结肠癌变 多见于广泛性结肠炎、幼年起病而病 程漫长者。病程越长、范围越广、癌变越 多。 三、其他并发症 结肠大量出血、肠穿孔,肠梗阻较少 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检查 贫血常见,主要由失血和缺铁引起。 急性期常有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和 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四)体征 左下腹或全腹部常有压痛,伴有肠鸣 音亢进,常可触及如硬管状的降结肠或乙 状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 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 症。 轻型患者病例或在缓解期可无阳性体 征。
临床表现
二、全身表现 发热、脉速、失水;消瘦、贫血、低 蛋白血症等。
临床表现
四、临床分型 (三)病变范围 直肠炎 直肠乙状结肠炎 左半结肠炎 广泛性或全结肠炎 区域性结肠炎:罕见
临床表现
四、临床分型 (四)病情分期 活动期 缓解期
并发症
多发生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病人。 一、中毒性巨结肠 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溃疡型结肠炎 患者。 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 药物或阿片类制剂而诱发。 预后很差。
病理
大体形态上的特点: 1、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不呈连续性 2、粘膜溃疡的特点:鹅卵石样外观 3、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肠壁增厚变硬,肠 腔狭窄。
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隐匿,病程呈慢性,活动期 和缓解期长短不一,相互交替出现,反复 发作中呈渐进式进展。少数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一)腹痛 常见(50%-90%),多位于右下腹 或脐周,与末端回肠病变有关,常于进餐 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
临床表现
三、肠外表现 外周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 脓皮病、口腔复发性溃疡等。 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 硬化性胆管炎等,可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存。
临床表现
四、临床分型 (一)临床类型 1、初发型:指首次发病者 2、慢性复发型:最多见。 本型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发作期与 缓解期交替,但易复发,预后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