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伙伴在和煦的春风中,你曾观察过一朵鲜花的绽放吗?在葱翠的树冠下,你曾观察过一只夏蝉的飞行吗?在清澈的溪水中,你曾观察过一条鱼儿的游动吗?走进本单元,我们体验到观察的乐趣:不同的花儿开放时间不同,若按开花时间依次种植,便拥有了“花钟”;蜜蜂能从四公里外的地方飞回来,是个认路小能手;小虾在缸中自在生活,但是搏斗起来非常激烈。
通过留心观察,我们不仅发现了大自然的奥秘,还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3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获得的各种发现,旨在引导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习作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小实验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花钟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1.认识本单元26个生字,会写25个字,会写4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2课时蜜蜂课文以第一人称写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默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读懂课文的内容,感受观察和发现带来的乐趣。
4.能体会并积累课文中生动、准确的词句,能借鉴课文的表达仿写句子。
2课时小虾通过对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1课时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本单元习作安排的是向别人介绍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学习用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介绍实验过程。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
并尝试用修稿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交流如何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滁州西涧》。
2课时词句段运用学习例句中描述生活现象,提出思考问题的写法;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日积月累唐诗《滁州西涧》。
13花钟 文本分析 《花钟》一文主要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并探究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时开放的奥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阅读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为此,本设计以“花钟”为线索组织学生品读课文,通过“精细研读,品味花美”“自主合作,探究原因”“创设情境,感悟奇妙”等环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优美、写法的奇妙。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初步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
注重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表达形式,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促使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芬、芳”等9个生字,会写“斗、芬”等13个字,会写“争奇斗艳、芬芳”等23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1、2自然段的大意。
4.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2.了解关于花朵开放时间的有趣现象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拟人句上在表达上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1.认识“芬、芳”等9个生字,会写“斗、芬”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1.锻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好长句子,将课文读通顺。
3.理清本课条理,概括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鲜花图片,教师创设情境。
导语:看,一枝枝迎春花正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美丽的栀子花绽开它们灿烂的笑脸,一朵朵菊花怒放于秋霜之中,梅花在风雪中飘来阵阵清香。
透过鲜花我们仿佛看到了时间的影子,鲜花与时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花钟》,一探究竟吧!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你们能从文中找出什么是“花钟”吗?预设:花钟是什么样的?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提示初读要求。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圈出生字词。
(2)读通课文语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组出示文中的词语,交流发现并掌握识记方法。
第一组词语:淡雅艳丽苏醒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含笑一现①放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这些词语虽然不带花字,却都描写了花。
)②齐读词语。
注意“斗”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dǒu”,组词“星斗、斗转星移”。
③出示万寿菊含苞欲放和欣然怒放的图片,对比理解“欣然怒放”。
(花完全开放,愉快地盛开。
)小结:我们写作文时,要仔细观察,看清事物的特点,再选择恰当的词语来形容。
第二组词语:淡雅、艳丽①男女生各读一个词。
②再看看这组词,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③出示蔷薇和昙花的图片,辨析理解这两个词。
(颜色素净雅致的花可用“淡雅”来形容,颜色浓艳的花可用“艳丽”来形容。
)④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淡雅”或“艳丽”的?第三组词语:干燥灼伤适宜吻合①分组读、接力读,读准生字的字音。
②(课件出示沙滩图)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图中信息,识记生字“燥、灼、适”;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
第四组词语:争奇斗.艳芬芳..一天之内.万寿.菊苏醒..组.成..强.烈展示.昆.虫修建①放声读一读,再观察词语中加点字的结构、字形特点,交流每个字的书写注意点。
②教师示范书写,或播放生字书写视频,点拨书写要点。
◆书写指导:[芬]“艹”的横不宜太长;“分”的撇捺要写得舒展些。
[寿] 3横间距均匀、长短不等,中间的横最短,撇起笔在竖中线,宜长;“寸”的竖钩起笔在横中线上。
[苏]“艹”的横不宜太长;“办”的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撇起笔在竖中线上,且向左下长伸,左右两点相呼应。
[修]“亻”撇短竖长;中间短竖不宜长;右上折文要写得舒展,下面3撇宜挺,走向一致,且依次渐长,间距均匀,纵向对齐。
[组]左稍高右稍矮,左右同宽。
“纟”的提托住上部;“且”左竖写在竖中线上,横折的横稍短,内横不写满,且间距均匀,末横稍长。
③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部分长句子的朗读指导,纠正字音,指导正确的停顿方法。
①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②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③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
④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质疑思考:读完课文后,你知道课文是如何给我们介绍花钟的吗?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进行概述。
(1)出示花钟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对花钟的印象。
过渡:瞧,这圆圆的花圃上,种植了各种各样的鲜花,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依次开放,你只要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现在大致是几点钟。
你觉得这面花钟怎么样?(很有趣,很神奇,修建花钟的人很有想法……)(2)适时补充介绍“林奈花钟”的相关资料。
林奈花钟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开花都有一定的时间,它们受制于生物钟。
植物的生物钟可以控制花的开放、香味和花蜜的产生、树根汁液的分泌、树叶的休眠等的生物化学活性。
鲜花按序开放也许是为了吸引不同时间活动的传粉者,如白天开花的植物吸引蜜蜂、蝴蝶和小鸟;夜间开花的植物吸引飞蛾和蝙蝠。
人们把林奈的这一发现称为“花钟”,花钟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而将其组成一个报道时间的时钟,另一种是将花卉组成钟盘,报道时间,又称园艺钟。
(3)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体会“花钟”的有趣。
2.再次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除了给我们介绍了花钟的小知识之外,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1)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明确:第1自然段: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第2自然段:列举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种原因。
第3自然段:写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花钟”。
(2)读一读课本上泡泡框内的提示语,找出这两句话。
学生找出后,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这两个自然段中(第1、2自然段),各有哪句话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呢?明确:第1自然段: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这句话是本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第2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这个问句,起到激发读者兴趣、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文进而归纳解释花儿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小结:有的段落开头第一句或其中一句能概括该段的大意,这一句叫作“关键句”,也叫“中心句”。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这种方法叫抓中心句/关键句法。
(3)试着把各段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填空:本文主要写了作者留心观察后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说明了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和人们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花钟”的事。
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过渡:植物学家修建“花钟”是受到什么的启示?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必须深入到课文中去探究和发现。
同学们,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1.学生继续搜集各种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比较一下谁搜集的资料更加翔实,为下节课的拓展活动作准备。
2.选择几个本课的生词写一段话。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法,在仿写句子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以及“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