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观光小火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〇一八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概况 (2)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5)第三章市场预测 (6)3.1区域旅游布局规划 (6)3.2旅游资源概况 (6)3.3游客量预测 (6)第四章工程现状评价 (7)4.1项目区概况 (7)4.2工程沿线概况 (7)第五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10)5.1发展定位 (10)5.2建设内容与规模 (10)第六章采用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11)6.1设计规范 (11)6.2技术标准 (11)第七章工程建设方案 (12)7.1总体方案 (12)7.2机车车辆 (12)7.3线路建设 (14)7.4站场 (23)7.5运输组织 (27)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29)8.1大气环境质量 (29)8.2交通噪声 (29)8.3振动环境质量 (29)8.4固体废弃物影响 (29)8.5水土流失影响 (30)第九章节能分析及评价 (31)9.1路灯照明 (31)9.2交通设施 (31)9.3燃油节约 (31)9.4电气耗能分析 (33)第十章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34)10.1执行标准及规范 (34)10.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35)10.3安全性生产防范措施 (36)10.4劳动保护 (37)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38)11.1组织机构与管理 (38)11.2人力资源配置 (40)11.3人员培训 (40)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2)12.1建设工期 (42)12.2实施进度计划安排 (42)第十三章工程招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43)13.1工程招标 (43)第十四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5)14.1估算范围 (45)14.2主要编制依据 (45)14.3各项工程静态投资检算及费用的编制 (46)14.4.基本预备费 (50)14.5.动态估算费用 (50)14.6.机车车辆购置费 (50)14.7.铺底流动资金 (50)14.8.估算总额及技术经济指标 (50)14.9.其他 (51)第十五章效益分析 (53)15.1经济效益 (53)15.2社会效益 (56)第十六章项目风险分析 (70)16.1风险分析概况 (70)16.2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估计与评价 (70)16.3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72)16.4风险结论 (73)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74)17.1项目结论 (74)17.2项目建议 (74)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旅游观光小火车项目1.1.2建设单位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2、《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4、《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5、《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2012);6、《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7、《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8、《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9、《地面窄轨铁路设计手册》湖南省煤矿设计院编;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2、其他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大量增加,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特别是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将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至此,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的决定》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
**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点多线长的实际,**省加大了不同规模、不同地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以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项目区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游客量迅速增长。
景观小火车作为景区的特色交通工具,在承担客运功能的同时,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景观小火车能够整合景区的多个景点,尤其对于规模大的景区,景观小火车是提升各景点交通可达性的有效工具;景观小火车沿途的旅游景观设计丰富且富于变化,移步换景,给游客视觉饕餮大餐;景观小火车沿途可设风景观光站,风景观光站除配备必要的旅游设施外,还可设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和项目;景观小火车可与其他交通工具有效配合,有效组织景区的交通体系,实现景点间的无缝对接;景观小火车赋予游客一段轻松奢华的旅程体验。
景观小火车能有助于游客进一步了解景区文化,宣传景区,加快景区旅游发展速度,助力全面小康。
同时项目建设实施将发挥道路的网络效应,进一步充实**路网系统,完善区域配套设施。
本项目建设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1.2项目概况1.2.1项目建设地点1.2.2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总线路长度为9.91Km,桥梁五座,共2070m,车辆最高可购置16组,车站建设8座。
81.2.3主要建设条件项目区进出交通便利,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诸如水泥、砂碎石等当地均能采购,运距较短。
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适合施工建设。
项目地块周边水、电等基础设施均已到位,供应充足,可直接为本项目使用。
1.2.4项目实施期限项目实施期限拟定为12个月(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
1.2.5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8159.9万元,其中静态投资为16485.83万元,设备购置费为1500万元,基本预备费为1498.71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74.1万元。
资金来源主要为多渠道筹资,其中银行贷款7107万元。
1.2.6项目效益本项目实施后,可为景区增添旅游服务项目,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项目的实施不但将给项目本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将带动周边区域其他经济的发展,有效促进区域群众增收,有利于推进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1.2.7产业政策分析本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鼓励类第34款“旅游业”第2条“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和第3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产业政策。
1.2.8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表1-1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表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近年来,**市强力推进全域旅游持续深化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品牌宣传影响持续扩大,旅游服务环境更加优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项目建设有利于丰富景区旅游资源中国作为世界铁路大国之一,自1876年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建成至今,已经有120多年的发展史。
火车是初期工业文明初期的标志性元素,是充斥压力感的现代人难以割舍的记忆。
在拥有丰富的红色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的**景区建设观光小火车旅游项目,使景区拥有了工业文明 1.0时代的记忆。
铜**旅游观光小火车项目本身就是一项旅游项目,项目建设不但与区域旅游基调吻合,还将进一步丰富区域旅游资源,壮大旅游事业。
(2)项目建设有利于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内多处有吸引力的景点,如旅游小镇、滑雪场,相互间的距离一般为2至3公里。
区内交通主要依靠贯通镇内道路。
据预测,到2020年景区年接待旅游人数将达到800万人次,届时道路的通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有可能造成交通拥挤,旅游旺季甚至造成交通瘫痪。
观光小火车旅游项目将建设一条运输轨道,本项目既是慢速火车游览体验项目,也是游客通行于各景点间的同行工具。
项目的建成将改善景区的交通环境,为游客的出行提供高品质的便利,是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3)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观光小火车旅游项目将建设旅游道路、安装旅游车辆、建设车站等。
本项目项目实施将吸引很大一部分游客前往参观旅游,感受红色文化、观光自然风景,有效提升景区品质,提高景区知名度,进一步吸引游客聚集,有利于推动挖掘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力度,把旅游事业做大做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三章市场预测3.1区域旅游布局规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市根据自己市域实际情况,以“文化生态”为核心、“养生度假”为主题、“产品集群”为载体、“旅游富民”为目标,以**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坚持“大景区、大田园、大休闲”的理念,在**区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实现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互相融合,搭建“景区即田园,田园即景区”的旅游大格局。
根据**的旅游资源概况、客源市场、交通现状,以及各村镇的产业发展特点,确定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心两翼多点”。
3.2旅游资源概况略3.3游客量预测区域景区的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
且随着镇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群众对旅游服务需求日益增长;随着人口增加,需求总量会有所增长。
项目完成后,镇旅游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基础设施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人数将愈来愈多。
根据镇现统计旅游人次以及镇区实际情况,运用指数函数模型预测方法预测**未来几年游客人数,预计到2030年游客人次可达近500万人次/年。
第四章工程现状评价4.1项目区概况4.1.1自然条件略4.1.2经济政策条件略4.1.3旅游资源条件略4.2工程沿线概况4.2.1线路选择的原则和要求1、以节约投资为主,充分保持景区原有风格及资源本质;2、符合景区规划,充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有利于长远发展,合理布置,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3、应结合现有自然环境,尽量减少拆迁移民,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4、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态,有利于保护风景区和文物古迹;5、与当地民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发生冲突,能得到当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4.2.2线路现状1、场地地形本项目位于**镇。
地形东南低西北高,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山间洼地、盆地、坪地星罗棋布。
2、征地拆迁情况拟建项目涉及部分征地拆迁,主要为房屋电杆征迁,已由政府部门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