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组分体系相图的制备实验报告

三组分体系相图的制备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二)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2.10.17 成绩:
班级:石工11-12班学号:11021579 姓名张伟教师:王增宝
同组者:李云浩赵红帅
三组分体系相图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制备等温、等压下苯-水-乙醇三组分体系相图。

二、实验原理
三组分体系的组成可用等边三角坐标表示。

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代表纯组分A、B和C。

则AB线上各点相当于A和B组分的混合体系,BC线上各点相当于B和C组分的混合体系,AC线上各点相当于A和C组分的混合体系。

在苯-水-乙醇三组分体系中,苯与水是部分互溶的,而乙醇和苯、乙醇和水都是完全互溶的。

设由一定量的苯和水组成一个体系,其组成为K,此体系分为两项:一相为水相,一项为苯相。

当在体系中加入乙醇时,体系的总组成沿AK 线移至N点。

此时乙醇溶于水相及苯相,同时乙醇促进苯与水互溶,故此体系由两个分别含有三个组分的液相组成,但这两个液相的组成不同。

若分别用b1、c1表示这两个平衡的液相的组成,此两点的连线称为连系线,这两个溶液称为共轭溶液。

代表液-液平衡体系中所有共轭液相组成点的连线称为溶解度曲线(如图1-1)。

曲线以下区域为两相共存区,其余部分为均相区。

此图称为含一对部分互溶组分的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相图。

图1-1 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相图
按照相律,三组分相图要画在平面上,必须规定两个独立变量。

本实验中,它们分别是温度(为室温)和压力(为大气压)。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仪器
25ml酸式滴定管2支、5ml移液管1支、50ml带盖锥形瓶8个。

2、药品
苯(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取8个干燥的5毫升带盖锥形瓶,按照记录表格中的规定提及用滴定管即移液管配制六种不同浓度的苯乙醇溶液,即两种不同浓度的水乙醇溶液。

2、用滴定管向已配好的水-乙醇溶液中滴苯,至清液变浑浊,记录此时每种清液中水的体积。

滴定时必须充分摇荡,同时注意动作迅速,尽量避免由于苯、乙醇的挥发而引起的误差。

3、读取室温。

4、记录表格。

五、实验数据
表1-2 溶解度曲线有关数据记录表
室温:22℃
溶液编号
体积(ml)
苯水乙醇
1 0.10 3.50 1.50
2 0.21 2.50 2.50
3 1.00 2.73 5.00
4 1.50 1.50 4.00
5 2.50 1.04 3.50
6 3.00 0.55 2.50
7 3.50 0.37 1.50
8 4.00 0.15 1.00
六、数据处理
将各溶液滴定终点时各组分的体积,根据它们在实验温度下的密度(查附录二和附录三)换算为质量,求出各溶液滴定终点时的质量分数或质量分数的浓度。

求出各溶液滴定终点时的质量分数或质量分数的浓度。

将所得的点及笨与水的相互溶解的点(见附录一)绘于三角坐标纸上,并将各点连成平滑曲线。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下:
已知苯、水、乙醇的体积,参照附录二、附录三以及其中的公式,可求出各自的密度,再换算为质量。

公式为:d =A +B+Ct2+Dt3
式中:d -密度(g/cm3);
t -温度(℃),。

实验中t=22℃
可得水的密度d(水)=0.9983g/cm3,
d(苯)=0.876509g/cm3
d(乙醇)=0.79032g/cm3
表1-3 溶解度曲线数据处理表
溶液编号
体积(ml)质量(g)质量百分数(%)苯水乙醇苯水乙醇合计苯水乙醇
1 0.10 3.50 1.50 0.088 3.494 1.185 4.767 1.85 73.30 24.86
2 0.21 2.50 2.50 0.18
3 2.496 1.976 4.655 3.93 53.62 42.45
3 1.00 2.73 5.00 0.877 2.725 3.95 7.552 11.61 36.08 52.31
4 1.50 1.50 4.00 1.31
5 1.497 3.161 5.973 22.02 25.0
6 52.92
5 2.50 1.04 3.50 2.191 1.038 2.76
6 5.995 36.55 17.31 46.14
6 3.00 0.55 2.50 2.630 0.549 1.975 5.154 51.03 10.65 38.32
7 3.50 0.37 1.50 3.068 0.369 1.185 4.622 66.38 7.98 25.64
8 4.00 0.15 1.00 3.506 0.150 0.790 4.446 78.85 3.38 17.77
例如
对第一组数据进行处理
m(苯)=0.876509g/cm3×0.10ml=0.088g
m(水)=0.9983g/cm3×3.50ml=3.494g
m(乙醇)=0.79032g/cm3×1.50ml=1.185 g
m= m(苯)+m(水)+m(乙醇)=4.767g
w(苯)=0.088g/4.767g×100%=1.85%
w(水)=3.494g/4.767g×100%=73.30%
w(乙醇)=1.185g/4.767g×100%=24.86%
七、注意事项
1、用蒸馏水瓶将蒸馏水倒入酸式滴定管,并记录初始刻度值;
2、用烧杯量取30mL苯倒入酸式滴定管中,待用;
3、实验完毕,酸式滴定管中的苯回收至原瓶中;
4、锥形瓶中的废液倒入废液桶中,把锥形瓶冲洗干净,放入烘干箱烘干,
再换上8个烘干瓶摆好。

八思考题
1.本实验所用的滴定管(盛苯的)、锥形瓶、移液管等为什么必须干燥?
答::由于本实验对数据要求比较精确,微小的误差就会对实验产生较
大的误影响,会影响三组分体系相图的绘制。

因此,实验前将滴定管(盛苯
的)、锥形瓶、移液管等干燥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果上述仪器不干燥,会使苯,水和乙醇质量有所误差,影响三相体系图的绘
制和实验结果精度。

2.当体系组成分别在溶解度曲线上方及下方时,这两个体系的相数有什么不同?在本实验中是如何判断体系总组成正处于溶解度曲线上的?此
时为几相?
答:在溶解度曲线上方时,体系为均相,相数为1,在溶解度曲线下方时,体系的相数为2;溶液刚出现浑浊时体系总组成正处于溶解度曲线上,
此时为单相。

3.温度升高,体系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本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防止温度变化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答: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增大,三组分体系溶解度曲线会下降,曲线包围面积变小。

实验时应尽量避免用手接触溶液附近的容器壁,避免用手捂住容器,防止因温度升高而影响实验结果;还有滴定时动作要迅速,减少震荡时因乙醇等挥发的影响。

九、实验小结
通过这次“三组分体系相图的制备”的实验,我学会了如何制备在等温等压下苯—水—乙醇三组分体系相图的方法,掌握了移液管量取液体的操作和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细心和耐心,再往水和乙醇混合溶液中滴加苯时,要不断摇晃小锥形瓶。

千万不要因粗心失误引入人为误差。

动手操作能力是慢慢锻炼出来的,希望在以后的实验中也会不断总结,逐渐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