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利器欧阳少迅新媒体时代,众多融媒体形式的传媒机构纷纷成立,原因就是手机客户端使用者越来越普及,小到孩子大到老人,都在一个无形的掌上信息世界中,无法逃脱。
而刚刚从传统媒体中转型而来的媒体人开始正视自身行业的这种大变化,纸媒、电视、广播、网站和微平台的媒体人开始关注如何使用手机这种还在日新月异不断升级改进中的通讯设备,为广大受众带来更好的信息服务。
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皆为传播者。
所以身处媒体机构,如果不懂得也不擅于利用手中的这部手机为受众带来可视化信息的话,就真不能算是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人了。
一、手机只是手机吗从砖头形大哥大开始到如今的智能化手机使用,我们只花去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变化最大的科技在于手机的显示技术精细逼真,手机的功能更多样化生活化,而且使用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最早的手机只能通话,随后开始有了文字的信息显示,再到后来有了图文,如今音、视、图、文已经全部俱备,还开发出了更多更广的用途,如投影、直播、远程等等。
但各位是否意识到,手机在科技上的变化就像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出现报纸一样,随后我们又有了广播,然后又有了电视、后来出现了网络。
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尽管传统媒体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它却与手机的发展轨迹是如此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手机的发展在时间上更快速。
这充分说明了做为一个传媒平台,在图、文、音、视上应完整具备,这是发展过程中需求的体现,也是从传统媒体转型到新媒体的必然,忽视这四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属于残缺媒体。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还发现,尽管如今的手机更加高智能化,却离不开我们的手掌心,它始终是以手机的这种概念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面向未来,即使我们拥有了更高科技的通讯方式,但一个可以全方位立体展示信息的平台终端仍然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在新媒体时代伊始,我们就要以手机客户端受众为主要服务对象了,这也就是我们要高度重视手机信息可视化的原因所在,也是如今我们走融媒体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
做为新媒体人,必然需要自己在采集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不要忘记了图、文、音、视这四大因素的存在必要性,这就给我们从业人员带来了一个新的考验。
反观我们手中的这部手机,在新闻信息的采集过程中,是否已经充分利用了自己手中的手机来保证达到自己所采集的信息的完整性。
这是必须时时提醒自己的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要求。
因为我们现在所工作的机构已经是融媒体了,融的就是这四个信息组成因素。
而做为官方新闻活动主体的领导者,也应明白,过去重大场面肩扛一台大摄像机就是一个大面子的时代也早已经过去了,很多重大新闻活动场合,手机恰恰成为了信息采集的主力设备,无论是现场录制还是现场直播,传统的大设备估计就只能使用在大型影视拍摄中了,相信不久时间,在两会、政府新闻发布现场等重大场合内,谁要是不拿着手机进行现场信息的采集和发布,都会感觉不好意思了。
对于传统摄像机制造行业也是如此,随着强大的新媒体时代的需求,越来越手机化的摄像装备也将大行其市,而谁先抢占这个市场的蛋糕,谁就是下一个当初的索尼公司或是松下公司。
这一点相信摄像器材行业的从业者们都应该到了警觉的时候了。
手机在新媒体时代,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手机,它是一个信息采集与发布的终端智能设备,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手中的手机也许并未自觉地引起广大终端客户的关注,但却是广大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人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如何开启手中利器智能手机时代,打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另一扇门,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源头,也是信息的接收者。
新媒体人该如何看待自己手中的利器呢?信息采集是新闻采访的种属概念,为何我在文中多次提到信息采集而不是新闻采访呢,这便是我要阐述的一个观念。
传统的新闻采访对于报纸来说可能是打几个电话,或是在现场对人与事的集中采写,最多再加上几张照片。
那么,一项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另外一半等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印时大功就告成。
对于电视记者来说,现场的拍摄就是采访,组合文字解说在电视中一播出就任务完成。
但对于新媒体人来说,这些都还不够。
首先是我们的服务群体是以手机终端客户为主,其次才是报纸、电视、广播的受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发布时间上的不平等,也许他们都是在同一时间内一同发布到各自平台上的,当然这其中报纸肯定是要慢半拍。
那么照此来说,又为何要分出个主次来呢?这的确是不一样的,以手机客户端的受众为主,那么你在表现方式上、表达形式上、图文排版上等等都将受此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总体表达特征。
就像你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的聊天与在手机中与朋友聊天一样,同样一个内容、一个意思,却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
通讯工具的不同必然造就了不同的表达模式,网络语言的诞生便是此种道理。
手机平台的这种信息传播也将形成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这是不可否认的,那么如何利用你手中的利器,就成为了关键。
新媒体人手中的手机是信息采集过程中的利器,你应该为自己找到这个绝对可以让自己花钱买到更好的智能手机的理由。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是怎样使用这部让你爱惜无比的手机了,这毕竟是一件智能消耗品,不充分利用即使是珍藏起来,相信过不了多久,它就是你的古董文物了。
而你因为不能好好利用它也会成为新媒体队伍中的古董。
那么,放下心来,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请把这几样功能都找出来,拍照功能、录音功能、录像功能。
正是如此,这三项功能将会是你的媒体人生涯中无法缺少的,拍摄功能可以让你的图片信息直接上传到融媒体中央厨房的信息采集平台里。
而录音功能不是简单把现场需要的采访对象的声音录下来,你甚至要将自己的腹稿以口头形式录下来,然后也可以立即就转成文字。
我想这个功能你将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到语音识别的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文字的产生。
是的,也许会有不断间隔的错误文字出现,不过你不必为此担心,这是你自己的语言和被部分错误转化的文字,相信在完成采集任务之后可以第一时间将其修改完善并上传送审。
录像功能是最考验传统纸媒与不常进行新闻电视拍摄者的一个问题,我会在后面的节点中为你做仔细的介绍,也许会有些帮助。
在这段文字里只是将传统媒体中走来的新媒体人在思想意识中先放入一个概念,要想把一个信息采集任务顺利完成,手中的手机是你的利器,而拍照、录音、摄像这三大功能就是你开启这个利器的三大法宝。
三、法宝在手可否无忧拥有怎样一部好手机,并不是我要重点介绍的,因为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没有得到相关赞助,不过一部性能与价格都可以让你犹豫好久才弄到手的利器,应该都是具备了功能极好的三大法宝了,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良好开头。
当我们的中央厨房需要“备菜”的时候,正是你考虑如何专心在采集信息时用好这些功能的时候,我之前已经提到过采集信息与新闻采访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种,后者是属。
而这两者的不同与区别也正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所在。
每一项信息采集任务都有一个主题,不妨举个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某位领导召开了一次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不仅涉及到了当地的民生,还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
OK,这个例子你不一定感兴趣,对的,会议新闻之前已经泛滥成灾了,以致于中央对此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性文件规定,这个例子可能也是你不大喜欢的事情。
但是也有一部分新媒体人却是很乐意的,这倒不是说会议新闻属于白捡的任务,可以用来顶任务数,而是这一部分新媒体人是从传统媒体走出来的,他们相当知晓任何一条信息其背后所隐藏的新闻线索。
正是有了这样的记者素质,这些人才算是真正入行了。
回到这个例子上来,你带去了你的利器,人也在现场,假设你是匆忙之间被指派来采访的,那么第一件事你想做什么?“当然是掏出你所说的利器啦,还不行动更待何时!”,我要说,请等等,同志。
在没有用新闻的眼睛观察过现场参会的情况,在没有尽可能的取到会议相关的资料资讯之前,你的利器就像是未获知情报的战士手中的枪,采访前的备战是新媒体人需要重视的事情,除非我的例子是一场意外事件的紧急状态。
说备战也许让人有一种紧张感,但是融媒体的特性之一就是迅速,当中央厨房开张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客人都在等菜,而厨房里也会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用最短的时间备战,再使用采访工具,做到心里有数,那么就省下我不少文字笔墨。
在会议现场领导的主次、会场的气氛,包括需要录音的内容等都是要根据中央厨房的要求来选择三大功能的使用。
拍照与录音功能是可以同时使用的,而录像与拍照功能也是可以一并开始,录像功能还有个好处,它同时也能录音频。
会议完成之后,你在现场的新闻构思也应大体完成,就会议报道会议现在是基本没问题了,但对于入行的媒体人来说,给会议新闻加鲜料是必需的,你可能会采访一些人,去一些地方将表面会议新闻与场外务实内容相联系。
等到你的文字出现在后期制作人员手上时,这将会是一个已经具有相当新闻价值的信息了。
特别是在手机中录下的所有图、视、音内容,也将与文字和配音一起被做成相应的信息分类到电视、广播、网站、报纸与微平台上了。
你会发现你带回来的菜绝对是环保的、没有水分的干货,此刻的成就感通过融媒体的矩阵平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
偷偷建议你,你能这样完成一条信息采集是可以向领导要求加薪或是补贴的,这一点就不要说是谁告诉你就成了。
事实就是这样,在融媒体机构里,谁的生产能力高,质量好,谁就吃香,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机构的企业化改革,按劳取酬是以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
你要是说这完全是在骗你的积极性,那也只能说明你呆的地方是伪融媒体而已。
如果不久后,你发现这些都是真的,请回来给我打个赏。
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人质疑,手机拍摄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使用吗?其实,关于手机的技术问题有人比我们更着急,2004年第一款分辨率超过百万像素的手机Audiovox PM8920上市之后,手机摄像头的质量与技术就不断直线上升,2005年三星的P850摄像头超过三百万像素,2007年诺基亚N95视频拍摄像素达到了五百万像素,同时手机前后双摄像头也成为常态,又在一年后,八百万像素的手机出现了。
这还没结束,再一年超过一千万像素的手机摄像头再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2012年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诺基亚808PureView,它的摄像头像素竟然达到了4100万像素。
我们得换个角度思考,开头的问题还可以这样问,传统的广播级摄像设备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使用吗?或者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替代?手机摄像科技水平持续发展,在一个新媒体时代诞生之前手机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考虑太多的融媒体发展趋势,却让一个传统媒体业快速走入了严冬。
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个社会需要什么。
所以我们不必纠结手机是否可以最大程度满足新媒体时代媒体业的需求,而是应该考虑我们会在什么时候与传统的专业广播级摄像机告别。
这是一个科技带动我们前行的时代,许多男性朋友刚开始学车时,都选择手动驾驶技术,但是谁会想到不久时日,无人驾驶的车子会让你连手都解放出来了呢。