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建议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建议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建议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祝人家工作顺利】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为加强管理,1988年,1989年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补充通知》,进一步明确、规范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特别是,自1996年两部委联合发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正轨。

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开始为下岗失务,根据职能(哈编字[2004]329号),开展为下岗失业人员、
业、社会流动职工提供档案托管服
流动
人员保存档
案并提供相应服务。

从 2005 年起,开始 接收哈尔滨市国有企业并轨改制的职工 档案,该档案由企业到失业保险中心审 核失业待遇后送至我中心统一管理。

从 2005年 10 月以来,共为 35 万人次职工 提供过档案托管服务。

根据近年来档案 管理的实践,本文着重探讨流动人员人 事档案管理出现的
中国论文网 /8/view-
12982649.htm
1. 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移交不及时 有的单位对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 认识,用人制度不规范,考核、档案工 资晋升、评定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 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这给 办理参加社会保险、职称评定、退休、 出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和办理流动手续 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离岗的
找”人员和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 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普遍存在,在这 些流动人员档案中,有些没有及时移交 专业档案保管机构,有些没有人事权限 些问题及建议 两不
2. “弃档”现象较严
造成“弃档 ”现象的原因较多也较为 复杂,通过对中心管理档案的分析,以 下几种情况较多。

(1)用人观念的变化,使人事档案 作用逐步淡化。

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民 营企业快速发展, 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 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 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 越来越忽略对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的关 注。

调查显示: 有 68%的被访者认为人 事档案在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 用不大。

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面试方 式、 ”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 ”的方式评 价聘用员工。

这将在录用源头给人事管 理留
复建档的问题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 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 齐全、手续不完备、档案材料归档不及 时等情况出现。

如何处置这些档案,一 直是困扰档案管理者的难题。

重,原因复杂
市公司越 漏洞
2)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断档、重
时有发生。

户籍管理体制的松动和用人单位地域观念的淡化,为人员合理流动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有些人甚至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

由于敢于不顾组织是否同意而跳槽的人,多数是市场急需的人才,有的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对跳槽的人采取扣留档案的办法“挽留”人才,造成了流动人员“人质档案”现象屡见不鲜,“人质档案”在原单位被长时间搁置,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而新用人单位在当地人事部门重新建档,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档、重复建档的问题。

(3)人事档案保管机构以营利为目的。

据了解,现有的人事档案保管机构,均为盈利性机构,以营利为目的。

因此,现行的人事代理费收取较高。

档案的保管部门,应充分体现公共服务职责,逐渐减少收取代理费用。

物价部门必须严格监管,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财政部门在资金上应当向档案保管
机构倾斜,给与必需的补助。

3.各收档部门恶性竞争严重,管理混
按原劳动部颁发的《职业介绍规定》(劳部发〔1995〕408 号)、《职业介绍服务规程(试行)》(劳部发〔1998〕1 号)、《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0 号)、《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7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8 号令)均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服务范围中包括“保管档案”及“从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业务”。

但从2008 年起,社保局社服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企业职工托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各区存档部门均打破原有存档范围限制,互相之间恶意竞争、争抢档案资源
4.档案分散造成企业劳资办事
心、
不便近期,部分在我中心存档的并轨改制企业的劳资人员反映,其在一个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档案被要求存在不同的地方,导致他们对职工的后续服务工作不方便进行,职工查找档案得到不
同的地方去查找,企业劳资人员办理档案业务
也得去跑好几个地方才能办完。

从2008 年3 月起,我中心存档人员退休需到局机关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办理退休手续,我中心只负责申报登记及档案移交工作,但经办几年来,因办理手续需要到几个不同部门,给存档人员造成较多麻烦。

5.人事代理缺少特色服务目前人事代理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6.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有待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要做到定期培训与平时学习相结合,每年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专题培训,为他们提供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高新知识的机会。

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与 务素质,提倡创新能力与对传统精华的 继承相结合。

高效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以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和人事档案事业发展的需 要。

7. 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建 议 在人才合理流动的前提下,必须强 化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以确保 其完整性、真实性。

(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 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氛围 广泛宣传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
人员 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机制,定期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 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
(2)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 策法规。

一是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 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 全国(至少是全省)统一的法律法规, 杜绝各自为阵的现象。

二是加强对企事 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人才 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 中介机构从事人事代理和人事档案管理 以及学合理、精 。

要加强领导, bo
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3)创新人事服务形式。

要不断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经常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新要求,树立人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变过去“守摊式”服务为“开发式”服务,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认真做好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档案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4)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组织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要本着对流动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与协调,明确各自的人事档案管理范围强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应以服务为主,应充分体现公共服务职责,逐渐减少收取代理费用。

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财政部门在资金上应当向档案保管机构倾斜,给与必需的补助,发挥好档案托管机构的作用。

(5)建议将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职工档
案在失业保险中心审核失业待遇后统一到专业存档部门进行托管,以确保其企业职工档案集中管理,方便企业职工及劳资人员办理档案业务,为存档人员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